《鹿特丹规则》中承运人义务与责任的新变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国际贸易、国际运输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相比国内运输而言,国际运输所经过的路途更远、耗费的时间更长,货物在运输途中所承受的风险也更大。
因此,作为货物的运输者、保管者——承运人的义务与责任成为关注的重点。
在最新通过但尚未生效的《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简称《鹿特丹规则》中,承运人的义务与责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革。
关键词:《鹿特丹规则》;承运人;义务与责任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12-01
一、现行的国际海运公约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海上货物运输占据着主要比重。
众所周知,由于海运风险巨大,海运承运人的利益自始以来就受到特殊保护。
从目前生效的调整海上运输的国际公约来看,《海牙规则》和《维斯比规则》在调整船货双方利益方面更倾向于保护承运人的利益。
《海牙规则》是当前国际社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海运公约。
在《海牙规则》中还存在着许多在其他法律部门中没有或极少见到的有利于保护承运人利益的制度设计,比如航海过失免责,火灾免责,单位赔偿责任限制以及短时效等。
这与立法时的特殊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显得过于保护承运人,早已失去了平衡。
《汉堡规则》虽然加大了承运人的责任范围,但由于缔约国基本上是发展中国
家,甚至有一些是非洲内陆国家,占全球外贸船舶吨位数90%的国家都未承认该规则,因此对于整个国际社会来说,其使用范围并不广泛,在国际海运中并无太大的影响。
当今世界,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提高,抵御海上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再加上保险制度的日趋成熟,使得承运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大大增强。
新的发展形势迫切要求产生新的国际公约。
最新通过的《鹿特丹规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从其条文内容来看,与现行的几部海运公约相比,对于承运人的义务与责任的规定,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规定。
这是《鹿特丹规则》与其他几部海运公约的根本不同之处。
对于承运人义务与责任的新变革,将使船货双方的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1] 二、新变革的表现
(一)延长了承运人履行适航义务的期间。
《鹿特丹规则》将承运人履行适航义务的时间规定为开航前、开航当时和海上航程中,由此扩展了履行适航义务的期间,这对传统适航义务是一个很大的修正。
在航运实践中,随着船舶的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船舶适航的安全检测更趋复杂,承运人在船舶海上航行期间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或者使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并非易事,这对于承运人管理船舶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无疑加重了承运人的负担。
(二)扩展了承运人的责任期间。
《海牙规则》未明确规定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只是规定货物运输期间为装货到卸货,即“钩到钩”;《汉堡规则》规定承运人责任期间为包括在装货港,在运输途中以
及在卸货港,货物在承运人掌管的全部期间,即“装港到卸港”;《鹿特丹规则》第12条第1款规定:“承运人根据本公约对货物的责任期间,自承运人或者履约方为运输而接受货物时开始,至货物交付收货人时结束。
”即“收到交”。
因此,相比较而言,《鹿特丹规则》扩展了承运人的责任期间,除了海运部分(装船到卸船),还包括装前卸后的陆运区段,使得海上货物运输及包含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在内的国际货物多式联运
整个区段均适用该公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承运人的责任。
(三)重新构建了承运人的责任基础。
承运人的责任基础,也称归责原则,是指海上货物运输国际公约或者相应的国内法“赋予承运人对其所承运的货物应承担的责任”的原则。
[2]关于承运人责任基础的规定,往往是利害各方最为关注的条款。
《海牙规则》和《维斯比规则》实行的是不完全的过失责任制。
原则上,承运人要承担过失责任,但是,如果是航海、管船和火灾过失,则免除承运人的赔偿责任,这就使得承运人的过失责任变得不完全了。
《汉堡规则》实行完全的过错推定责任制,废除了《海牙规则》确定的船长、船员驾驶和管理船舶时的过失免责。
同时,废除了《海牙规则》中列举免责事项的做法,而是采取了肯定式的概括方法,由承运人自己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这种统一用推定过错来衡量承运人是否承担货损赔偿责任的规定,对于货方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鹿特丹规则》采用了完全的过错责任原则,废除了“航海过失”
免责和“火灾过失”免责。
这就使得承运人的管船义务始终贯穿航次始终,由此带来的货物灭失或者损坏以及迟延交付,承运人将不再适用免责条款的保护。
并且《鹿特丹规则》明确了船货双方各自的举证内容和顺序,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四)提高了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额。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的单位赔偿责任限额作了提高,这就使得承运人对于货物的灭失和损坏,能够援引责任限额的机会将减少,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全部赔偿。
[3]因此,传统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赋予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制权利实际上将几乎不再发挥任何作用。
三、对中国及国际社会的影响
总体而言,《鹿特丹规则》加重了承运人的义务与责任。
虽然国际社会对《鹿特丹规则》的前景,即是否能够生效,主要航运和贸易国家是否能够批准加入,是否能够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存在不同看法,但毋庸置疑的是,《鹿特丹规则》必将引发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立法的一场革命。
该公约一旦生效,将会对船东、港口营运商、货主等各个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相关方带来重大影响;也将会对船舶和货物保险、共同海损制度等带来影响。
该公约即使未能生效,因其代表最新的国际立法趋势,其有关规定也将通过渗透进国内法等途径,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鹿特丹规则》是基于船货双方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变化而做出的,其中的新规定也有利于促进船货双方力量的平衡。
我们有理由期待这部新公约尽早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
的普遍接受。
参考文献:
[1]司玉琢.《鹿特丹规则》的评价与展望[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9(1).
[2]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05.
[3]向力.国际海运业承运人责任体制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