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谱PPT课件

色谱PPT课件

峰面积A (peak area) :峰与峰底之间的面积。
保留值
A、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 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 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R-tM
B、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VR = tR×F0
色谱法的共同特点:
任何色谱法都存在两个相,即流动相和固定 相;流动 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固定相为固体或涂渍
在固体表 面的高沸点液体;
流动相对固定相作相对运动,它携带样品通过固定相;
被分离样品中各组分与色谱两相间具有不同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一般表现为吸附力或溶解能力,正是这种
作用力的差异导致通过各组分通过固定相时达到彼此
B.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
相对保留值 r21:相对保留值r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质有 关。在色谱手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 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定性鉴定。
C.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的定性方法
小型化的台式色质谱联用仪(GC-MS) 色谱-红外光谱仪联用仪; 组分的结构鉴定
HEWLET 5972A PACKAR T D Mass Selectiv Detecto e r
色谱部分
第七章 色谱
第一节 色谱法概述
7.1.1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概述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使用的装置: 色谱原型装置,如图。
色谱法(chromatography):以试样组分
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溶解、吸附、分配、 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 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称色谱法。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GC)
Gas Chromatography
7.2.1 概述
1、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 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7.2.2 气相色谱仪
HP5890色谱仪
福立GC9790
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通常由五部分组成:
Ⅰ 载气系统:气源、气体净化器、供气控 制阀门和仪表。 Ⅱ 进样系统:进样器、汽化室。 Ⅲ 分离系统:色谱柱、控温柱箱。 Ⅳ 检测系统:检测器、检测室。 Ⅴ 记录系统:放大器、记录仪、 色谱工作站。
气路系统
分离系统
气相色谱的分离系统是色谱柱,常
用的色谱柱有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 种:填充柱是以固体吸附剂或涂渍 了固定液的载体颗粒填充到柱管内形成的柱子;毛细 管柱内没有填充颗粒,是将固定相涂渍或者以化学键
合方式附着到管内壁上。由于混合物各组分的分离在
这里完成,所以它是色谱仪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气液色谱填充柱的固定相通常由一种惰性多孔固体(称为担
1.0 DEG/MI N
HEWLETT PACKARD
5890
Sample
Gas Chromatograph (GC) Mass Spectrometer (MS)
B A C D A B C D
D
C
A
B
Separatio n
Sample
Identificati on
(2)、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A.外标法
色谱分析的实验依据:
1、根据色谱峰的位置(保留时间)可以进行
定性分析。
2、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
3、根据色谱峰的展宽程度,可以对某物质在
实验条件下的分离特性进行评价。
3、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
(1)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平衡理论 把色谱分离的过程模拟为精馏塔的分离过程,把色 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
体)及在其表面上涂渍一层较薄的高沸点有机物(称为固定 液)液膜构成。
1、担体
提供一个大的惰性表面,以便使涂渍的固定液膜有足够的容量。担体应 具有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合适的颗粒及均
匀的粒径。常用的有硅藻土类。
2、固定液
对色谱分离起着决定性作用。应具有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好、蒸汽压 低、对分析样品有适合的溶解能力,并有高的选择性。固定液在操作温
7.2.3 色谱理论基础
1、气相色谱流出曲线
流动相带着组分通过色谱柱到达监测器时,由记录仪
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
2、色谱术语
基线: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
号即为基线。
基线漂移:基线随时间定向缓慢地变化。
基线漂移
基线
峰高 h (peak hight ):峰的顶点到峰底之间的垂
直距Hale Waihona Puke 。(2)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4、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1)、 固定相的选择
气-液色谱,应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 ①分离非极性组分时,通常选用非极性固定相。各组分按沸点顺序出峰,低 沸点组分先出峰。 ② 分离极性组分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各组分按极性大小顺序流出色谱 柱,极性小的先出峰。 ③分离非极性和极性的(或易被极化的)混合物,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此 时,非极性组分先出峰,极性的(或易被极化的)组分后出峰。 ④醇、胺、水等强极性和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的分离,通常选择极性或氢键 性的固定液。 ⑤组成复杂、较难分离的试样,通常使用特殊固定液,或混合固定相。
准曲线,再在标准曲线上根据待测样品的峰面积查出
待测组分的浓度。
外标法的特点:
图 标准(工作)曲线图
操作简单,因而适用于工厂的控制分析和自动分析,但结 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B. 内标法
内标物要满足以下要求:
(1)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
(2)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 (3)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 (4)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且无组分峰影响。 试样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W,加入一定量内标物mS
载气:气相色谱中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
气,氦气和氩气。
气路结构:主要有两种气路形式
单柱单气路,适用于恒温分析 双柱双气路,适用于程序升温,并能补偿固定液 的流失使其基线稳定。
净化器:主要用来提高载气纯度。
稳压恒流装置:稳定载气流速。
进样系统
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
Dissolved in an organic solvent. Injected into the carrier gas flow by syringe or valve.
(4) 应用范围广:
适用于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不足之处:
不适用于高沸点、难挥发、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2、气相色谱分离过程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
定相接触时,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
。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或吸 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中挥发或脱附 ,
挥发或脱附下的组分随着载气向前
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 。 随着载气的流动,溶解、挥发,或 吸附、脱附的过程反复地进行。
3、分配系数 K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
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
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 / mL)比,称为分配系数, 用K 表示,即:
计算式:
mi f i ' Ai ' ; m s f s AS
f i ' Ai mi m s ' f s AS
f i' Ai mi ' mi f s AS m i f i' Ai ci % 100 100 ' 100 W W W f s AS
内标法特点
1. 内标法的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和进样量的稍许变
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
度下是一种液体,柱温不能超过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否则会使它大
量随载气流失。
温控系统
温控系统是用来设定,控制,测量色谱柱炉、气化 室、检测室三处的温度。 气化室的温度应使试样瞬时气化而又不分解。在一 般情况下,气化室的温度一般应比试样中最高组分 沸点高20-30 C左右,比柱温高10 50C。
程序升温
5、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1)、色谱定性鉴定方法
A.利用纯物质定性的方法
利用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
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 中的位置。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 色谱峰的相对变化。
热导池检测器 TCD
工作原理:被分离的组分具有与
载气不同的热导系数,当检测器 的金属丝被加热并温度达到恒定 后,通过热导池的载气组成若发
生变化就会带走与载气不同的热量, 从而引起热敏元件阻值的变化。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工作原理:以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燃烧火焰为能源,将进入检测 器的有机物离子化,生成许多离子对,带电离子被安装在检测器 上的电极吸引产生微弱的电流,经放大被记录仪记录。对含碳物 质检测灵敏度高,而对不含碳物质无响应。
有关名词: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色谱法中,填入柱管 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如 离子交换树脂法中的树脂相。 流动相(mobile phase):携带样品流过固定相的流体(一 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色谱柱(chromatography column):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称 为色谱柱。
将待测组分的纯物质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使浓度与待
测组分接近,然后取固定量的上述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到
各标准样品的对应色谱图。
图 某组分的标准物质的色谱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