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播心理学8大众传播专题1媒介中的群体形象
传播心理学8大众传播专题1媒介中的群体形象
二、媒介上的少数群体形象
1. 不同族裔在美国媒介中的群体形象
●非洲裔美国人 ●拉丁美洲人 ●土著美洲人 ●亚洲裔美国人 ●阿拉伯人和阿拉伯裔美国人
2. 同性恋人群
研究表明,媒介上正面的同性恋形象 在提高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度和接受程度 方面同非常有效的,这说明娱乐媒介在消 除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有着潜在的巨大作 用。
3. 老年群体
4. 残疾人群
● 电视上仅有不到1%的角色患有残疾,实际人 口中10%-20%的人患有某种身体残疾。电视上的 残疾人形象主要是“痛苦的残疾人” 和“残疾超 人” 两种刻板形象。
●媒介严重夸大了现实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倾向和 反社会人格特点。
5. 职业群体 ●警察 ●律师和法庭审判 ●农民和农村生活 ●大学生
●女性会更期待男性能够主导女性,期待男 性更加冷酷;男性就更期待女性能够服从男 性和更关注自己的面容以取悦男性。
●受众还会把电视对同性的塑造看成是我们 应当效仿的标准。如果我们自己达不到这样 的标准,就会产生失落感,进一步自我贬低 。
对于受众来说,媒介是他们对某些群体 形成印象的主要的或许是最主要的信息来 源,有时是唯一来源。媒介再现出来的刻 板印象会建立受众对世界的“现实认知” ,并引导受众按照某一框架处理信息。
3. 女性的焦虑 媒介上的女性总是极不协调地被刻画为家庭主妇和母亲的
形象,对女性在经济、职业和社区中的角色进行轻描淡写甚至 是根本不描写。
4. 女强人:电视对女强人的呈现好像是她们显得太轻松了
5. 女性和暴力 女性总是暴力的受害者,尤其是男性暴力的受害者。
芭比(Barbie)娃娃和艾姆(Emme)娃娃
第八讲
大众传播心理学专题1 媒介中的群体形象
日本时 尚杂志 公布的 模特身 材对照 表
模特比普通女性瘦23%,在1970年代时,模 特比普通女性瘦7%。整体来说,她们的身材非常 不正常,既高又瘦,而且臀小。如果乳房很大, 则很可能做过隆胸手术,因为这种体型的女性很 少有大的乳房。(Kilbourne, 1995)
结果发现,瘦娃娃更容易被赋予各种积 极的属性,比如“聪明”、“快乐”、 “朋友多”、“热心帮助他人”,胖娃 娃则被贴上了“悲伤”、“没朋友”、 “疲惫”等负面的标签。
二、媒介上的男性形象
1. 冷酷无情的形象
媒介上男性显著的形象就是沉着、冷酷、自信、果断 和刚性。虽然很大程度上这是正确的,但这会给年轻的 男孩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男人理所应当就是这样的,如 果一个男人不能够压制自己的情感,或至少不能够隐藏 这样一种情感,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2. 外貌 健美的肌肉、白发、秃头
3. 友谊 媒介上的男性友谊比女性友谊更为内敛和深沉,媒
介上的女性友谊有一种更大程度的情感亲密,更加外露 。这种性别的差异相对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两性之 间不同的交流方式。
4. 家庭角色
媒介上的男性整体非常能干,但在家务活和照顾孩子 方面却经常被呈现为笨手笨脚的形象。
虽然男性通过实践也逐渐学会照顾孩子,但他们一 开始表现出来的笨拙好像是在暗示照顾孩子不是男性正 常角色的一部分。同时,在人际交往中,男性也经常被 塑造成冷酷和粗鲁的形象(例如,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 孩子讨论成长中敏感的个人问题。)
三、 媒介上的两性形象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 响
●根据培养理论和模仿理论,人们不应低估 媒介反复接触的结果。如果人们反复看到反 映两性负面的或片面的形象出现在媒介上, 那他们很可能认为这就应当是真实的男女两 性的形象。
研究者把女孩们分成三个组,给第一个组 看芭比娃娃的图片,第二个组看艾姆娃娃(更 接近正常身材)的图片,第三个组为控制组, 不看任何图片。
结果显示,看过芭比娃娃之后,相对于 其它两组,小女孩对自己体型更加不满 意,更渴望变瘦,而且岁数小的孩子受 到的影响更明显。
另一项研究(Body-size sigmatization by preschool girls: In a doll’s world, it is good to be “Barbie”)给3岁半到5岁半女孩呈现了 胖、瘦和中等身材的娃娃,然后让她们评 判一下这些娃娃可能具有哪些积极或消极 的属性。
三、媒介刻板印象的影响
对于受众来说,媒介是他们对某些群体 形成印象的主要的或许是最主要的信息来 源,有时是唯一来源。媒介再现出来的刻 板印象会建立受众对世界的“现实认知” ,并引导受众按照某一框架处理信息。
一、媒介上的女性形象
(一)内容分析研究
1. 数量: 媒介上的女性数量比男性数量少得多。对20
世纪70-90年代的电视节目角色进行内容分析发 现,黄金时段电视节目中的男性数量是女性的两 倍,儿童节目中男性的数量是女性的4倍还多。
●广告中女性角色出现的频率几乎和男性相似,但同期 声中男性占了全部时间的83%至90%
●儿童卡通片中男性角色经常是女性角色的三倍
●音乐录影带中男性角色的数量至少是女性角色的两倍 ,除了生活时尚版外,报纸上其他版面的男性图片数量 都远远多于女性图片的数量
2. 相貌
女性经常被刻画为年轻的、漂亮的形象,女性保持 青春和魅力的目的是取悦男性。一旦女性不再青春妩媚 ,她们将成为被取笑的对象。
基本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
培养/涵化理论: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 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 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它们所描 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 正在出现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 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养” 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 观。
通过媒介我们接触了比实际生活更广范围的 人群。媒介不仅是我们了解这些群体的开始,而 且有时也是我们了解他们最主要的信息来源,甚 至是惟一来源。
●媒介上不同群体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媒介上的形象对这些群体的影响是什么?
基本理论:
培养/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 社会化理论
(二)实验研究
关于芭比娃娃对女孩体型感知影响的经典实验 (Does Barbie make girls want to be thing?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exposure to images of dolls on the body image of 5- to 8-year-old gir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