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型船舶的内装优化设计_钟玉湘

小型船舶的内装优化设计_钟玉湘

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形式更好,因为: ①整体布局实用、主要空间层高较高; ②有效避免 了冷风直接吹向伤病人员,且空调效果较好; ③空 间有层次感,视觉效果较好。
因此实船的医疗舱天花板采用了中间高两边 低的台阶形式,保证了主要功能区及通道的层高在 1. 95 m 以上,管路及空调在两边较低区域通过,空 调出风口位于台阶侧面,避免冷风直接吹向伤病人 员。见图 1。
对于一些小型船舶,出于减重优化目的,对于 驾驶室、会议室等部分有减振降噪要求的重要舱 室,可将阻尼设计与地板敷料设计结合起来进行 综合设计,如用阻尼材料代替部分甲板敷料,其上 铺设橡胶地板。
2. 7 地板敷料设计 船舶生活舱室及主通道通常采用防滑橡胶地
板、PVC 地板、实木地板等地板敷料。对于潮湿 舱室可采用环氧地坪或水泥地砖,其中水泥地砖 较重。露天甲板通道可敷设防滑防腐木地板,也 可直接刷涂专用防滑甲板漆。
分析对比 目 前 造 船 界 可 采 用 的 主 要 内 装 材 料,选材见表 1。
由表 1 可见,防火型内装板与相对密度较轻 的纸蜂窝内装板和铝蜂窝内装板相比价格较低; 与价格稍高,比重稍高的岩棉复合板相比,因其面 板下可衬有 3 mm 硬质防火板,具有表面刚度较 好的特点; 与 TC 防火板相比虽价格低廉,但 TC 板无独立壁板,由于小型船舶为节约空间和重量, 有时会采用独立壁板代替有铝隔壁的内装,故而 TC 板无法形成船舶内装总格局; 木作胶合板内装 同样具有 TC 板的不足,加 之 易 燃,现 已 不 常 采 用。铝蜂窝内装板可作衬板、独立壁板及天花板 等使用,而且在控制粘胶用量和提高铝板强度等 技 术改进下,铝蜂窝内装板材 强 度 较 高 且 比 重较
无防火级别 有独立壁板
表面刚度较差 无独立壁板
表面刚度较好 有独立壁板
对接缝较差 无独立壁板
轻,目前已在造船界获得广泛应用。所述实船大 部分舱室内部装修均采用轻质铝蜂窝板。 2. 2 舱室的布置设计
将功能舱室、居住舱室、主要工作舱布置在上 甲板,远离噪音、振动比较大的区域。
小型船舶各居住舱室的分布应相对集中,并尽 量靠近本船各功能系统,使船员到达各自站位有比 较合理的流通路线。舱室设备与设备相互协调,合 理布置以形成悦目的外观和宽敞的感觉,同时舱室 设备的布置考虑到方便船员或乘客通行。 2. 3 舱室围壁的内装设计
2 内装优化设计方法
以某小 型 船 舶 为 例。 该 船 是 一 艘 小 型 救 助 船,具有通长甲板、全折角线型,4 机、4 桨、4 舵; 总长 60 m,型宽 8 m,型深4. 3 m,满载排水量为 395 t,航速 30 kn; 其上层建筑内设医疗舱,对减 振降噪有较高要求。该船设计所依据的规范有 《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 2006) 和《船舶与海上 设施法定检验规则》( 2004) 。 2. 1 内装材料选型
防火型内装板
钢面 铝面
40
18. 0 11. 0
200
260
有防火级别
木作胶合板
40 10. 0 ~ 14. 0
100 ~ 150 易燃
特点
易施工 外观漂亮
易施工 外观漂亮
易施工 外观漂亮
衬板安装需背 衬构架
易施工
对接缝较差
外观漂亮
价廉
外观漂亮取 决于手工
表面刚度稍差 无防火级别 有独立壁板 有独立壁板
由于小 型 船 舶 通 常 有 重 量 重 心 的 限 制 要 求,因 而 内 装 选 型 对 于 小 型 船 舶 有 着 重 要 意 义。内装优化设计应重视控制和减轻内装总 重,尽量选用较轻 质 材 料,如 金 属 蜂 窝 板 等,可 大大减轻重量,只 是 价 格 较 贵; 也 可 用 铝 板、不 锈钢板、玻 璃 钢 等 对 特 定 处 所 围 壁 进 行 装 饰; 用微孔形 吊 顶、铝 扣 板、金 属 蜂 窝 板 等 对 船 顶 板进行装饰。
76
小型船舶的内装优化设计———钟玉湘,周建侯
作舱室作隔热及防火处理,在舱壁和结构构架上 敷贴绝缘材料,外贴绝缘布,同时起到防火隔热和 装饰的作用。
各工作、生活及服务舱室敷设 MBP 型硬质泡 沫或 KPB 型矿物棉等隔热材料。在机舱及通风 道的四壁相应位置敷设陶瓷棉或硅酸铝等防火材 料。而隔热、防火绝缘材料表面通常敷设铝箔或 敷设绝缘白布并涂以绝缘白漆,防止油、水、汽的 侵蚀,以延长绝缘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绝缘装饰 的美观度。 2. 6 减振降噪设计
1 基本原则
根据设计 任 务 书 要 求,在 内 装 设 计 中,贯 彻 “简洁、明快、舒 适、适 用 ”的 原 则,充 分 考 虑 船 东 的要求,符合相应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并尽可能做 到美观实用,尽可能为船员提供舒适愉快的环境、 合适的居住场所和适当的生活设施。
收稿日期: 2011 - 08 - 30 修回日期: 2011 - 09 - 26 第一作者简介: 钟玉湘( 1978 - ) ,女,硕士,工程师 研究方向: 船舶装置设计 E-mail: zhong_zyx@ 126. com
方案一,天花板采用的是阶梯形式,即中间高 两侧低。两侧的层高在 1. 82 m 左右,中间与主走 道的层高在 1. 95 m 左右,空调的出风口在台阶侧 面。
方案二,天花板采用的是平整形式,整个医疗 舱的层高保持在 1. 85 m 以上,空调出风口向下,为 了阻止冷风直接吹向伤病人员,在空调出风口下端 设有挡风板以改变风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出现 SPUA 喷涂弹性 体涂料的“万 能 ”涂 装 技 术。 这 是 能 够 用 于 船 上 的一种优良的轻质环保防腐防滑铺地材料,能够起 到防水、防滑、防腐以及平整甲板面的作用。此外, 这种材料有着其它地敷材料所不具备的众多优点, 如固化快、100% 固含量且无挥发性有机物、施工受 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 影响不明显、防腐防护功能 强、对钢铝等各类底材均具有优良的附着力及耐候 性好使用持久等。但其价格较贵,为了控制整船造 价,同时避免过多使用新技术( 某些船会有此要 求) ,实船设计通常敷设橡胶地板。因甲板上有纵 横焊缝,且甲板存在一定高度梁拱,所以地板敷设 之前通常需对甲板面进行基础处理,一般可以先敷 设轻质甲板敷料如 CF-800 等使甲板面平整,不仅 有利于橡胶地板敷设,也可以提高人员踩踏地板时 的舒适度。由于某些船舶重量控制极为严格,若采 用轻质甲板敷料 + ( 2. 0 ~ 2. 5) mm 厚橡胶地板的 方案,地板敷料总重可能仍会超过预计重量,因此, 可选择只敷设 3 mm 厚的橡胶地板而不敷设轻质 甲板敷料的方案,保证在地板敷料总重量允许的 情况下尽量提高地板的舒适度。 2. 8 家具布置设计
75
第4 期
船海工程
第 41 卷
表 1 内装材料选型对比表
岩棉复合板 对比项
钢面
厚度 t / mm
40
相对密度
19. 0
价格元 / m2
220
有防火级别
纸蜂窝内装板
钢面 铝面
40
13. 3 8. 2
280
340
轻质
铝蜂窝内装板
钢面 铝面
40
12. 3 7. 2
300
360
轻质
TC 防火板
5 10. 0 ~ 150 无独立壁
图 1 天花板设计示意
天花板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以保证生活 居住舱室有足够的层高。下面以该救助船医疗舱 的天花设计为例。由于其医疗舱管系复杂,空调 多,新风机多,因此对本舱层高影响较大,如果不采
2. 5 隔热、防火绝缘布置 为了控制绝缘装饰材料的总重,通常有些小
型船舶的部分舱室如主甲板以下舱室等不设内 装,只在重要舱室如主甲板以下住室及机舱等工
目 前 市 面 上 的 AVIVA ( TRIBON ) 、CATIA、 FORAN、CADDS5 等大型船舶三维设计软件均可 用于船舶内装三维设计[5-7],可制作三维模型,并 可利用三维漫游等功能进行船舶内部干涉检查及 实际装潢效果展示。有的软件如 AVIVA 等甚至
厨房等膳食区域通常采用不锈钢家具,卫生 间或浴室等潮湿舱室可用不锈钢或陶瓷器具,而 生活舱室则采用铝板、轻质蜂窝板或经防腐防火 处理的木作等材质家具。铝质家具重量较轻、防 火耐蚀、不易受潮,可定做拼装,但其金属板材与 舱壁配合较差; 木质家具虽容易受潮、易腐蚀,且 重量较重,但是在空间较紧张的舱室,木作可现场 加工制作,使家具与舱壁配合较好,木板接缝吻合 度高,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2. 9 内装三维设计
2) 结构阻尼隔振。在机舱、螺旋桨工作区及 相关舱室敷设 T54 / T60 等阻尼涂料,从声源上有 效控制振动和噪声。
T54 / T60 阻尼涂料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船舶, T54 和 T60 型两者在阻尼层上是相同的,均为无 溶剂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区别在于约束层。其中 T54 型约束层中含有钢丝网,适合于地板等平整 部位施工; T60 型无 钢 丝 网,适 合 于 复 杂 曲 面 施 工。T54 型阻尼性能略优于 T60 型。该两型阻尼 涂料与多种面漆有很好的配套性,具有阻尼温域 宽,损耗因子高,阻燃无毒,施工方便,可以厚涂, 常温固化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适合各类薄壁结 构,可降噪 5 ~ 7 dB( A) ,减振 25% ~ 60% 。
内装设计对空间的利用要求较高,尤其是对 小型船舶而言,必须十分注意布置细节,如墙角贴 脚板可单独设置,也可由地板敷料向上延伸一定 高度形成,可不采用专用贴脚板; 而内装厚度通常 要考虑结构壁板上加强筋高度、面板厚度、阻尼绝 缘厚度以及一定的施工余量。因而,内装设计需 要结合船舶结构、舱室布置、防火绝缘、减振降噪、 地板敷料和舱室家具布置等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做到因地制宜,全盘考虑。
第 41 卷 第 4 期 2012 年 08 月
船海工程 SHIP & OCEAN ENGINEERING
doi: 10. 3963 / j. issn. 1671-7953. 2012. 04. 0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