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制衣厂新建项目财务效益分析实例背景材料:某公司拟建一个年产1.2万件滑雪衫的小型制衣厂,设计建设其2年,投产期2年,正常生产期10年。
调查、设计的数据材料如表1、表2、表3:注:原材料运杂费为6%。
根据同类型企业的实际资料分析,K2为30%,K3为50 %;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的25%。
固定资产形成率为94%,固定资产期末净残值为:设备20%,建筑工程40%,其余10%。
直接生产工人定员20人,年工作日300天,每天工作7小时,平均月工资22元,附加工资率11%。
电价0.2元/度,每件滑雪衫售价45元,销售税金费率10%。
流动资金为公司自有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自有资金占50%,50%向银行贷款,年利率3.6%,在建设期第2年支用,投产后用全部折旧和利润首先还贷。
目标收益率取10%。
试计算和分析评价该项目是否合理、可行?财务数据估算与效益评价:一、总投资估算(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1、设备投资主要设备=33900元K A=33900×1.2=40680元2、建筑工程投资建筑工程=818000元3、安装工程及主要材料费用投资K2=0.34、其它投资K3=0.55、固定资产投资K1C=[K A(1+K1+K2+K3)]×1.15=[40680×(1+0.3+0.5)+818000]×1.15=46782+14035+23391+940700=1024908(元)=102.5(万元)其中第一年投入41万元(占40%)、第二年投入61.5万元(占60%)。
涨价预备费= I t[(1+f)m+t-1-1]=41×[(1+8%)1+1-1-1]+61.5×[(1+8%)1+2-1-1]=3.28+10.21=13.49(万元)则固定资产投资K C= K1C+涨价预备费=102.5+13.49=115.99=116(万元)其中第一年投入44.3万元(41+3.28)、第二年投入71.7万元(61.5+10.21)固定资产投资借款为58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0%),在第二年一次投入使用。
(二)流动资金估算流动资金=年产量×单价×25%=12000 ×45 ×25%=135000(元)=13.5(万元)其中第三年投入10.8万元(占80%)、第四年投入2.7万元(占20%)。
(三)建设期借款利息计算第2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累计+本年借款支用/2)×年利率=(0+58/2)×3.6%=1.04(万元)所以建设期借款利息为1.04万元.(四)总投资(K)K=116+13.5+1.04=130.54(万元)即项目总投资为130.54万元。
二、财务基础数据估算(一)产品成本费用的估算先估算单位产品成本,后估算年总成本。
1、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费用(C1)依给出的数据计算得C1=15.05(元)2、辅助材料费用(C2)C2= C1×12%=15.05×12%=1.81(元)3、直接生产工人工资费用(C3)工人工资实行月薪制,属于固定成本,不同产量其单位产品成本不同。
第三年为投产年,生产负荷味80%,即年产量为12000*80%=9600(件),所以第三年的单位产品成本C33为C33=(220×20×12/9600)(1+11%)=6.11(元)正常年份的成本C3=(220×20×12/12000)(1+11%)=4.88(元)4、燃料动力费用(C4)装机容量=(19+1)×2KW=40KW,每天工作7小时,电机效率系数取0.8,每年开工300天,则每天产量:第三年Q3=12000×80%/300=32(件)正常年份Q天=12000/300=40(件)则单位产品的电耗第三年E3=40×7×0.8/32=7(千瓦小时)正常年份E=40×7×0.8/40=5.6(千瓦小时)已知电费单价为0.2元/千瓦小时,所以,各年单位产品电费为第三年C43=7×0.2=1.4(元)正常年份C4=5.6×0.2=1.12(元)5、车间经费(C5)第三年C53=(C1+C2+C33+C43)×20%=4.87(元)正常年份C5=( C1+C2+C3+C4)×20%=4.57(元)6、单位产品生产成本(C)第三年C3=C1+C2+C33+C43+C5=29.24(元)正常年份C= C1+C2+C3+C4+C5=27.43(元)7、固定资产折旧费(C6)固定资产净残值=46782×0.94×0.2+940700×0.94×0.4+(14035+23391) ×0.94×0.1=(9356+376280+3743) ×0.94=366016(元)=36.6(万元)年折旧费=(116×0.94+1.04-36.6)/12=6.12(万元)第三年C63=6.12/0.96=6.35(元)正常年份C6=6.12/1.2=5.10(元)8、企业管理费(C7)第三年C73=(C3+C63)×3%=(29.24+6.35)×3%=1.07(元)正常年份C7=(C+C6)×3%=(27.43+5.10) ×3%=0.98(元)9、销售费用(C8)C8=45×3%=1.35(元)10、单位产品总成本费用(C t)第三年C t3=29.24+6.35+I.07+1.35=38.01(元)正常年份C t=27.43+5.10+0.98+1.35=34.86(元)11、单位产品经营成本()第三年C J3=38.01-6.35=31.66(元)正常年份C J=34.86-5.10=29.76(元)12、年总成本费用(TC)第三年TC3=38.01×0.96=36.49(万元)正常年份TC=34.86×1.2=41.83(万元)13、年经营成本(TC J)第三年TC J3=31.66×0.96=30.39(万元)正常年份TC J=29.76×1.2=35.71(万元)(二)销售收入估算第三年S3=45×0.96=43.2(万元)正常年份S=45×1.2=54(万元)(三)销售税金及附加(Tx)第三年Tx3=43.2×10%=4.32(万元)正常年份Tx=54×10%=5.40(万元)(四)利润及还贷能力见表一。
三、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根据项目总投资的估算和投资使用计划以及估算得到的财务基础数据,编制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见表二。
四、借款偿还期的计算根据财政制度规定和项目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将项目税后利润和全部折旧用于归还借款,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借款偿还期为7.53年,见表三。
在表中:当年应计利息(借款期)=(年初借款累计+当年借款/2)×年利率(还款期)=(年初借款累计-当年还款/2)×年利率(还清借款年)=(年初借款累计/2)×年利率五、项目财务效益分析(一)静态分析1、投资利润率税前指标=(正常年份年销售利润总额/项目总投资)*100% =(6.67÷130.54)×100%=5.11%税后指标=(正常年份年税后利润总额/项目总投资)*100% =(4.54÷130.54)×100%=3.48%2、投资利税率=(正常年份年利税总额÷项目总投资)×100%=[(54-41.83)÷130.54] ×100%=9.32%3、投资回收期(P t)P t=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税前P t=13-1+5÷12.89=12.39(年)税后P t=14-1+15.2÷60.76=13.25(年)(二)动态分析1、财务净现值(FNPV)FNPV= (CI-CO)t ÷(1+i c) -t= (CI-CO)t ÷(1+10%)-t税前FNPV=-26.96(万元) (见表四)2、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因为FNPV<0所以FIRR<10%六、项目财务效益评价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系向银行借款,虽借款年利率不高,但自借款年算起需要7.53年才能还清借款。
项目计算期只有14年,而全部投资的税前投资回收期却需要12.39年。
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为-26.96万元,远小于零,说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远达不到目标收益率水平。
其它财务效益指标值也是低水平的,说明该项目的财务效益是不好的,即在财务上不具备可行性。
从企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不宜上马该项目,而应另找投资项目为好。
或者进一步开展市场调查,挖掘市场潜力,开发生产其它新产品满足市场需要,以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