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集团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燃料电池汽车项目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和环保压力愈发凸显,全球各国都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因技术相对简单而获得了快速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相较于纯电动汽车,具有续驶里程更高、加氢速度快等特点,但技术难度高,已经成为各国和龙头车企接下来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二)项目选址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场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用以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场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而且生产要素供应充裕,确保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
(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49504.74平方米(折合约74.22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8.79%,建筑容积率1.0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3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6.75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49504.74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9103.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999.7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2810.84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687.99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68台(套),设备购置费4370.39万元。
(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412444.25千瓦时,折合50.69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4696.55立方米,折合2.11吨标准煤。
3、“燃料电池汽车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412444.25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4696.55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52.80吨标准煤/年。
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1.57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7.80%,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1772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376.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83%;流动资金5346.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17%。
(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3812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8961.37万元,税金及附加349.68万元,利润总额9162.63万元,利税总额10776.12万元,税后净利润6871.9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904.1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70%,投资利税率60.80%,投资回报率38.77%,全部投资回收期4.08年,提供就业职位564个。
(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项目承办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
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他配套工程等。
二、项目评价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投资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燃料电池汽车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564个,达产年纳税总额3904.15万元,可以促进某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70%,投资利税率60.80%,全部投资回报率38.77%,全部投资回收期4.08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08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服务企业、补齐短板的重要举措。
在企业信息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融资咨询、品牌推广、项目对接等方面,向企业提供覆盖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完善的公共服务。
推动各个综合和专业平台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覆盖面广、市场影响大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服务企业发展。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以行业和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三、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项目建设背景1、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克难、力求实现突破的新阶段。
“十二五”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稳步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产业结构中仍存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苏波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产业新体系。
发展一批原创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的行业排头兵企业,活力强劲、勇于开拓的中小企业持续涌现。
中高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百余个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
二、必要性分析1、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是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作出的重要判断,也是《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各地各部门必须把推动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切实发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2、“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
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
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三、市场分析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和环保压力愈发凸显,全球各国都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因技术相对简单而获得了快速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相较于纯电动汽车,具有续驶里程更高、加氢速度快等特点,但技术难度高,已经成为各国和龙头车企接下来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燃料电池产业链下游主要是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的主流技术为燃料电池与二次电池“电-电”混合模式,平稳运行时依靠燃料电池提供动力;需要高功率输出时,燃料电池与二次电池共同供电;在低载或怠速工况燃料电池在提供驱动动力的同时,给二次电池充电。
这种“电-电”混合模式,可使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相对稳定,有利于燃料电池寿命的提升。
另外,燃料电池输出电压要通过DC-DC变换器使之与电机匹配。
一、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油汽车的对比相较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更长、充能时间明显减少(仅需几分钟);相较于燃油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能量转换效率更高,同时在不考虑制氢运氢和发电的情况下零排放无污染,且使用成本较低。
但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劣势也很明显,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寿命难以与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相较,同时由于目前技术尚不成熟,其制造成本高(尤其是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实际能量转换效率也不及纯电动汽车;此外氢能源链尚不完善,使氢气的成本和售价偏高,造成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成本高于纯电动汽车,但下降空间也较大。
2018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产销增速低于年初预计,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趋缓,增幅回落。
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战,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普及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汽车产业已经迈入品牌向上,高质量发展的增长阶段。
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策及补贴力度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
我国对于燃料电池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起源已久,早在2001年9月,启动的“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就提出,国家拨款8.8亿,确定了以“三纵三横”为核心的电动汽车专项矩阵式研发体系,其中包含了对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
近年来,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日益重视。
我国开始加大对氢燃料电池领域的规划和支持力度,政策出台也越来越集中。
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1000辆的运行规模,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
更是将发展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2019年初以来,指向制氢、储氢、运氢和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的政策密度逐渐加大。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鼓励发展高效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加氢站、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十城千辆计划将在2019年正式执行,计划3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此推广举措,会给市场上带来大量燃料电池汽车订单,并进一步带动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需求。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力度大于纯电动车,可弥补造车成本的差距,未来将保持一定强度的财政补贴。
从单辆新能源车补贴数额来看,2013年至今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力度均远超纯电动车,其中燃料电池乘用车补贴金额20万元。
从补贴的边际变化来看,我国锂电池汽车补贴逐步退坡,2020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完全退坡后,氢能及燃料电池将成为唯一获得补贴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
预计2020年后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将保持一定强度的财政补贴的同时,在实施汽车积分制和相应奖励制度的基础上,将形成碳交易制度,以市场化来支持氢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