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两者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1)人地关系概念
人地关系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人文地理学将人地关系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互感互动的关系。
(2)人地关系基本内涵
①人地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
②人地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③人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指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所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系统。
(4)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基本内涵
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系统;
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③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
④人地关系系统由自然环境系统和人文环境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答:(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优化指的是要协调人地关系,首先要谋求地和人两个系
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联系上保持相对平衡,保证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可容忍度,保证人地关系的各个组成要素形成有比例的组合,进而在协调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理想的比例组合状态。
(2)为了实现系统优化,需要制订弹性优化目标和多种优化方案,采用这种组合优化模型从众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最优调控方案。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优化调控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过程,需要从时间过程、空间结构、组织管理、整体协同和系统控制等各方面进行优化和有效调控。
3.试述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缺陷。
答:(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典型的必然论人地观,把自然环境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认为人类社会活动都是地理环境的必然结果。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英国巴克尔、德国的拉采尔等。
①法国的孟德斯鸠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强调气候对制定法律的影响,提出了“气候决定人生”的观点。
认为人类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民族的政治制度,首先是由气候的特殊性决定的。
②英国巴克尔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认为气候不仅刺激人或使人衰弱,也对人的工作与能力的坚定性产生影响,气候等地理因素对人类劳动的性质、思想和性格的形成,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民族富裕程度起决定作用。
③德国拉采尔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把人说成是地理环境的产物,认为人和生物一样,他的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
(2)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主要缺陷
①决定论使人类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走上地理宿命的道路,影响人类去争取建立自己美好家园的努力,不再去改造周围的环境;
②掩盖了人地关系的实质性矛盾;
③忽视了因果观的随机变化,缺乏概率论思想,认为一个原因只有一个必然的结果,而且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转化。
4.试述白吕纳或然论人地观的基本思想,并做出评价。
答:(1)白吕纳或然论人地观的基本思想:
①心理因素是地理事实的源泉,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动的倡导者。
②地面自然与人文现象,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关系,这就算“自然团结”。
③人生地理的现实,就是无时无刻不在演化中,它不是静的科学,而是动态的科学。
“地理者,乃地球现代生活之研究”。
④人生地理与自然地理不同之处在于:
a.人是有意志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纯粹的自然界现象,有一定不简单的方式;
b.自生地理多半为物理数学性现象,所以有绝对性定理;
c.人生地理则不是,人受地的影响,地也受人的影响,人的意志,智力与才能,因时间不同而不同。
(2)或然论的缺陷评价
①白吕纳片面强调心理因素的作用,把它看做是地理事实的源泉,人地关系的媒介。
②或然论人地观仍未能找到人地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5.什么是人定胜天论?你怎样看待人定胜天论?
答:(1)人定胜天论
人定胜天论认为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所以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
(2)具体看待:
①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人类中心主义。
主张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破坏、掠夺自然,一味追求人定胜天。
从而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②人定胜天论往往与当时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联。
工业革命使人们看到了技术进步的巨大潜力,助长了人类过度地征服自然的本能冲动和成就感。
③人定胜天的观念带来的乐观和结果必然受到自然的报复。
由于人定胜天论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客观实际,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扭曲了自然界存在的本来面目,因而会最终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6.简述现代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人地系统优化论
①人地系统优化的新思路是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将人类需求控制在系统承载能力之内,使自然资源的再生产社会化,以市场机制协调资源供需矛盾。
②人地系统优化的对象结构为由人口P、资源R、生态E、环境E、经济E、社会S六大要素。
③以人为本是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切入点,人的意识建设是优化调控的重中之重。
④和谐发展至上是目标,模拟人地“最佳距离”是优化调控的动态机理。
⑤区域定位与空间共生是人地系统空间结构优化调控的重点。
(2)人地系统耦合论
①人地关系的演进,呈现出“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的过程。
②由“人”和“地”两系统构成的人地太极图相互耦合,形成一种太极图式的耦合关系。
③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观、道之观,认识和解析人地系统的耦合关系。
(3)人地关系协同论
人地协同论研究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反馈与制约、利用与合作、发展与协调等系列关系及规律,探讨人地复杂系统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及人类可能采用的路线方针。
(4)人地协调共生论
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作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产生负熵流而得以维持。
②将人地系统的熵变类型分为协调共生型、人地冲突型、警戒协调型和不确定混沌型。
③人与自然的共生,发挥潜藏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有益的可能。
④调节和共生是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两大关系。
(5)人地协调阶段论
①人地关系协调具有阶段性,分为文明史前、农业文明、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四个阶段。
②人地系统的演化具有阶段性,包括混沌阶段、原始协调(共生)阶段、改造索取阶段、改造征服阶段和协调共生阶段共5大阶段。
③据人地系统要素空间流的性质和方向,人地关系可分为封闭式、掠夺式、转嫁式、互补式等4种类型,当前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局部地域3个不同尺度上。
(6)人地关系异化论
①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四次人地关系的异化过程:工具和火导致第一次异化,农业革命导致第二次异化,文明社会导致第三次异化,工业革命导致第四次异化。
②人地关系的每一次异化,都改变了人地系统的本质,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在人类的进化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局,从区域性到全球化。
③人地关系的异化导致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人类生活的最大敌人是自己。
④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了人地关系的不断异化。
(7)人地关系冲突论
①人地关系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均存在特定的矛盾和冲突。
②人地关系问题是历史积淀的现实转嫁、惯性推动和现阶段进一步扩展加剧的结果。
③人地冲突产生的人类生存危机呈现出危机综合化、危机全球化和危机深层化三大特点。
④人地冲突的实质是人地统一体中“人”、“地”两种存在体系的矛盾与对立。
(8)人地关系危机论
①人地关系的危机指人与自然及地理环境之间,在“双向异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相容的对立与冲突。
这种对立与冲突是现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②人地关系危机的实质在于,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是构成人地复合系统的对立因子,它们的相互依存性和制约性决定着系统的运行过程和演进方向。
(9)天地人系统论
①天地人系统强调天地人一体,即由宇宙天体系统、地球物质系统及人类社会系统组成。
②天地人系统具有层次性、同源性及整体性。
③天地人一体的思想给予人们的启示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以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