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
目标问题——问题目标
“临摹型”体育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终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
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

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与肢
体动作的关系。

3、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
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

4、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克服困
难的意志的品质。

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优秀品质,享受音乐和运动相结合的运动乐趣。

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培养学生
良好的合作精神,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难实现、不可取。

)
“通用型”体育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球类,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2、能模仿简单的单个动作,如运球、急停等。

3、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万能型,不可用)
“空洞型”体育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步伐及手势,并对套路的开始部分熟
悉。

2、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不怕困难的品质。

(太空泛,难操作)
“奇异型”体育教学目标
认知:学生能领悟篮球运球的动作要点。

知道双手胸前接球的做法,知道什么是“二次运球”违例。

技能:80%以上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的双手胸前接球姿势动作,95%以上的学生能正确进行低运球。

情感:学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习情绪饱满,注意观察,识别正误,有强烈的个人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积极参与竟争,遵守规则。

负荷:平均心率:120—130次/分;最高心率:170—180次(无逻辑,不科学)
具有可操作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如何确定呢?
美国著名体育教学论专家西登拓朴认为:具有指导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达成什么样的课题”、“在什么条件下达成课题”、“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三个内容,即条件、标准、课题,这就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条件——是决定目标难度的因素。

在规定目标难度和学习进度时,可以利用目标中条件因素来进行变化。

标准——也是改变目标难度的一个因素,可以通过改变标准来调
整目标难度。

课题——可以通过改变动作形式来改变目标的难度。

教学目标范例:“在1.2米的水中数数,正确数清同伴伸出的手指”其中课题就是“在水中数数”,条件是“1.2米的水中”,标准是“正确地数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