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卷一 论家庭 卷八 青年训练 卷二 论理想城邦 和优良城邦
卷七 理想城邦的轮廓
卷三 公民和政体理论
卷六 建立较为稳 定的平民和寡头政 体的方法 卷五 政变与革命
卷四 现实政体的类别
绪 论
卷一 论家庭
家庭及其组成
绪论
章一 政治团体在于实现善业,具有最高的目的。 章二 人类在本性上是一种政治动物。依目的而论,城邦先于家庭。
公民教育的一般原则
章十三 章十四 幸福为善行的极致和善德的完全实现。 公民教育等同于善人的教育。(使之包含公德) 灵魂分为本能和理性主从两部分,理性又分实践和玄想;人类生活 分为勤劳(战争)与闲暇(和平)。 教育的正道应编辑灵魂的各个部分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以理性为主 ,谋求闲暇与和平。 章十五 先重体育,其次则训练灵魂的本能部分,使人人都居于良好的习惯 。 章十六、十七 婴儿/儿童教育
各种政体变革的个别原因及其救治方法
章五 平民政体:群众领袖所持侵害富室的政策——导致僭主 章六 寡头政体:统治集团门户过于狭隘/混合政体失衡/外寇入侵 章八、九 平民、寡头、贵族、共和政体维持和保全的方法: 1、求得大多数公民的拥护;2、持中庸之道;3、公民教育 章十一、十二 君主(王制/僭政)的保全: 王制:谦恭温和 僭主:高压政策/伪装王制,粉饰仁政 ———— 专制统治无法持久
家庭及其组成
论奴隶: 章四 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 章五 缺乏智慧的人应当为智者的“天然奴隶”。 论财产和获得财产的各种技术: 章八 自然为人类预设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各家所需都有限度, 所以财产也应该有限度。 章九 货币是贸易的中介非生活所需真正的财富,无限度敛财, 不合自然。 章十 为财货而财货,放贷取债是最恶劣的经济活动。
卷八 青年训练
读写、绘画、体操、音乐
卷六
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建立平民政体的方法
章二 以自由为宗旨。政事应该轮番参加,追求的生活应是“随心所欲”。 (善治) 章三 良好的机构应促使执掌最高权力的团体,既多于人数,又富于资财。 章五 平民政体要长治久安应取温和的中庸之道。
建立寡头政体的方法
章七 军事组织对寡头政体影响特别重大。骑兵利于寡头,轻步兵和海军利 于平民。 寡头政体应广开门户。高官应奉献社会。 章八 一般政体应慎重建立各种职司。
卷四
现实政体的类别
适宜居一般城邦的政体以及 各种公民团体所可采用的各种政体
章十一 为政者尚中庸,以中产者为主的共和政 体介于贫富之间,可以协调两阶级争端,较为稳 定,适宜于一般城邦。 章十二 混合政体需求质量间的平衡。尚数的平民 强于尚质的富人有利于平民政体,反之有利于寡头 政体。中产者力量大于贫民加富室活着其中之一, 有利于共和政体。 章十三 欺骗方法总不能使人为国献身
卷七 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
政治理想:至善和幸福生活(核心思想)
章一 德。 章二 幸福生活中在灵魂诸善。城邦与个人相同,应各修智、勇、礼、义四
认应乐于群居而参加社会活动。(同第一章绪论)
理想城邦的轮廓
章四 人口适中(足以达成优良生活的自给)。 章五、六 疆域适中,利于防御,交通便利。最好有海港(海港利大于弊) 章七 理想城邦所求公民品质正是希腊族优良秉性。(北方民族精神健旺而 缺乏理解,亚洲民族机巧而精神卑弱。希腊族兼备二者所长) 章八 社会结构(职业):社会所必须的: 经济职业:农业、工艺。 军事职业:防卫、财产管理、祭祀、议事和审判。 章九 非公民来负担粮食和日用品的生产。 公民的业务:防卫(青壮)、政务(中年)、祭祀(老年)。 章十一、十二:中央城市的规划:庙宇(内有公共食堂)位于高地上,其下 为自由市场,然后再下是市集。
章九 斯巴达:以奴隶制保证公民有闲暇。以尚武为立法宗旨。妇女地 位高,崇尚财富。双王制、长老院(贵族+寡头)后果不良。财政亦陷于 困乏。 章十 克里特: 较斯巴达原始。统治集团狭隘而多党派。常常内讧,孤 悬海外扫外患(地缘的重要性)。 章十一 迦太基: 基于贵族政体二兼有平民和寡头因素。过重财富,贪污 成风,靠殖民致富。 章十二 梭伦的民主改革(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又能保 全旧德。借此表达自己对“中庸”的推崇。
卷五 政变与革命
变革的一般原因
章一 一般城邦都以一偏的正义与平等观念作为建邦原则,城邦内持相异观 点的党派就试图推翻这种政权。 章二 影响一般原因的因素: 1、一般的心理状态。2、革命者企图。3、事变发生的动机。 章四 一般原因:某些职司权力过重;贫富两端强盛,无中产作为缓冲。 革命活动多暴力、欺诈。
论夫妇父母,通论持家之道
章十二 夫妇关系类似政治家治理其自由人民,父子关系类似于 君王统治人民。 治家重在培养善德,使全家达成之。
卷二 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理想: 参加政治团体必有所共通。主张废弃家庭和私产, 一切财物和妻子归公。 论妻子公育: 章四 这违背自然本性,亦导致人情淡薄、悖论。
公民资格和政治权利的分配 ——寡头和平民政体建置的原则
章九、十二 应依照对城邦的贡献的比重分配相应权利。政治道德得重 正义(中庸——“善治”) 章十三 贡献标准包括:财富、出身、才德、集体多数四者。 章十一 多数之治是可取的。统治者应该运用个人智慧应对法律事项。
君主政体各品种
章十五 “人治还是法治?”。各有所胜:人治能应付世事变化而法制 可免于人情偏徇。王制行于古代较为简朴的社会,今世不合适。 章十六 全权君主日理万机总有失误,世袭后代往往无德。 章十八 造就一个善人同构成一个良好政体的方法相同——两者宗旨都 是优良生活。
论财产公有: 章三 人类私心不会随私有制废除而丧失。财产公 有纠纷更多。 章五 主张财产私有而公用。通过教育消除私心。
柏拉图《法律篇》中的政治理想的批判: 章六 不再提倡妻子和财物归公,但提出 的均产条例不合实际(未考虑人口增长等)。 共和体制对城邦各要素没做相应调 整,选举方式含有寡头倾向。政治较为修 Nhomakorabea的现世各城邦
卷三 公民和政体理论
论公民
章一 章二 政治权利是公民资格的真正条件。 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人们不以城墙而以政治体系认识城邦。
论政体
章六 政体凭其所立宗旨及其形态分类。 1、就宗旨而言,凡是顾及全体公民利益并为之谋利的是正宗政体, 反之,仅为统治阶级利益的是变态政体。 章七 2、就政权形态而言,正宗政体分为君主、贵族、共和,变态政体分 为僭主、寡头、平民。 章八 由资产多少而分化的社会阶级才是政权的基础——寡头政体是富人 的统治,平民政体是穷人的统治。
各种政体对议事、行政、审判三种机能 应该备有与之相适应机构
章十四 构成议事机构的方式: 1、全体公民合议一切事情(平民政体); 2、部分公民合议一切事情(贵族或寡头); 3、部分全体合议,部分部分公民合议(共和)。 章十五 行政机构应当选与建国宗旨相符合的安排。(详见上卷章九至十 三) 章十六 审判机构分为八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