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的语言和板书
(一)教学语言
基本要求: 1、历史时代感 2、准确规范 3、通俗易懂 4、生动形象 〉
1、历史时代感
教学语言符合历史时代特征。
怎样增强教学语言的历史时代感?
第一,准确使用历史概念,不要把历史上的概 念与今天的概念等同或混淆。不要用现代的术 语去讲述历史。
“缴纳赋税”——“交公粮” 御史的职能:“看哪个当官的违法乱纪、腐化堕落,
就向皇帝报告”
第二,适当地引用原始资料、如史书的记载、 历史人物的原话、历史上的诗词歌谣等。《
2、准确规范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怎样保证教学语言准确规范?
第一,语言表述清楚明白,避免模棱两可。
不准确:“英国在1853年运到中国的棉纺织品占 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一”。
“全国”是指哪国的全国,所占百分比是对什么而言,生 产总值还是对华商品总值?
租借地
势力范围
胶州湾
山东
旅顺、大连 东北
广州湾
广东、广西、 云南
威海卫、九 长江流域 龙半岛等
正板书的要求
1、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表明时间、地点、 人物。
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
2、条理分明。体现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有系统性、逻辑性。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可归 纳为:
士兵复员 亡人归田 释奴为民 减轻田租
三、重点突出。多媒体应用要围绕重点问题。 四、综合使用。与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等配
合使用
实践练习
本节主要介绍了历史教学的方法,观看 一段教学实录,完成以下问题:
1、指出他们分别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2、评价他们讲课的优缺点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 的资本输出
1、开设银行 2、奴役性贷款 3、夺取铁路修筑权 4、投资设厂
二、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狂潮
1、强战“租借地” (1898年)
2、划分“势力范围”
3、美国的“门户开 放” 政策(1899年)
副板书:
纸币 汇兑 白银三亿两 盐厘 赫德 筑路权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不准确:“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准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3、通俗易懂
用口语,少用书面语言。 尽量用浅显、贴切的语言来解释难懂的
概念。
清朝的总督,可以解释为:“总督是清朝的 最高地方长官,管理一省或二、三省的军民 政要”。
少用堆砌的词语来讲课。
火光冲天、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4、生动形象
幻灯片、录音磁带、光盘、电视、网络等。
呈现工具:电脑+投影仪。 效果:把声音、形象、色彩、文字等等
结合来,使学生获得对教学内容的直观 认识。
应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一、目的明确。多媒体的使用要为历史教育目 标服务。
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
二、合理设计。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呈现有效 的信息。
对感性认识材料的选择和编辑
3、详略得当。 太详细:
黄海战役 丁汝昌受伤;刘步蟾督战;邓世昌牺牲;林永升阵
亡;方伯谦逃跑。
太简略:
原因 经过 结果 作用
4、工整规范
书写清楚美观;标号统一;行列写直; 行距匀称;字体工整;文字规范。
(三)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媒体:信息的载体。 多媒体:多种形式的信息载体。
通俗灵活地用词,选用生动的细节来说 明主题。
正确掌握语气、语调、语速,使之起伏 适当,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二)板书
板书的内容: 1、章节标题和提纲。(板书的主体) 2、专用名词、概念和难字。(对主体的
说明和补充) 3、简单的图表。(对讲授内容的形象概
括)
第三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准确:“在英国输华商品中,棉纺织品占了很大的 比重,1853年输入中国的棉纺织品占英国输华商品 总值的百分之八十一”。
第二,语言要合乎语法。
不合语法: “请看书的倒数最后一行”。
第三,用词要准确。
不准确:“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是云南 元谋人”。
准确:“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 早的原始人类是元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