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导课设计中情意目标达成的案例分析

化学导课设计中情意目标达成的案例分析

化学导课设计中情意目标达成的案例分析
摘要情意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课堂导入是情意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分析国内学者对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机制和层次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化学课堂导入案例分析发现,具备一定特征的课堂导入对情意目标的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情意目标课堂导入案例分析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一个亮点,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堂导入是情意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尽管课堂导入只有短短的3~5分钟,但其达成情意目标的作用却不可小视。

到中学听课调研发现,化学教师往往不重视课堂导入环节,课堂上不设导入或者导入单调乏味,经常听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平铺直叙,波澜不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会令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这主要是一些教师在思想上对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为此,我们拟就基于情意目标达成的化学导课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对一线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

1 情意目标达成的机制与层次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1964年公布了由克拉斯沃尔具体负责制定的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即分成5个水平13个亚水平。

该分类描述了从引起学生注意到内化为价值观的整个过程,体现了情意目标达成的心理机制,曾引起我国教育界的极大兴趣。

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在此分类的启发下,以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了较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的由乐情、冶情和融情3个维度和由逐级递进、逐步内化的4个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分类框架,如表1所示。

该情感目标的分类框架实际上也描述了情意目标达成的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

情意目标的达成有3个要素: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其中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本身有4种类型,分别为蕴涵显性情感因素、蕴涵隐性情感因素、蕴涵悟性情感因素和蕴涵中性情感因素。

下面试图以上述理论框架为依据,分析基于情意目标达成的化学课堂导入的典型案例,并从中概括出优秀课堂导入的特征。

2 基于情意目标达成的化学课堂导入案例及分析
【案例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上课后史老师首先展示一幅图片,并说:“来,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片:在夕阳下,这湖、这山、这塔显得格外柔美,这便是杭州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

我们知道雷峰塔的美不仅源于山、源于水,也源于许仙和白娘子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2000年雷峰塔重建时,确实在塔底挖出了一个宝贝,当然不可能是渴求爱情的白蛇,到底是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的记录。


播放录像:当研究人员缓缓打开这厚重的铁函,传说中的舍利塔夺目而出。

这是雷峰塔考古中最令人难忘的瞬间:纯银制成的舍利塔光亮如新,舍利塔中央静静地安放着佛螺髻发的金棺,这是至高无上的佛祖圣物,千百年来,它给众多的信徒们带来心灵深处的抚慰。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好,大家注意到了没,在历经千百年之后,那座纯银的舍利塔依旧光亮如新,而盛装它的大铁函却已有了斑斑锈迹。

同样是金属,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学生:因为大铁函与空气接触所以被氧化了,产生了锈迹,而纯银在大铁函中密封,与空气接触较少,所以还是比较新的。

老师:好,非常好。

她告诉我们,铁?已经被氧化了,银呢?没有被氧化,不易被氧化。

那么我们最常见的氧化剂是什么呀?氧气,今天就来探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案例分析】本节课的课堂导入非常成功。

从乐情的维度来看,杭州西湖、雷峰塔、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等本来学生就很感兴趣,再利用雷峰塔重建时塔底挖出的宝贝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用视频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展示当时的情景,顺势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

从冶情的维度来看,本课属于蕴涵中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即不含情感因素,但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使其具有了情感的效果。

优美的图片、古老的传说、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特有的亲和力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愉悦的感受,学生沉浸其中,并引发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所学内容不再是冰冷的、干巴巴的教材内容,而是有趣的、值得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了。

从融情的维度来看,一句“让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片”就已经将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同时老师感性的语言描述、恰当的体态语以及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不时地询问学生的行为等都极大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在这融洽的氛围中身不由己地与老师共同感受这情景,以放松的心态主动与老师互动交流,同时老师的鼓励性评价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虽然是借班上课,但短短的3分钟,老师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

【案例2】铁盐和亚铁盐的检验和转化
上课伊始,李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刘谦的照片,问:“这是谁?(学生答刘谦),今天我也来做一回刘谦。


实验:这是一杯很普通的茶水,里面茶叶都还有,我来喝一口。

现在我将它倒入一个酒杯中,用一根玻璃棒搅拌一下(变黑),再将它倒入另一个酒杯中(又褪色)。

学生瞪大眼睛,发出惊叹声。

李老师说:“接下来,就是见证魔术奥秘的时刻。

同学们推测一下,我是怎么变出来的?”
“玻璃棒上肯定有机密。


“哦,你是说玻璃棒上有药品。

我把这一杯倒入另一个酒杯中又还原了?”
“我怀疑酒杯中有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哦,酒杯中也有试剂。


“请坐,你的化学嗅觉太灵敏了。

答得非常好。

魔术虽然是假的,但化学却是真的。

这节课我们就从化学的角度来探究一下这个魔术的奥秘。

”【案例分析】这节课以魔术作为课堂导人,有效地促进了情意目标的达成。

从乐情维度来说,魔术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活动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老师利用生活中普通的茶水进行的魔术,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观察仔细,并急于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不仅达到了乐情维度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情感目标,而且也很好地达成了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情感目标——兴趣和热爱。

从冶情维度来看,这节课也属于蕴涵中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老师精心设计的魔术给教学内容增添了神秘感,从学生瞪大的眼睛和发出的惊叹声可以看出他们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巨大魅力,由惊奇转化为兴趣,从而兴致盎然地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从融情维度来看,老师运用化学实验进行的魔术以及实验后魔术的揭秘推测,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

魔术中学生全神贯注,魔术后的揭秘交给学生推测,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合理的推测受到老师的高度赞扬:“你的化学嗅觉太灵敏了”给学生以成就感。

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由于共同关注同一件事而形成了一个和谐而融洽的整体。

3 基于情意目标达成的课堂导入特征
从乐情维度分析,优秀的课堂导入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创设新颖、奇特或者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导人情境,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应该能
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从冶情维度分析,(1)优秀的课堂导入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达到知情融合的地步,而不是脱离知识与技能的单纯情感。

在化学学科中,不同章节、不同教学单元,其教材内容的性质也不相同,其所蕴涵情感因素的情况也各异。

化学教材内容中蕴涵显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很少,多为蕴涵隐性、悟性和中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导入内容应该蕴涵着教材内容所要传达的某些感情或者蕴涵着教师运用教学策略所赋予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

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仅是教学目标,还是达到其他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2)优秀的课堂导入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引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对教材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有了某种程度的接触,获得一定的感受并有可能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从融情角度分析,(1)注重师生互动,而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只有师生发生了人际互动,才能有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为情意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2)要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室这个场域,师生之间积极呼应,并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形成互敬互爱、亲密无间的长期、稳定的师生关系。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这种心理动力会促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充足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甚至会使学生由佩服、热爱老师发展到爱其所教的学科。

对典型课堂导入的案例分析可知,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触教材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情意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线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对情意目标达成的重要作用,根据优秀课堂导人的特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利于情意目标的达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