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知识简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知识简介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简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根据局里的安排,下面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的职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政策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情况给大家做一汇报和交流.一、农村养老保险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拟定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政策并组织实施,拟定全市农村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办法,拟定农村养老保险费筹集、养老金支付标准,拟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法和经办机构管理规则。

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局里的安排,2011年,农村养老保险处还承担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及基本情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组成。

农村养老保险又经历了“老农保”和“新农保”两个阶段。

1992年,我市根据民政部颁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俗称“老农保”),由于“老农保”实行的是“个人自愿缴费储蓄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即通过农民个人自愿参保缴费,到领取年龄后,以个人的缴费储蓄积累来计算应享受的养老金待遇标准的方式)来达到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由于当时农民普遍收入水平不高,普遍选择的缴费档次比较低,个人缴费积累不多,到龄享受的养老金待遇非常低,大部分到龄农民月领取养老金在1—5元之间,根本不能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因此,“老农保”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1998年国家将“老农保”列入金融清理整顿范围后,就再无得到发展。

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点意见》,我市尖草坪区、古交市、清徐县被列为国家新农保试点县,从此我市开展了新农保试点工作。

2010年,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新农保),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截止2013年8月,全市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58.98万人,参保率达到96%,有14.54万名农村老年人领取了养老金。

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在我市建立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简称城居保),截止2013年8月,城居保参保人数达到8.77万人,参保率达到93.3%,有4.02万名城镇老年人领取了养老金。

为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将对“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目前,人社部草拟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已完成征求意见,正在上报国务院审议通过。

鉴于“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基本政策框架一致,下面我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行讲解。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主要政策(一)参保范围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符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二)参保登记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携带户口本和身份证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员会提出参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城乡居民参保登记表》。

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

(三)基金筹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1)个人缴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

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社区)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

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召开居民会议民主确定。

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当地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标准。

(3)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

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

目前,市政府对参保人个人缴费给予每人每年10元补贴,县(市、区)政府对参保人缴费分别给予缴100元补20元、缴200元补25元、缴300元补30元、缴400元补35元、缴500元及其以上补40元补贴。

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农村重度残疾人、低保户等缴费困难群体,由县(市、区)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

具体代缴办法和标准由当地政府确定。

各县(市、区)缴费补贴标准单位:元市县名称缴费补贴标准1002003004005001000市县分担比例太原市迎泽区110210310410510510其中包括10元市级补贴杏花岭区8090100110120120其中包括10元市级补贴万柏林区303540455050其中包括10元市级补贴小店区303590909090其中包括10元市级补贴尖草坪区3035110110110110其中包括10元市级补贴晋源区303540455050其中包括10元市级补贴古交市110210310410510510其中包括10元市级补贴清徐县303540455050其中包括10元市级补贴阳曲县303540455050其中包括10元市级补贴娄烦县303540455050其中包括10元市级补贴(四)建立个人账户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五)养老保险待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生。

1、基础养老金。

太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包括中央、省、市、县(市、区)四部分政府补贴,其中:中央每人每月55元,省10元、市10元,各县(市、区)补贴标准不一。

县(市、区)基础养老金标准单位:元/每人每月市县名称基础养老金标准中央省市县合计太原市迎泽区5551085155杏花岭区5551070140万柏林区5551030100小店区5551040110尖草坪区555101585晋源区55510575古交市5551035105清徐县5551035105阳曲县551010075娄烦县551010075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发系数相同)。

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资金金额,除政府补贴为,可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六)待遇领取1、领取条件。

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时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及政府规定的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等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领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及政府规定的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等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自本意见实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2、领取程序。

乡镇(街办)事务所按月通过农保信息系统查询生成下月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条件参保人员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通知表》,交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携带户口本、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养老金通过金融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

(七)转移接续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跨县(市、区)转移户籍的,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存储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后,户籍跨县(市、区)转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继续在原户籍地领取养老待遇;参保人员因就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按并人社养字【2012】51号做好转移接续手续。

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主要政策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如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市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我市分别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太原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并政发[2008]48号),2010年制定出台了《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并政办发[2010]4号),开展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截止2013年6月,太原市共有128个项目涉及征地16741.65亩,涉及人数20万人,经测算被征地农民拟参保人数29438人,需筹集保障资金143246.59万元,已筹集34605.2864万元(用地单位已缴纳应承担的社保费用),还需筹集108641.3036万元。

(一) 参保范围被征地农民是指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被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

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原则上按征用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年满16周岁以上人员平均每人占有耕地数量测算。

征用土地未涉及耕地的,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可按征用农用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年满16周岁以上人员人均占有农用地数量测算。

征地后人均农业用地不足0.4亩(含0.4亩)的村(居)委会,经市或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可按规定全体村(居)民整体参保。

被征地农民参保人员年龄认定以市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或市、县(市)政府批准的整村(居)参保方案施行之日为准。

具体参保人员由村(居)委会确定。

(二)保障标准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标准原则上按照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标准,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确定。

目前,我市按四类地区分设三个档次保障标准(详见下表)。

(三)资金来源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农民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市、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承担。

农民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市或县(市)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筹资比例原则上按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4:3确定。

缴费标准是月领取标准×12个月×领取年数15年。

我市被征地农民按四类地区设三个档次缴费标准和保障标准。

一类地区为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小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经济区、高新区、民营区;二类地区为清徐县、古交市;三类地区为阳曲县;四类地区为娄烦县。

各类地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和保障标准表单位:年、元、元/月地区缴费年限缴费总额个人缴费和村集体补贴财政补贴保障标准一类地区(六区)154896034272146882727632061632146884241036808899214688576二类地区(古交、清徐)15482403376814472268723605788814472402964808200814472536三类地区(阳曲)15435603049213068242664205335213068369892807621213068496四类地区(娄烦)153960027720118802206084048960118803388208070200118804562009年,省政府印发《关于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72号)文件规定“用地单位按所征农用地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5倍支付社保费用,用于支付农民个人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地单位支付的农民个人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缴纳的社保费用的不足部分以及政府补贴资金由当地人民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