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词语对小学生的影响

网络词语对小学生的影响

网络词语对小学生的影响
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无疑改变了整个世界,互联网讲求效率,加上网友素质不一等等因素,于是各种网络热词应运而生。

我个人认为,小学生对网络词语可以了解,但不宜热衷,且最好不要应用于写作当中。

因为小学生对祖国的文字原本就了解不多,而很多网络热词则显现出对祖国文字的破坏性,让小学生形成一种对祖国文字的错误认识。

如“版主”被称为斑竹,小学生会误以为斑竹就是一个人,对他的本义则不一定清楚。

“路过”在网络中被称为“打酱油”,发贴顺序在前被称做“沙发”,人长得丑被称为“恐龙”,像这一类的词语,我个人以为实不宜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当中。

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它也会吸收一些被大家公认的网络词语,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词库。

如人民日报公开使用的“给力”一词,说明了有些网络词语已经被主流媒体所接受。

“给力”一词本为北方方言,一般理解为精彩,刺激等意思。

据考证,“给力”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动漫,因2010年世界杯而火,随着一些主流媒体也开始使用,现在已广为人们所接受。

这一类词语学生可以掌握,因为它已为大众所接受。

辞海现在也已经收录了一些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网络词语,像“网虫”,“网上冲浪”等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必将如历史上的“葡萄”、“苜蓿”等外来词语一样,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总而言之,我以为,为了纯洁汉语起见,对于小学生使用网络词语,应当慎重对待,太过草率,则有糟蹋祖宗文化之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