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摘要:《呼啸山庄》是一出爱情悲剧。
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思克厉夫和凯瑟琳形象的塑造上。
小说的情节结构是依照希剌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而展开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一部小说。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向读者讲述了以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为主题的复仇故事。
无论是在主题结构上,还是在艺术构思上,作品都表现出了女作家超乎寻常的独创性。
本书于1848年出版时,并未引起多大的注意。
即使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故事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但也被认为是一种令人作呕的恐怖。
评价家中的一些人们斥之为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
直到她离世后,她的作品才被人们重新认识。
20世纪以来,对于《呼啸山庄》研究蜂起,各种解释层出不穷,它所获得的评论比夏洛蒂所有的小说加在一起所获得的还要多,直到今天它依然焕发着它青春的魅力,他究竟有哪些独特的气息吸引着如痴如狂的读者呢?是希思克厉夫、凯瑟琳爱与恨交织的爱情赞歌;是复仇着咆哮着的病态痛苦;是作者对荒原的深刻理解阐述;是那打破同时代叙述风格的超前。
关键词:呼啸山庄爱与恨凯瑟琳希思克厉夫。
《呼啸山庄》自被人们认识以来,读者群越来越大。
它也自然有了“最让人猜不透的英国小说之一”这样的称谓。
也有好多人称之为“文学中的斯芬克司”。
然而在本书出版之前,这位女作家几乎是默默无闻的。
只是她离世之后,人们对这部作品的热爱才进入狂热,对于她的研究解释也多如牛毛。
好多的读者更是反复的阅读,似乎总能在里面找到能产生共鸣的东西。
这位女作家,一个荒原上的隐居者,足不出户,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经历和社会经验。
而且据考证,她没有爱过任何人,也没有被任何人爱过,她是用怎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写出这英国最伟大、最炽热的爱情故事的呢?这些都是读者一直在思考的疑问。
思考归思考,但阅读的劲道似乎总是那么旺盛。
我们几乎随时都可以从呼啸山庄中感受到股股的各种人文主义气息,有时让人亲切,有时让人恐怖,有时却让人心痛。
这些气息穿梭在整个故事和这片荒原里。
我读《呼啸山庄》有如下感受:一、乡土荒野中的爱与恨《呼啸山庄》从头至尾都是弥漫着乡土气息的。
所有的故事都以之为背景。
他带着荒原的色彩,荒原中的野性像石楠的根一样虬结多枝。
呼啸山庄是风暴肆虐的地方。
场景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鬼哭狼嚎,时而暴风骤雨,阴森惨淡,故事始终再神秘气氛的笼罩下。
从呼啸这一名词上也可以看出这地方在风暴天气中所受的气压骚动。
“从那房屋旁边几颗过度倾斜的矮小枞树,还有那一排瘦削的荆棘都向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向太阳乞讨,都可以看出北风在这荒原上肆虐的威力了”。
在这里包含着一切可以称之为风暴的元素——严峻、愤恨、野蛮、任性、疯狂。
故事里的主人公们都是一群一心想像粗野的野人一样狂野的生长,带着愤恨、叛逆——还有自由。
整个原野就是故事主人公们的生命。
希思克利夫是恩肖先生捡来的一个孩子,希思克利夫原是他们一个夭折了的孩子的名字,作为让这个外来的吉普赛人自然地融入到这山庄之中。
在小说中,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是热爱荒原的。
早年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不怕辛德雷的惩罚,跑到荒原上自由的奔跑,嬉戏。
像天空中翱翔的鸟儿一般无拘无束。
这荒原是自由的乐土,是爱情和欢乐的象征。
在凯瑟琳眼中,呼啸山庄是她的天堂,而鸟语花香的画眉山庄则像是带有围墙的伊甸园。
成年后,一旦走出了这个荒原,成了画眉山庄的女主人后。
画眉山庄在她眼中又成了一座支离破碎的监狱。
所以,凯瑟琳死后,坚决要求葬在旷野内。
她说:“我准知道要是我重新回到那张满石楠的小山头上,那我就会恢复我本来的样子”。
十八年后,希思克利夫为了找到自己的归宿,也拒绝进食,他选择了死亡,他认为只有死亡能让他们回到大自然,回到荒原中,在荒原的怀抱中,得以再次拥抱,生前的遗憾在死亡后得到慰籍。
他们因为荒原而快乐,无论是生还是死都不渝。
作者善于描绘出荒原中极其自然的美景。
比如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相爱后,作家描写道:“蓝的天空和明亮的太阳,太阳没有云彩遮挡,一个劲儿地照耀着。
西风在吹,晴朗的白云在头顶上一掠而过;不止有百灵鸟,还有画眉雀、山鸟、红雀和杜鹃在各处婉转啼鸣,还有森林和潺潺的流水,而整个世界都苏醒过来,沉浸在疯狂的欢乐之中。
”这也是他们美好爱情和憧憬的象征。
其实艾米莉本人就是在荒原中长大的,是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
她把自己对荒原的热爱倾注到故事的主人公身上,实现了自己精神上的慰籍。
艾米莉她那荒潦短促的一生几乎都在约克郡的哈渥斯山村里度过的,那里山地缓和,并不富诗情画意,也不引人注目。
有黑黝黝的石楠覆盖着低矮平滑的荒丘土坡,僻静的小山谷中,有时有一条小溪穿越其间,浇灌着两岸矮小的灌木丛。
如此的人迹罕至,风雨如晦的地方在她眼中,最幽暗的石楠丛会开放出比玫瑰还要娇艳的花,在她心里,铅灰色的山坡上一处黑沉沉的溪谷,是人间的乐园。
她善于在荒潦之处找到许多开怀的乐趣,而这样的审美对于读者是新奇的。
这样的一个故事也只能发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呼啸中的大地,灰蒙蒙的山坡,土地结着又僵又硬的黑冰土地,瘦削狰狞的荆棘丛,还有那狂风暴雪卷起可怕的漩涡,这样的荒原上的人也是狂躁暴烈的。
像“掐脖子”这样恐怖的词语居然可以是一只狗的名字。
这荒原狂飙的气息深深渲染着故事这故事中的主人公,但再荒凉的荒原也有温和舒适的四月天,有水洗过一般的淡淡蓝天,有被甘露和阳光滋润得要多绿就有多绿的青草,还有开满粉红的石楠花。
而希思克利夫则是游历在荒原上的一只小狼崽子,有着本能的狡诈和残忍,有着怎样捂也捂不住的铁石心肠。
何况,拿刀子戳他的人原本比拿胸膛来捂他的人多些。
聚集着咆哮灵魂的呼啸山庄,还有一打眼就是幽幽鸟语,莺歌燕舞的画眉山庄,软弱的小林恩当然算得上是个阳光少年,但是,这个软弱敦厚的年轻人竭尽全心和全生的力量给凯瑟琳的爱,也不如希思克利夫一天来得猛烈。
小说的语言也体现了浓郁的英国北方的乡土气息。
那黑色的“沼泽”,常年不断的“北风”、“雪”、“雾”、“严寒的北方天空”、“岩石”,顽强生长的“石楠丛”等意象,构成了荒原粗犷而又苍凉坚韧的形象,具有生命的力度和质地,表达了生命严酷而又顽强的内涵。
正如夏洛蒂1850年时,给《呼啸山庄》作序时说:“《呼》从头到尾是乡土气息的。
它带着荒原色彩,野性,像根一样虬结多枝。
它也合乎自然的,不会是另一个样子,因为作者本人就是荒原上土生土长的人,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
”作家通过对景物的热情描绘,将美丽的自然与丑恶的现实作极端的比较,表现这对青年在冲破阻力相爱后的狂喜心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二、交织在浪漫主义中的爱与恨在所有19世纪中叶英国小说家中,艾米莉比较接近浪漫主义。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那种超越时空、超越死亡、充满激情的爱情是女作家艺术想象的产物。
然而作品的悲剧情节又以深厚生活作为基础,建立在作家对于生活的悲剧性理解之上。
它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源自于人物“爱”与“恨”的极端的冲突,而在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这对旷世情侣身上,极度的爱中混合着极度的恨,失去凯瑟琳使希思克利夫成为一个复仇狂。
加之,作者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两个山庄,和开放的大自然——荒原之中,整个小说的情境就格外地“戏剧化”,阴冷而暴力,神秘怪烈又隐含着神圣的温情。
这一场跨越生死的激情.恩肖家的老主人曾经也疼爱过希思克利夫,让他和凯瑟琳一起平等地读书、学习,生活。
这一切都似乎很快乐。
可自从老主人去世后,他的生活权利就被辛德雷完全剥夺,他过着被仇视,被任意打骂、处罚的生活。
呼啸山庄对希思克厉夫的孤立和排斥理所当然受到了更为有力的回应,他几乎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敌视"他认为,艾德嘉•林顿是“田庄的窝囊废”。
他贬低艾德嘉对凯瑟琳的爱(“他八十年的爱抵不上我一天的爱”)以及凯瑟琳对艾德嘉的爱(“对她来说,他还几乎不如她的狗或马亲爱”)。
他同样贬低小凯茜:“我急切地希望不要见到她”。
状况连猪狗都不如。
唯一关心他的也就是是凯瑟琳,唯一爱他的也是凯瑟琳,唯一能安慰他狂燥、仇恨之心的还是凯瑟琳。
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希剌克·厉夫从辛德雷那儿尝到了皮鞭的痛苦;他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只有起来奋斗反抗,才使自己的命运有了转机。
从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使他狂热的爱化作无比的恨,他要对那个吃人的礼数社会,对剥夺他爱的金钱世界进行复仇。
而复仇扭曲了他的人性,他设计阴谋,使人破产,把他人财产占为己有;他不仅要报复同代仇人,还要对仇人的子孙实施报复。
而他的死则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他的死也表示他的人性的复苏,他最终放弃了对下一代的复仇计划。
这里,希剌克·厉夫成为暴虐无情的魔鬼是那个吃人的社会所造成的。
而希剌克·厉夫的人性复苏则市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映。
可以说,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激情、力量、同情和理想;凯瑟琳是作者塑造的另一个心仪的人物,她有希剌克·厉夫一样的反叛精神,一个庄园小姐不顾门第爱上一个野气十足的弃儿;她始终爱着希剌克·厉夫,即使她嫁了人,依然有情于他。
她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剌克·厉夫的悲痛……我对林敦的爱像树林中的叶子……我对希剌克·厉夫的爱恰似地面的岩石。
但由于她一时软弱、虚荣和愚蠢,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她毁了希剌克·厉夫和差一点伤害了下一代。
作者对这个人物有同情,有愤慨,有鞭策,有惋惜。
她是他的朋友、爱人和偶像,是他为之生存的一切。
可是,因为林顿年轻、英俊、善良而且富有。
所以凯瑟琳在选择婚姻时,却宁可选择了自己不爱的林顿。
在那个灾难性的夜晚,希思克利夫偷听到了凯瑟琳的自白:她喜欢林顿,但并不真心爱他;她全心全意爱着克里夫夫,但却无法降低身份或者忍受贫穷。
在那个夜晚,伤心的克里夫还没有听完凯瑟琳的所有表白,就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这个无可留恋的哀伤之地。
他永远也不知道凯瑟琳其后那段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
但是,即使他知道了又能如何?他一无所有,除了被一场被激情折磨的痛彻心肺和被一场绝望的爱撕裂得身心俱碎……。
希思克厉夫为哈里顿的堕落而沾沾自喜,后来他告诉耐莉:“跟他那邪恶的父亲比起来,我把他捏得更紧,压得更低,因为他为自己的粗俗而骄傲。
我教会他嘲笑兽性以外的东西,以为那是愚蠢、不中用的。
”哈里顿身上其实隐含着一种价值观:疯狂的野性,而这也正是希思克厉夫的天性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思克厉夫比他的敌人更为残酷,因为这是人性被扭曲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变态的反射。
根据他的计划,他的儿子小林顿将成为另一个希思克厉夫,哈里顿成为另一个辛德雷,而凯茜成为另一个凯瑟琳。
林顿将同凯茜结婚,而哈里顿将像希思克厉夫当年那样堕落"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希思克厉夫这时已变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恶魔"然而,这一切却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他的懦弱和不知所措"林顿并没有成为另一个希思克厉夫,他的计划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