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 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2.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 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锦衣卫 B.刺史 C.太尉 D.节度使
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 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 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 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 帝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4.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 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半两钱 B.五铢钱 C.铲币
D.刀币
5.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
理。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的盐
的经营权收归中央(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 汉武帝
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对统治不利
思想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在长安兴办太学 3.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加强了思想统一,儒家思 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汉武帝怎么“独 尊儒术”的?
儒家经典 《诗》《书》《易》《礼》《春秋》
பைடு நூலகம்
汉代讲学图 太学礼堂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王朝
汉武帝即刘彻, 汉景帝子, 16 岁即位,在位54 年,在位期间, 他采取了一系列 加强中央集权的 重要措施,使汉 朝出现大一统的 局面,进入了西 汉的鼎盛时期。
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 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 局面。 大一统的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的几个方面: 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
政治措施:
刚即位时,汉武帝就面临 着严重的考验:
政治上:
诸侯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 上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 横行乡里,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 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yan ˇ ) 主父偃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
汉代开采井盐画像石
左面表现盐井的井架和人们向上提取盐卤的情况;右面为一 排盐锅在熬煮盐;中间有人在担柴为煮盐锅供应燃料。
返 回
北击匈奴
汉初的和亲政策:
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冒顿单于的 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西汉建立之 初,国立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女子 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想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汉武帝反击匈奴: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
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
区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 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分道北 上,在漠北与匈奴决战,大胜而归。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 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 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 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
1.颁布“推恩令”,建立 刺史制度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铸币权收归中央 4.盐铁专营、专卖 5.北击匈奴 6.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 的作用
汉武 帝巩 固大 一统 王朝
经济: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
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 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
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 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 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营、专卖;又在全国 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 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 基础。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 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
你送來的賀禮太薄, 對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公元前122年, 汉武帝又借口 诸侯王所献酎 金的斤两、成 色不合规定, 废诸侯106人。
刺史制度
地方
刺史(十三州部) 督地方官吏 抑豪强及其子弟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
法家:皇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 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 ,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 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家: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 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 就是前车之鉴, 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 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 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家: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 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用儒家思 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儒 家思想治国,既能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