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设备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设备管理工作,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依据国家、集团公司设备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国外单位当地有特殊法规要求的,按当地的法规要求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设备,是指用于生产经营的车辆、固定设备、特种设备、设施、仪器和机具等公司自有的固定资产(不含信息化设备、办公设备)。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设备管理,主要是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检测、维护、修理、封存、调剂和报废处置,以及租赁等各项活动。
第五条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标准化、专业化管理模式的要求,从技术、经济、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管理,保持设备性能良好,不断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六条公司设备管理的范围:购置价值(包括商品价格、运杂费、安装费、管理费等)2000元(含2000元)以上,使用寿命超过一年以上的用于生产的自有设备及租赁设备。
固定设备具体种类参照《公司ERP系统固定设备(含特种设备)种类、编码对照表》执行。
第七条设备管理原则(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二)坚持购置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三)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发展。
(四)实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逐步提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八条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检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为完成设备管理任务和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第九条公司是设备管理的主体,应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配备精干高效的设备管理人员,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组织。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十条公司设备管理职能部门是质量设备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公司设备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完善的有关规定、标准、流程和管理办法。
(二)编制中长期设备发展规划,负责组织公司大型设备购置技术方案的审定,监督设备制造、验收和安装调试。
(三)负责公司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以及车辆维修管理工作,监督租赁设备的使用、维护等。
(四)负责闲置设备调剂、报废和处置的技术鉴定,监督工作落实。
(五)负责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组织技术标准的制、修订,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六)负责设备管理信息化应用与推广,推动逐步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
(七)负责制定公司设备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设备管理检查活动和设备管理培训,推广设备管理先进经验。
(八)指导、审核设备危害因素识别和预防措施制定,参与重、特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及处理。
第十一条二级单位行政领导是本单位设备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贯彻国家有关设备管理方针、政策、法规,落实公司设备管理要求,确定本单位设备管理目标。
第十二条二级单位应设分管设备副职领导,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设备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基层生产单位应设分管设备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员。
明确管理职责,完成设备管理各项具体工作。
第十三条二级单位分管设备副职领导主要职责:(一)依据公司标准、制度和文件,指导编制本单位各项设备管理制度、规定等,并监督贯彻执行。
(二)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设备管理体系、机构,制定设备管理目标、规划和措施,提高设备技术水平,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三)审定本单位设备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更新改造、设备购置、主要生产设备修理年度计划。
(四)组织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
配合上级部门,对重特大设备事故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五)组织对重大设备技术改造项目的方案审查、大型设备选型和验收。
(六)负责组织设备资产的清查、调剂、租赁、转让、报废和处置等工作。
(七)组织设备信息和ERP管理工作。
(八)组织开展设备系统危害风险因素识别和预防措施的制定,监督实施。
第十四条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科室)负责本单位设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制定和完善本单位设备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细则和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
(二)编制本单位设备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更新改造、设备购置、主要生产设备修理年度计划。
(三)负责设备购置前期选型、技术方案制定、报审、技术协议签订、生产监造,以及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
(四)负责设备维护检修、固定设备巡检和车辆归检的管理工作,监督设备定期审验。
(五)负责设备闲置封存、调剂、报废、处置的技术鉴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六)负责租赁设备维修保养、巡检、归检和完整性检查等技术管理工作,监督按设备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七)负责自有修理厂建设和规范管理,监督入网社会修理厂的合规运行。
(八)负责设备技术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开展设备技术攻关活动。
(九)组织设备管理、维修和操作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渠道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十)开展设备危害风险因素识别和预防措施的制定,监督实施。
(十一)负责所有设备(包括租赁设备)实物的定期盘点与实物查验,确保设备账实相符。
(十二)负责设备信息和ERP设备管理工作,健全各类台账、报表、档案、记录等基础资料。
(十三)定期组织开展设备管理检查、考评和设备管理先进、“红旗设备”、优秀科技项目等评优推荐活动。
(十四)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第三章设备选型购置第十五条设备管理部门应依照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原则,组织确定设备选型,保证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和一致性。
第十六条二级单位要组织人员对现有设备和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做好投资效益分析评价,提出合理技术方案需求,报质量设备处审核。
第十七条质量设备处依据其先进性(技术、安全、节能、环保)、经济性、可靠性、一致性、维修性、兼容性、合法合规性进行综合分析,依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公司规定,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审核意见,确定技术方案。
第十八条质量设备处和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参与设备购置技术谈判,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按照招投标或谈判结果与供方签订技术协议。
第四章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第十九条设备生产过程监造,除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必须进行监理的由质量设备处监督外,其余全部由使用单位自行组织完成设备的驻厂监造与验收,公司每年组织两批次的监督抽查验收。
第二十条设备安装统一由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设备安装前,需对照合同、技术协议、装箱清单对设备及其附件、资料等进行验收。
验收发现的缺损、不符合等问题需及时反馈供货方,问题未解决前不得安装。
第二十一条安装设备必须按规定标准进行,做到“五稳、五不漏”,即:平、稳、正、全、牢;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不漏风,保证安装质量。
不符合安装标准的,设备不准调试使用。
第二十二条设备调试、投产前,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制订试运行方案、安全措施和危害因素识别,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设备操作、维护技术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设备安全技术性能,确保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调试前,必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第二十三条设备调试合格后(车辆以落户完成、运行手续办理齐全、投入运行正常为验收合格标准),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依据合同、技术协议进行验收;特种设备验收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执行。
对验收中和质量保证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等,按合同约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验收设备合格的及时出具验收证明,设备投入使用(生产车辆在取得营运证等手续可以正常投入生产运行)一周内,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基础信息,及时申请新增到ERP系统和实物资产信息系统。
第二十五条设备质量保证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使用单位按合同约定向采购单位反映并保存相关证据,同时反映公司质量设备处监督协调解决。
第二十六条设备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维修手册、零件目录、装箱清单等技术文件资料移交设备管理部门入档保存。
第五章设备使用、维护和修理第二十七条公司建立健全设备使用、维护和修理管理制度,制定设备维护和修理工艺规程,编制设备操作规程,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设备管理部门要对设备操作人员持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管理人员要做好巡回检查和现场监管。
第三十条设备使用实行“三定”,即:定人、定机(组)、定岗位责任,实现管理、使用、维护责任明确。
单人操作和一班作业的设备,实行“专人、专机”制,两班以上或多人操作的设备,必须建立机长责任制。
第三十一条设备实行预防性维护方式,在操作人员日常维护的基础上,定期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一、二级检修维护。
设备修理结合归场检查、设备巡检检查情况开展工作。
第三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维修严格执行公司《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严禁使用检测不合格或不在检验有效期内的特种设备。
第三十三条工程机械和安全应急抢险等其它设备的使用维修,要严格执行生产厂家技术文件,做好定期检修、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
第三十四条设备维护、检修中,要严格过程监督、安全监管和质量验收,做好修理技术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第三十五条公司对承修单位实行资质审查,建立维修市场准入制度,定期进行资格审验;危化品车辆和其它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维修。
第三十六条各二级单位应加强车辆外修、物资配件领用审核,加强维修合同审查,做好维修费用控制。
第三十七条各类设备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要求,定期做好检测、检验和审验等工作,保障设备设施合法合规使用。
第三十八条各单位应按期进行设备“春秋”两季的维护整修活动,开展以技术性能和安全可靠性为主的设施完整性评价,提升设备安全技术性能。
第三十九条各二级单位应建立健全归场检查站,配齐专兼职检验人员,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与仪器,并严格执行公司《车辆归场检查制度》。
第四十条各二级单位要建立以自有修理厂为主,社会入网修理厂为辅,修理总厂统管全面修理业务的车辆修保体系,并严格执行公司《车辆维修管理规定》。
第四十一条设备检查、维护、检测、审验等各项活动,应保留ERP或纸质完整记录。
第四十二条设备油液管理(一)设备油液的选用、更换周期、加注型号及数量严格按照设备厂家要求的标准执行。
油液更换与加注要做到“五定”,即: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
(二)严把设备用油、液“进口质量关”,做到先备案试用,合格后再使用,保证油液使用符合设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