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及释义试题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实施。
A 2007年10月1日B 2007年11月1日C 2006年10月1日D 2006年11月1日答案:B2、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级别。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3、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Ⅰ级,用()表示。
A 橙色B 红色C 黄色D 蓝色答案 B4、国务院和()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 县级B 地市级C 省级D 乡镇级答案: A5、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总体预案、()、部门预案。
A 单位预案B 专项预案C 个体预案D 政府预案答案: B6、()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 国务院 C 民政局 D 红十字会答案:A7、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
A 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B 三个以上区域的C四个以上区域的 D 五个以上区域的答案: A8、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A 公安机关B 检察院C 法院D 卫生局答案: A9、()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A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B 国务院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 安全监管部门答案: B10、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A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B由人民法院依有关法律给予处罚C由人民政府给予处罚 D 由上级单位给予处罚答案: A11、紧急状态期间采取的非常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或者由()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 B国务院另行通知C应急指挥部另行安排 D 公安部门另行通知答案:A1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阐述,错误的是()A 它属于公法范围B 它具有强制性C 它是一部行政法规D 它是一部综合性法律答案 C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A 处置为主、预防为辅B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C 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 处置与预防并重答案 B14、我国主要的应急管理体制不包括()A 综合协调 B分类管理 C集中管理 D属地管理答案: C15、在采取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选择的原则为()A 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权益B 最大程度地保护国家财产C 最大程度地政府财物D 尽快控制事件发展答案 A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向()备案A 上一级人民政府B 上一级政府应急办C 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D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答案:D17、()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B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C 乡级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D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其他法人组织答案 B18、在新闻媒体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费用由哪个部门负责()。
A 卫生部门B 各级政府C 无偿宣传D 政府应急办答案:C19、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A 民事责任B 行政责任C 经济责任D 刑事责任答案:D20、突发事件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负责A 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B 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C 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D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答案:B突发事件应急条例试题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A 2003年5月9日B 2002年5月9日C 2002年9月5日D 2003年9月5日答案:D22、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A 国务院有关部门B 国务院C 军队有关部门D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答案:B2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A 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B 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C 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D 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答案: D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A 国务院B 卫生部C 省级政府D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答案: B25、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 30分钟B 1小时C 2小时D 3小时答案:C26、县级以上政府非卫生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哪个部门通报?()A 同级卫生部门B 同级政府C 上级政府D 下级政府答案:A2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A 国务院B 卫生部C 中央宣传部D 省政府答案:B28、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卫生部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法及时宣布为()A 法定传染病B 甲类传染病C 乙类传染病D 丙类传染病答案:A29、依法宣布甲类传染病由哪个部门决定?()A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 国务院C 省政府D 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答案:A30、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A 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B 卫生部制定发布C 国务院制定D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答案:A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的目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B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C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D 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答案:D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在应急储备工作方面,以下说法不正确是哪些?()A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证应急物资储备B 各级政府应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C 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演练D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传染病专科医院答案:D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就地隔离B 就地观察C 就地治疗D 尽快转诊答案:D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负责部门不包括?()A 国务院有关部门B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C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D 医疗机构答案:D3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要求不包括?()A 及时B 准确C 注意保密D 全面答案:C36、疾控机构发现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时,应当在()内向辖区卫生局报告?A 0.5小时B 1小时C 1.5 小时D 2小时答案:D37、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时,省级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内向卫生部报告?A 0.5小时B 1小时C 1.5 小时D 2小时答案:B38、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拒绝配合时,由()强制执行。
A 公安部门B 卫生部门C 街道办事处D 疾控机构答案:A39、突发事件发生后,()负责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A 卫生行政部门B 疾控机构C 县以上人民政府D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答案:A40、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突事件应急预案,由()决定。
A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B 省级人民政府C 卫生部 D国务院答案:B二、是非题:1、《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
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酌情返还。
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可以给不予以补偿。
()×3、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做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4、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5、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6、只有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才有权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7、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均应在1小时内向本级政府、上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8、省级启动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省政府决定,不须向国务院报告。
()×9、医疗机构对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10、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试题单选题(32道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B)起施行。
A.2004年8月28日B.2004年12月1日C.2004年12月10日D. 2004年11月10日2.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A)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C.省政府D. 国务院3.必要时可对传染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的机构是(A)。
A.医疗机构B.卫生防疫机构C.以上两个机构均有权D. 以上两个机构均无权4.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C)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D. 管理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D. 甲类、乙类、丙类、其他类6.艾滋病属于(b)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 其他类7.除法定报告甲类传染病以外需纳入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批准部门为:aA.国务院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地方政府因地制宜D. 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8.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需由(b)根据情况制定。
A.国务院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地方政府D. 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9.各级人民政府领导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b)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A.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D.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10.(c)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