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


手杖
• 用单侧手扶持,分为单脚手杖、多脚手杖、 助站手杖和坐椅手杖。 • 用于有一定平衡能力下肢功能障碍者和体弱 者。
普通手杖
• 用单侧手支撑的普通 手杖,按手杖杆类型 分为直杆和弯杆。 • 用于手有一定握力, 且有一定平衡能力的 下肢功能障碍者和体 弱者。
助站手杖
• 用单侧手支撑,使用 者可利用中间扶手从 坐位到站位。 • 用于手有一定握力, 且有一定平衡能力的 下肢功能障碍者和体 弱者。
四脚肘杖
• 装有手柄和肘托四脚支撑 的腋杖。比腋杖轻便,但 稳定性要差一些。 • 利用前臂和手共同支撑, 不对身体局部产生压迫; 可单侧手或双侧手同时使 用,双肘杖同时使用可减 轻下肢承重,提高行走的 稳定性。 • 上下两端均可调节。上端 调节以适应前臂长度,下 端调节改变肘杖的高度。 • 用于需要借助拐杖助行者
双拐三点步行
• 快速移动、稳定性良好的步态。 • 患侧下肢和双拐同时伸出,双拐先落地,健 侧待三个点支撑后再向前迈出。 • 适用于一侧下肢功能正常,能够负重,另一 侧不能负重的患者,如一侧下肢骨折,小儿 麻痹后一侧下肢麻痹等患者。
手杖三点步行
• 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患侧足, 最后迈健侧足。 • 因迈健侧足时有手杖和患足两点起支撑作 用,因此稳定性较好,除一些下肢运动障碍 的患者常采用外,大部分偏瘫患者习惯采用 此种步态。 • 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练习时按健侧足迈步 的大小,又可分为后型,并列型和前型三 种。
两轮式助行器
前轮为固定轮的方向性 好,前轮为万向轮的转 弯灵活。
三轮式助行器
装有手闸、前轮为万向 轮,转弯和移动灵活, 较其它轮式助行器稳定 性能差。
四轮式助行器
移动灵活,较三轮助行 器稳定
分类——框式助行器
• 支撑面积大、稳定性能好、价格低廉。 • 类型包括普通、交叉步进、前轮、助起等。
普通助行器
普通肘杖
• 装有手柄和肘托单脚支撑 的普通肘杖。比腋杖轻 便,但稳定性要差一些。 • 利用前臂和手共同支撑, 不对身体局部产生压迫; 可单侧手或双侧手同时使 用,双肘杖同时使用可减 轻下肢承重,提高行走的 稳定性。 • 上下两端均可调节。上端 调节以适应前臂长度,下 端调节改变肘杖的高度。 • 用于需要借助拐杖助行者
• 使用时需要提起助行器前移,因此适用于上 肢有提握功能的下肢功能障碍者。
• 固定式 • 折叠式
前轮助行器
• 前面两个支撑腿装有 轮子或万向轮。
• 使用时,推动或提起 助行器的后支脚前 移。 • 可用于上肢肌力差, 提起助行器行走困难 者。
交叉步进式助行器
•助行器两边装有铰链, 可单侧交替推进助行器 前移。
手杖二点步行
• 手杖和患足同时伸出并支撑体重,再迈出健 足。手杖与患足做为一点,健侧足做为一 点,交替支撑体重,称为两点步行。此种步 行速度快,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当患者具有 一定的平衡功能或是较好地掌握三点步行 后,可进行两点步行练习。
注意事项
• 步行训练时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变化。 • 行走训练时,要提供安全、无障碍的环境; 衣着长度不可及地,以防绊倒;穿着合适的 鞋及袜,鞋带须系牢,不宜赤足练习行走, 严防摔倒。 • 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选择高 度和长度适合的助行架、拐杖或手杖。 • 如使用拐杖,要避免腋下直接受压,以防臂 丛神经损伤。
禁忌证
•认知功能障碍且无法监管。 •下肢骨折未愈合。 •站立平衡功能障碍。 •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步行前训练
•定义:患者为准备完成步行练习进行的系列 训练,以提高患者站立、步行等体位的适应 能力。 •设备与用具:肌力增强训练装置、平行杠、 起立床、手杖、拐杖等。
步行前训练
• 肌力训练 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 的患者,重点训练上肢肌力。独立行走者重 点训练下肢肌力。下肢截肢者进行残端肌群 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 起立床训练 长期卧床或脊髓损伤患者, 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可利用起立床渐渐调 整到直立的状态。在患者能够耐受身体直立 时,才可以考虑开始行走训练。
三脚手杖
• 支撑面积较单脚手杖 大,较单脚手杖稳 定。 • 更适用于平衡能力欠 佳而使用单脚手杖不 安全者。
四脚手杖
• 属多脚手杖,支撑面积 较单脚手杖大,较单脚 手杖稳定。 • 按手杖杆分类为直杆和 弯杆,按支撑脚分为大 四脚和小四脚。 • 更适用于平衡能力欠佳 而使用单脚手杖不安全 者。
扶拐步态
步行训练
• 定义:患者自身或利用不同步行辅助装置进 行步行能力的练习。 • 设备与用具:平行杠、手杖、拐杖、助行 车、助行架、减重步行装置、步行机器人、 轮椅等。
步行训练
• 平行杠、助行器步行训练:适用于初期的行走训 练,为准备使用拐杖或手杖前的训练;也适用于下 肢无力但无瘫痪、一侧偏瘫或截肢患者;对于行动 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者,助行器亦可作 为永久性的依靠。助行器仅适宜在平地使用。助行 器行走的方法为,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 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动20-30cm后,迈出患 侧下肢,再移动健侧下肢跟进,如此反复前进。
其他训练方式
• 减重 • FES • 机器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助起式助行器
•助行器呈阶梯形,有助 起扶手和支撑扶手。
•站起困难者,可借助助 起扶手实现从坐位到站 位。
拐杖
前臂支撑杖
• 风湿性关节炎拐杖,使用者将前臂固定于臂 托上方,利用前臂支撑体重,以达到辅助行 走的目的。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因手 部无力无法使用手杖、肘杖和腋杖者。
肘拐
• 利用前臂和手共同支撑,不对身体局部产生 压迫。
步行训练
• 江苏省康复医学培训中心
涉及知识
• 步行中枢控制 • 步行周期基本概念
步行训练
• 矫治异常步态 • 促进步行转移能力的恢复 •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适应征
• 各种原因导致的步行能力障碍或步态异常
– 中枢性瘫痪者,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起的偏瘫、 截瘫、小脑疾患、脑瘫等。 – 运动系统病损影响行走的患者,如截肢后安装假 肢、髋关节置换术后等。
步行辅助器的主要作用
• 步行中辅助保持身体平衡,减少下肢承重, 缓解疼痛,改善步态,改进步行功能。 • 单臂操作的拐杖类产品小巧、轻便,但是支 撑面积小、稳定性差; • 双臂操作的步行辅助器具支撑面积大、稳定 性好,但比较笨重。
助行器
分类——轮式助行器
• 装有轮子和手柄的助行器具。 • 使用时,推动助行器前移。 • 适用于老年人。 • 包括两轮、三轮和四轮式,并装有椅座、储 物筐等辅助
双拐步行训练-摆过步
• 拄拐步行中最快速的移动方式。 • 双侧拐同时向前方伸出,患者手支撑,身体 重心前移,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下肢向 前摆动,双足在拐杖着地点前着地。 • 开始训练时容易出现膝关节屈曲,躯干前屈 而跌倒,应加强保护。 • 适用于路面宽阔,行人较少的场合,也适用 于双下肢完全瘫痪,上肢肌力强壮者。
• 两点步态 • 三点步态 • 四点步态
双拐步行训练-拖地步
• 交替拖地步:将左拐向前方伸出,再伸右 拐,双足同时拖地向前移动至拐脚附近。 • 同时拖地步: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两脚拖 地移动至拐脚附近。
双拐步行训练-摆至步
• 移动速度较快,可减少腰部及髋部用力。 • 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患者身体重心前移, 利用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下肢同时摆 动,双足在拐脚附近着地。 • 适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而使下肢无法交替移 动的患者。
双拐四点步
• 稳定性好、安全而缓慢的步行方式。 • 每次仅移动一个点,始终保持四个点在地 面,即左拐→右足→右拐→左足,如此反复进 行。 • 步行环境与摆至步相同,适用于骨盆上提肌 肌力较好的双下肢运动障碍者以及老人或下 肢无力者。
双拐两点步
• 与正常步态基本接近、步行速度较快。 • 一侧拐杖与对侧足同时伸出为第一着地点, 然后另一侧拐杖与相对的另一侧足再向前伸 出作为第二着地点。 • 步行环境与摆过步相同。 • 适用于一侧下肢疼痛需要借助于拐杖减轻其 负重,以减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四点 步行后练习。
步行前训练
• 平行杠内训练 行走训练自平行杠内训练 开始。站立训练从10~20分钟/次开始,依 患者体能状况改善而逐渐增加。在平行杠内 行走训练时,其一端可放置一面矫正镜,使 患者能够看到自己的步行姿势以便及时矫 正。
步行前训练
• 注意事项
– 步行前训练时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变化。 – 要提供安全、无障碍的环境。 – 衣着长度不可及地,以防绊倒。 – 穿着合适的鞋及袜,鞋带须系牢,不宜赤足练 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