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宜春)学院毕业论文级别专业护理函授站点班级姓名指导教师2015 年 7 月 2 日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及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脑出血急性期及恢复期护理资料,多系统综合监护,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对继发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经严密观察病情、治疗和护理,除56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急性危险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观察;护理脑出血是指小动脉、小静脉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
大多数病人病情危重,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
积极的院前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细致入微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是治愈好转的保障。
1.临床资料我院内科2014年01月-2015年03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152例,男96例,女56例,年龄40-83岁。
发病诱因为:动态发病137例,静态发病11例,原因不详者4例。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100例,肢体瘫痪110例,意识障碍及昏迷91例,经过治疗后痊愈56例,好转40例,死亡56例,治愈好转率63%,死亡率37%。
2.病情观察2.1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
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
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2.2脑出血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脑疝,脑疝的前驱症状头痛剧烈、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和意识迟钝、嗜睡、血压急骤升高,患侧瞳孔先是短暂缩小,继而进行性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病变对侧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面、舌及肢体瘫痪;脑疝晚期患者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极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生命体征严重紊乱。
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是早期发现脑疝形成以便及时抢救治疗的重要指标。
通过呼唤病人的姓名、问话,观察其回答问题的情况,对疼痛刺激(针刺、压眶反应等)的防御反应分清醒、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程度。
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应灵敏,常为出血量少,病情较轻;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固定,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脑疝发生,需进行紧急抢救。
另外,脑出血患者易出现躁动,既有可能是神志清楚的表现,也有可能是病情恶化的先兆。
患者出现清醒到躁动不安、嗜睡、昏迷、血压升高等症状,伴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性质、颜色、量)一般都提示可能有脑疝形成,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另外也应排除因尿潴留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躁动,我们可以通过解除尿潴留,变换体位等措施,病人安静了。
本组病例观察发现形成脑疝者58例,通过及时进行抢救存活28例,死亡30例。
3.护理3.1一般护理3.2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
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 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
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增高。
3.3运动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脑出血患者不宜长途运送,不宜搬运,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四周,在翻身时保持头部平稳,过早活动可引起出血。
对于意识清醒不愿在病房内进行大小便的患者,护士应耐心做好解释,训练其卧床大小便,严禁下床大小便,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本组有一例患者因不愿在病床上大便擅自上厕所致再出血脑疝形成的教训。
3.4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脑出血患者必须避免过度紧张或兴奋、气愤、恐惧等情绪的变化。
对此我们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共同做好病人思想工作,保持病室安静,严禁向患者叙述容易引起激动忧伤和恐惧改变而诱发再出血,本组因情绪激动而诱发脑出血者有25例。
3.5饮食护理脑出血患者应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饮食为主,如豆浆、牛奶、鸡汤等,保证营养,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神志不清或吞咽困难者,应在发病后72小时后插胃管开始鼻饲,每天注入足够的水分和富含营养的流食或软食。
尽量不用吸管,鼓励病人咳嗽与深呼吸,在为病人喂食或进液时,要注意观察,不宜过快、过多,以免引起呕吐、呛咳,甚至窒息。
必要时务吸引器。
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执行。
对神志清楚者给予适量的止痛剂和镇静剂,以减轻头痛或躁动,要特别注意意识状态的改变,防止入睡后发生脑疝。
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降颅压时应按时按量给药,注意快速静脉输入(250ml 应在20-30分钟输入),保证药效,记录24小时出入量,防止摄入过多的液体造成脑水肿,同时应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
3.6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常有头痛、呕吐,有些伴有失语、肢体瘫痪等,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加之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很容易产生急躁、忧虑和恐惧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给予患者热情的关怀、安慰和鼓励,了解患者病情及思想情况,详细介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稳定病人情绪,使之配合治疗,从而安全度过危险期。
3.7并发症的护理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对神志不清的患者应使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及痰液阻塞呼吸道,必要时吸痰、吸氧,做好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道感染促进复苏有重要的意义;翻身拍背2-3h一次,翻身时避免头部震动;拍背时由下而上拍,每次2-3分钟,反复拍背能避免分泌物淤积于上下呼吸道,有利于分泌物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
经常按摩局部受压部位,及时清洗更换污染潮湿的床铺及衣服,保持床单平整、清洁、避免压疮发生;对伴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使用留置导尿者,防止细菌逆行感染,用温开水擦洗会阴部1-2次/日,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促进病人舒适,同时,应定时夹闭导尿管,以训练膀胱功能。
4.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
由于患者卧床痰液易积聚,支气管纤毛运动减慢,痰液不易咳出,因此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预防吸人性肺炎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通过大声说话、唱歌、深呼吸、吹气球的动作来训练肺功能。
吸气训练时,用手掌轻压患者胸骨下面的部位,帮助患者全神贯注于膈肌叹气动作。
呼气训练时,将双手放在上腹部施加压力,在呼气接近结束时,忽然松开,以代替腹肌功能,完全有效呼吸。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5.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 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
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6.便秘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 ml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
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7.褥疮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患者要每2~3 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
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
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
8.高热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
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或将冰袋放置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9.口腔炎症口腔炎的护理对病情轻微者可饭后睡前刷牙;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保养洁净,昏迷及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10.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昏迷及吞咽困难者24 h可留置鼻饲流管,鼻饲流质饮食。
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出血性体克。
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进流质食物,并查血型及备血。
必要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
11.功能锻炼11.1.1急性期以预防为主11.1.2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取仰卧位时,瘫痪侧上肢垫高超过肩部,肘略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膝下放一小枕,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以防足下垂和外翻;随翻身变动体位为半仰卧位、侧卧位和半俯卧位。
11.1.3被动体位:按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肘、指、踝关节活动要特别注意,因这些部位易发生强直,应多做运动。
每次每个关节每个方向活动5-6下,每天3-5次11.1.4按摩患侧肢体给予轻柔而有节奏的按摩使其放松,伸肌则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并按摩胸大肌,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妨碍肩关节运动,每天2次,每次15-20 min。
11.1.5恢复期以增强患肢的活动为主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训练。
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大多数遗留有智力和肢体功能锻炼,部分患者因遗留残疾而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这对以后生活极为不利,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当患者能自行翻身后,将训练体位改为坐位,健手扶床,两腿下垂,增加脊柱和髋关节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
站立训练:先行辅助站立练习,后行床边站立练习,坚持循序渐进,防止肢体萎缩。
行走训练:在患者站稳10-15 min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步行锻炼。
护士应指导家属配合患者,尽早开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急性期,可根据病情给患者保持功能位置,病情恢复后,先协助病人被动运动,从上、下肢的大关节处进行伸屈活动及时按摩等,直到患者主动进行运动,肢体功能锻炼不能操之过急,要注意循序渐进,力量由小到大,持之以恒。
同时应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语言训练,以免因失语而缺乏与外界交流,时间长了,患上孤独症或抑郁症,影响生存质量。
交谈先用书面交流,继而进入相互对话,尤其鼓励他本人多练习,如读报纸、讲故事,甚至适当唱歌等,以促进语言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