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枫林绿洲支行201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中仍保持高增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拉动了GDP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推动CPI不断走高。

正值新初,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几个关键词进行回顾盘点,并对2011年的发展趋势作出我们的判断,希望能为贵公司的理财投资提供些许参考。

2010年中国经济七大关键词:1、GDP增长,风雨飘摇中保持高速增长,在第二季度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通货膨胀,CPI攀升至两年内高点,2010年11月份达到5.1%新高,通胀压力日甚;3、流动性充裕,宽松的货币供给拉动了GDP,也推高了CPI,坊间传闻多印了43万亿人民币;4、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与CPI的持续倒挂,市场加息预期强烈,并终于在2010年第四季度落下第一只靴子,加息通道开始;5、汇率政策,截至2010年11月末,年内人民币已经升值2.39%,人民币升值预期依旧强烈;6、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更加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建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面临洗牌;7、国际贸易: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依旧持续,国际贸易在反复波动中企稳回升,贸易顺差不断。

2011年,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不断增加的通胀压力之间的矛盾将会成为全年的主要经济矛盾,在平衡二者矛盾的过程中,上述的七个关键词也将随之变化,下面我们将逐一梳理。

一、2011年GDP的发展趋势传统意义上,GDP由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因素拉动。

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及其期间的历史数据表明,GDP增长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及货币推动型两大特征。

政府主导型特征具体表现为GDP增长既取决于内外部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也取决于政府实施政策方向及力度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政府对投资的引导作用,充分平滑了GDP增速。

如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泛滥的严峻形势下,通过经济刺激政策,国内GDP仍实现了8.7%的较快增长,其中资本形成对GDP贡献率达92.3%,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从中央角度,出于社会稳定发展角度考虑,经济需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从地方政府角度,各地在GDP崇拜驱动下,有加大投资的冲动。

目前已经有多个省市抛出雄心勃勃的GDP增长计划,例如重庆确定未来五年年均GDP增长12.5%,西藏12%,福建、黑龙江、广西、贵州等省区提出GDP总量甚至人均GDP要实现翻一番,上述目标显示出地方政府依然有强劲的经济增长诉求。

2009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52.5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百分点) 4.6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92.3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百分点)8.0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44.8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百分点)-3.9生产法GDP不变价增长速度(%)8.7就GDP的增长动力来看,我国GDP增长表现出较为典型的货币推动型特征:首先M2(广义货币)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上长期高于GDP ,自1994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年均高9个百分点,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尤其2009年高达27.7%的M2增速对GDP 实现8.7%的增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是推动GDP 的资金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国外投资等,而银行贷款及国外投资均是M2的来源,就此而言M2对GDP 的推动作用极为明显;三是从政策配合看,财政政策对GDP 影响主要表现在导向作用上,货币政策则发挥实质影响力,如自2008年末开始,国内推行4万亿投资计划,而主要的资金支持来自银行信贷,2009年7.5万亿、2010年接近8万亿的信贷资金投放,为GDP 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2.0 3.0 8.013.0 18.023.0 28.0 7.0 8.09.0 10.0 11.0 12.0 13.014.0 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GDP (左轴)CPI (右轴)M2(右轴)稳健财政从紧货币积极财政稳健货币稳健财政稳健货币稳健财政从紧货币积极财政宽松货币积极财政稳健货币稳健的货币政策,决定 GDP 增速放缓2011年,通胀压力日益凸显,为了平衡GDP 和CPI ,货币政策基调转向“稳健”,GDP 的增长动力将有所减弱。

综上,从政府推动角度,出于社会稳定和“十二五”开门红的考虑,GDP 仍有保持高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货币动力角度看,出于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考虑,政府可能严格控制货币供给增速,资金流动性趋紧,GDP 将被“挂低档”增长,因此我们认为,2011年GDP 仍旧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增速较前两年放缓。

按照历年五年规划对GDP 增长目标均有所保留的惯例,预计2011年正式出台的“十二五”GDP 增长目标为7%,结合前5个五年规划实际增速比目标平均高2.7个百分点来算,我们预计2011年GDP 增速为9%~9.5%。

二、2011年CPI 指数走势分析此节,我们分析下平衡点的另一极——物价水平。

通常物价水平包括工业物价水平和居民物价水平,由于居民物价与民生联系更为紧7.8 5.2 9.1 10.9 15.2 13.5 8.8 11.6 11.3 4.1 3.8 9.2 14.2 14.0 13.1 10.9 10.0 9.3 7.8 7.6 8.4 8.3 9.1 10.0 10.1 10.4 11.6 13.0 9.6 9.1 10.0 9.5 9.0 9.0 0.0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GDP增速放缓至9%~9.5%密,在此,我们仅探讨一下居民物价水平CPI。

2008年初,全国CPI为7.08%,2008年4月,达到阶段性高点8.48%;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CPI一路下滑,到2009年2月,CPI 为-1.56%,这种通货紧缩状态一直持续到2009年11月,当月CPI由负转正达到0.56%;随后,新一轮通胀过程开始,到2010年11月末国内CPI创下5.1%的年度新高,前11月同比增3.2%,预计全年CPI 可能达到 3.5%。

从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既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的输入性通胀,也包括国内对农产品、资源品等投机性炒作引发的价格非理性上涨,还包括政府对土地、能源及资源等价格形成机制调整形成的上涨,但归根结底本质原因在于国内外的流动性泛滥。

从欧美日各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到国内的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无一例外,都是大马力开动印钞机,增加货币供给,进而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度充裕。

过度充裕的货币在推动GDP增长的同时,也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推高了CPI。

从国内形势看,在年度中央经济会议上,强调“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显示了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其二,2011年的货币政策定调为“稳健”,从历史经验看,“稳健”的货币政策通常意味着货币供给缩紧,CPI进一步走高的动力将会被遏制;其三,在此轮通货通胀中食品价格上涨明显,影响到国计民生问题,政府除经济手段外,也使用了行政干预价格过快上涨。

综合上述三点,2011年预计央行将会持续运用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配以政府行政干预,逐步收紧流动性以遏制CPI上行速度,但考虑到CPI运行周期滞后于GDP,加之国外热钱的流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冲淡货币政策效果,预计2011年CPI仍会在半年左右时间的惯性冲高后再趋缓进而转入下降通道。

从外部形势看,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持续实施到2011年2季度,对全球性通胀的影响将贯穿于整个2011年。

一旦该政策对经济刺激作用见效,美、日、欧等国量化宽松政策也有退出的理由,最早2011年下半年全球货币流动性将趋于收缩,CPI走势也将随之转变;即使美国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后成效不大或经济再度恶化,货币宽松政策也不会成为下一步政策的选择,全球经济可能再度陷入危机,CPI 也将快速回落。

因此,2012年开始国内CPI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2011年的CPI将会在今年基础上继续冲高、上半年可能达到5%,随后经济政策和行政政策效果显现,CPI 趋于回落,2011年全年CPI可能达到4%。

三、2011年的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从之前对GDP、CPI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个关键词“货币供给”,它同时是CDP和CPI增长的动力,下面我们简要梳理下,2011年货币供给是否将持续宽松?M2增速放缓从历史数据看,2008年M2增速17.82,2009年猛增至27.68,2010年M2增速逐渐回落,3季度末M2同比增长19%。

结合同期GDP、CPI数据可以看出,在货币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GDP增速+CPI”与货币供给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从1994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国内M2增速比GDP增速与CPI之和平均快4.3个百分点,且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2004年以来的6年间,三者增速差平均为2.9个百分点。

2011年,为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同时稳定国计民生,“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下滑”的两防目标将成为制定货币政策立足点。

近期政府着手启动市场调节乃至行政干预物价等手段控制CPI,大举缓解了央行抑制通胀压力,也避免了货币政策的过度紧缩,即货币供给将由前期的宽松转而软着陆。

货币供给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很难重现2009年、2010年过度宽松的局面。

2011年货币供给增速将取决于GDP增长目标与CPI控制目标。

2011年,回落至16.5%按照2004年以来M2、GDP、CPI增速差平均为2.9个百分点的趋势,在之前预测的GDP9.5%和CPI4%水平下,2011年货币供给增速可能达到16.5%。

四、2011年利率政策及走势分析分析了货币政策和货币供给,之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既是——利率政策。

2010年在市场强烈的预期下,加息政策却珊珊而迟,直至10月20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一次加息,加息通道开始。

目前,通胀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未来央行是否会继续启用加息手段呢?从理论上说,利率是货币价格的表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但在当今各国,利率通常被当做实现既定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们就从“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下滑”的货币政策目标出发,分析一下2011年的利率走势:1、从“防止通货膨胀”角度出发,加息势在必行:①CPI持续攀升,与基准利率倒挂进一步扩大,急需通过加息等手段抑制通胀,减少倒挂;②当前货币资金面仍较宽松,央行若想减少货币供给,可供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无非价格工具——利率,数量工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工具——发行央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