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
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
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
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
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
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
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
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
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
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
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
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
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
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
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
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
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
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
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
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2.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
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
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
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的比例将会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
伴随着汽车的大量出口,中国将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
2.3、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我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自2004年的1.6逐渐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极其罕见。
如果这一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超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够维持,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2亿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总和。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
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2.4、趋势之四: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10年,我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融资中介”为核心向以“财富管理”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
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银行卡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作为金融加速器,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2.5、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
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
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三分天下”。
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未可限量。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服装企业数从仅约两万家增加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不到百万增加到超过400万,服装产量从不到20亿件增加到超过200亿件,服装出口从约1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成衣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超过三成。
目前我国城镇人均衣着支出超过1000元,是农村居民的五倍以上。
未来城乡服装消费市场都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
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类似于当今欧美国家“三分天下”的格局。
未来10年,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将保持增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提升。
预计到202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将突破4000万吨,保持在全球总加工量中40%的比重。
2.6、趋势之六: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潜力最大的是文化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层次结合。
未来10年,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将快速融合,形成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范式———文化创意经济。
文化和创意元素的融入将提升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等数字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将极大地激发全民创意,并将加速创意的商业化实现。
今后10年大量文化创意企业将层出不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个综合性旗舰企业。
2020年,这些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将从目前的3%提高到约7%。
高新技术将是文化创意经济的加速器。
数字传播技术传入千家万户,使个人随时随地参与和发表创作成为可能,数以亿计的网民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创意资源。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将在专业化、精细化的细分市场各领风骚,但大量零散的创意人才和企业趋向于按领域、流派、功能在一定的区域集聚。
这些文化创意集聚区也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2.7、趋势之七:网络生活进入物联网阶段“物联网”将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未来10年,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加速相互融合,我国消费电子产业融合创新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