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面沉降情况研究摘要中国有很多区域发生了地面沉降,主要都是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导致的,还有一些次要原因包括:石油的开采、温泉开发以及大陆板块的新构造运动。
在中国地面沉降的共同特点是进程缓慢、长年积累、不可逆转以及其他特殊的特点。
尽管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沉降面积仍在不断扩大,沉降量也在不断积累。
补充含水层的地下水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一种辅助方式,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地面沉降的问题。
地下水位变化到不同的位置,该位置土层的对总沉降的贡献值取决于它的可压缩性和厚度。
我们观察到,当地下水位以某种特定方式波动时,除了弹性土层,粘性土层与含水层会发生塑性蠕变,使得地面沉降会相对地下水位变化延迟一个时段。
关键词:地面沉降;板块缝隙;地下水过量开采;中国简介地面导致地面不断下沉,产生沉降的原因是有许多。
严重时会演变成地质灾害,地下水过量开采与地质运动是产生地面沉降的两个主因。
在东京、曼谷、威尼斯和休斯敦州的加尔维斯顿区,开采地下水已经成为地面沉降的第一诱因。
德克萨斯、墨西哥和中国都属于沉降区。
中国的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大中型城市,已经发展成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地面沉降的特点进行介绍。
1基本情况中国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包括上海、天津、江苏和河北等17个中东部省市。
总面积超过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如图1所示):(1)长江三角洲,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和嘉兴。
(2)黄河-淮河-海河一带,包括:天津、沧州、衡水和安阳。
(3)松花江平原与辽河下游地区,包括:大秦、哈尔滨、沈阳与营口。
(4)河谷和山间盆地,如西安、太原、临汾、汾渭河谷以及位于山间盆地的大同。
(5)东南沿海平原,如宁波、泰州、海口、台北等。
这些沉降区域不仅有三角洲、沿海平原、洪冲击平原,也有内陆盆地,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黄淮平原与长江三角洲。
地面沉降发生在沿海大城市,如上海和天津,在20世纪80年逐渐向发达的内陆扩张,已经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和黄淮平原两大沉降区。
它们在地质背景方面各有不同,其中最大的沉降累计已经超过了3米。
在某些海拔地于海平面的沿海地区,沉降率最大已经达到100毫米/年。
目前,大部分沉降区仍在继续下沉且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即使是上海和天津已经采取措施控制地面沉降,它们还是以10-15毫米/年的速率下沉。
据报道,在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以及汾渭河谷,由于不均匀沉降,已经有超过1000个的地面裂缝,它们分布在450个地区,导致房屋损坏,损失惨重。
2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地面沉降的典型。
上海市中国第一个发现地面沉降,也是受地面沉降影响最大的城市,第一次报导的地面沉降发生在1921年,在市中心,平均沉降量约1.93米,从1921年到2001年底,最大沉降量达到2.63米,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地下水的抽取,沉降区已经扩张到上海的郊区。
上海的含水层结构图如图2所示,从顶部含水层到底部含水层,有一个潜水含水层和五个承压含水层。
这些含水层由粉砂、细中砂及粗砂组成。
中间还包含6个弱透水层,由粘性土和粉质土组成。
上海的地面沉降经历了如下阶段(如3所示):1921年-1948年,沉降初始发展阶段;1949年-1956年,年地面沉降较为显著;1957年-1961年,沉降速率急剧上升;1962年-1965年;沉降速率放缓;1966年-1971年,地面回升;1972年-1989年,轻微沉降;1990年-2001年,缓慢沉降。
相应的沉降速率分别是24,40,100,60,3,3.5和16,单位:毫米/年。
沉降速率的变化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包括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人工补给地下水以逐步提高含水层。
上世纪60年代之前,地下水主要来自市区的第二和第三承压含水层,大约占总用量的86%;从1968年开始,逐步调整含水层的利用方式,第四和第五含水层的利用分别达到70%和15%。
结果沉降速率迅速下降,甚至发生了少许的反弹(1966年-1971年,市中心地面回升了18.1毫米),上世纪90年代,由于地下水再次被过量开发,以及城市的飞速发展,各种高大建筑的建造,上海周边沉降速率涨到16毫米/年。
除了上海,上世界6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的其他区域也发生了地面沉降,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嘉兴和桐乡。
到上世纪末,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区域面积已经达到10000平方公里,占整个区域的1/3。
地面沉降有这样一个发展趋势:累计沉降量超过1米的城市如苏州、无锡和常州,它们其中沉降量最大的超过了2米,这些城市在历史上都是以美丽繁荣和无污染著称。
然而,近30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地表水遭受污染,不适宜饮用,人们转而去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起初,沉降漏斗位于三个不同的城市,随着其面积的扩张,它们最终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沉降漏斗。
同时地面沉降发生了,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沉降漏斗的产生有一致性。
这些现象表名,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上海,嘉兴和湖州也是这个原因。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地面沉降会迅速发展,整个三角洲的水位沉降漏斗会连在一起。
虽然近年来,在美国和其附近地区,开采地下水已经被禁止,但地面还是以20-40毫米/年的速率在下沉,沉降区也在增加,更有甚者,已经发现了14个地面裂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长度达几公里,其方向也有明显的走向,大致为沿东南向西北延伸。
3黄淮平原天津位于中国北部沉降区,第四纪沉淀物的厚度从几百米到1000米不等。
在沉积物下有固结土。
从地质的角度,天津和上海的地面沉降性质有所不同。
从1923年到1958年,地面沉降速度较为缓慢,那时的地下水开采量为72.1⨯立10方米每年,地面沉降速度从每年几毫米上升到20毫米。
从1959年到1985年,地下水开发量达到了82.1⨯立方米每年,降速率最大的达到100毫米/年,产生10了许多沉降中心。
1986年到2002年,由于人们采取措施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市区地下水的开采量被限制到7~5.1(⨯立方米/年,地面沉降速率也下降到)210了10-15毫米/年。
目前,天津的沉降区已经与河北的沉降区连在一起,这个总的沉降区有数个沉降中心,虽然天津和塘沽区的沉降已经得到控制,但新的沉降中心还是在郊区出现,并且迅速扩张,从1959年到1999年,累计沉降区面积已经达到540平方公里,最大沉降量也达到了2.83米。
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河北平原已经形成了9个大的沉降漏斗和9个主沉降区,包括沧州和衡水市。
沧州和衡水的沉降面积已经达到9363平方公里,在山东德州和菏泽、河南濮阳、许昌和新乡以及安徽阜阳也出现了中心沉降量超过2米的沉降区。
它们几乎都发生在黄淮平原,在不同的城市,地面沉降速率有所不同。
据报道,除了地面沉降,直到2004年,在河北平原也发现了200多个裂缝,它们的长度从几百米到1公里,宽度1-2厘米。
4河谷地区与山间盆地西安是上世纪50年代末第一个被发现的位于渭河流域的沉降地区。
随着地下水的开采,岛上世纪90年代初,累计沉降量已经超过了200毫米的区域多大150平方公里,超过1000毫米的区域达到了42平方公里。
到2002年,累计沉降量最大已经达到了2.6米。
西安的地面沉降不仅仅与水位漏斗有关,更重要的是它位于第11断裂带。
沉降区域被限制在板块裂缝以内,这个现象在其他地区并没有,地球板块的垂直运动加速了地面沉降的进程。
在太原和临汾也发现了地面沉降,在汾河流域的榆次,分布着许多的地面裂缝。
大同,是一个盆地城市,有10条地表裂缝,总长度达到了34.5公里,大致的走向为北偏东50度。
造成这些裂缝的原因不仅仅是地面沉降,还有地表的水平位移。
地面沉降的危害主要包括:(1)地面的下沉,导致地表的抗洪排涝功能受损;(2)地表裂缝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会减少建筑物的寿命。
地面不均匀沉降会对公路、铁路、隧道、桥梁以及地下管道造成破坏,安全性降低;(3)地面沉降会导致桥梁下空间减小,通行能力降低;(4)水的供应能力受到破坏;(5)地标性建筑遭破坏失效。
近40年内,上海因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失已超过350亿美元。
5基本特点中国地面沉降的特点在于速度慢,持续时间长,不可恢复。
相对于机械因素导致的地面沉降,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沉降速度较为缓慢。
例如上海的地下水位变化最大速率为10米每年,尽管速度缓慢,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个积累值会很大。
由于土层的塑性蠕变,当有效应力降低时,它只能少量甚至没有回弹。
如:从1962年到1971年,尽管给上海大量补给地下水(64.6 立方米10/年),从1966年到1971年,也仅仅回弹了3毫米。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特点。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地面沉降的两大主要诱因。
前者包括新构造运动与自然欠固结土沉降;后者包括过度开采地下水、石油、天然气以及地下温泉,工程的施工等。
在一些地区新构造运动是很小的(1-2毫米/年),在几十年或100年的研究期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地面沉降可以分为两类: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
石油、地下温泉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是叠加在由新构造运动与土层自然固结沉降上的,如天津市。
近1万年内,在天津因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面沉降速率为1-2毫米/年,但1985年,市区的沉降量速度达到了85毫米/年,塘沽区更是高达100毫米/年。
采取措施减少地下水使用后,市区的沉降速率为11毫米/年,塘沽区的速率也降到了11毫米/年。
由此可见,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天津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
此外,近10年来,欠固结土自然沉降的速率为10-20毫米/年;地下温泉与石油的开采造成的沉降为6毫米/年。
黄淮地区的沉降情况也是如此。
地面沉降速度较快也有一些次要原因,如因高层建筑的压实造成的机械性沉降、土层的自然压缩固结、新构造运动、海平面上升等,当采取措施控制人为因素导致的地面沉降后,沉降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这些因素会是沉降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工程建筑造成的沉降,特别是超高层建筑造成的沉降又日渐显著。
如在上海陆家嘴,当三栋高层建筑完工之后,从2000年4月到2001年4月,这三个建筑附近区域分别沉降了23.1毫米,26.4毫米和63.3毫米。
地表裂缝同样有两种类型,一是基岩面和不同厚度的第四纪沉积物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这种裂缝在很多地方都有,如:无锡和常州。
另一个是因地质因素和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如西安太原等城市。
区域构造应力对裂缝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它控制着裂缝的生长模式,但主要原因还是过量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造成的。
人们在沉降严重的区域限制或者禁止地下水开采,并人工补给地下水,虽然水位已经恢复,沉降速度已经放缓,但沉降的面积依然在扩大。
地面加速沉降是因为地下水的无节制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