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 必修三 文化生活_第九课_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第一框

高中政治 必修三 文化生活_第九课_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1)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 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 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 的坚定信念。 (2)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 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2009年4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思 想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如果主流意识 形态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不仅主流意识形 态的大厦会倾覆,而且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思 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 不知何去何从。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 A、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 B、抵制腐朽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中国共产 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2)它科学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3) 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4)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2)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 材料一:《纲要》强调: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 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 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 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 层”等活动经常化。 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并从 《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 “面向未来”就是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勇于开拓创新,引导广 大人民群众在思想精神和知识水平上不 断提高。
• “民族的”即民族性,就是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 统和革命文化传统。就是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的实践,既吸收和借鉴同外一切优秀文化成 果,又保持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 “科学的”即科学性,就是文化建设要遵循自身的 发展规律,正确反映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 • “大众的”即大众性,就是既要领先广大人民群众, 又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境 界。 • “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只有坚持这一价值取向,中国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并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离开了 这一核心要求,在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 各项要求时就容易出现偏颇。
有建立在高度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具有坚定的文化 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能遵循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坚定 地推进文化发展及文化指导下的人类社会能动的发展。 因此,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的。
3、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
(1)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美中两国文化发展主要数据比较
美国 中国
人口(亿) 博物馆
3 17500
13.5 3200
图书馆
报纸 刊物 出版社 电视台、 电台
16600
10023 11000 37000 11200 (电台10000; 电视台1200)
3223
1937 9851 581 3242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必要性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
理解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 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 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 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 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 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 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 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 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 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 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 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 地去学人家。
“中国立国数千年, 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 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 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 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 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 大乱之道也。”要“冒万 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 保国魂”。
(一)发展当代先进文化(中特社文化)
1、中特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A、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一元化)
“三个面向”,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B、基本特征
C、本质和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
• “面向现代化”就是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建设和
政治建设服务; • “面向世界”就是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世界前沿、 体现时代精神,广泛汲取国外一切优秀文化 成果,同时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 就;

1、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
A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 导核心 •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 越突出 •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 职能 •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的是传统文化符号;四流国家大多贩卖的是旅游产品
和各种纪念品。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 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结论:
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借鉴 与发展的关系。奉行“全盘西化”论和 “文 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 化 代表人物:胡适
代表:康有为
“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 得失,皆奉孔子之经,……”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我宁肯不要印度,也
不能没有莎士比亚。”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现在还 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 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 思想观念。
——上海世博会是全球性展示国家实力的文化盛会,
遍览世博会各个国家展馆,在感受文化差异性的同时 ,也明显感觉到各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一流的文化 强国展示的是国家精神和国家意志;二流强国借助现 代高科技讲述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三流国家大多炫耀
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 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 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 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 文明全面发展。(P100)
•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重要性: •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 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2)优秀文化 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 度的提高。(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全社会形 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 力和凝聚力。(4)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 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 必要性 • (1)见教材p96最后 • (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 (3))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 • (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强国的必由之路
3.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 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 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 发展。(P100) „„„„„„„„„„„„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3、谁能担负民族复兴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含义: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继承中华优 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 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梦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含义: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 是强基固本之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改革创新 之路。(是什么? 见教材P98) ) • 原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国社会 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 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 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 定的。。(为什么?即决定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