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鸦片战争》大纲版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 原因:
①根本: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②直接:林则徐在广州禁烟。
(手段太粗暴:包围商馆、杀头示众、停止中英贸易、逼交鸦片和强迫具结。
)
2.过程:
①前奏: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②开始: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③扩大:英军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道光帝宣战。
④结束: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海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1)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2)影响: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4.失败的原因:
①根本:落后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高一只讲此点)
②客观:英国国力强大、武器先进。
③主观: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道光帝战和不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 背景:
①根本: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自然经济的抵制,五口通商的结果很失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②直接: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
(中美望厦条约12年修约)
2. 过程:
①1856-1858年:广州-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②1859-1860年,天津-北京,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
①《天津条约》:a.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e.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②《北京条约》:a.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对英、法赎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沙俄乘机占领)
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借师助剿)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课堂小结:
【教学材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