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学习要求:1、掌握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2、掌握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3、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4、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构成5、熟悉中国支付结算体系框架具体内容:一、中央银行制度1、中央银行制度的定义(1)中央银行的定义: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2)中央银行制度的定义: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一国金融业,并以其为核心构成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融资媒体的金融体制。
2.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3.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银行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其产生的第一个标志。
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大致如下:(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
(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
较典型的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3)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4.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即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1) 中央银行高度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中央银行实际的职能还限于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
(2) 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上世纪70年代初。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职能部门。
凯恩斯为首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流行,使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大削弱。
(3)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
【例题1:2008年单选】中央政府独立性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之间的关系。
A、政府;B、商业银行;C、社会保障部门;D、政策性银行【例题2:2007年多选题】从历史上看,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集中货币发行权B.集中黄金买卖权C.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D.管理金融业E.确保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例题3:2004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必要性的有()A.集中货币发行权B.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C.管理金融业D.为工商业筹措资金E.增加银行的种类,确保金融业竞争局面的形成(二)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的金融监管机关。
1、中央银行的职责:利用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如货币供给量、利率等,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
2、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特征:(1)不以盈利为目的。
以金融调控为己任,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是其宗旨。
(2)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
(3)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行政干预和牵制。
【例题4:2005年、2008年多选题】中央银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A.不以盈利为目的B.只与企业和金融机构发生往来C.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D.在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E.可以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例题5:课后题第10题】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金融管理机关,其活动特征为( )A.具有相对独立性B.承担资金融通职能C.组织金融交易D.不以盈利为目的E.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1、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对银行的业务(1) 集中准备金: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并通过这部分准备金来管理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2) 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有再抵押贷款;再贴现;再贷款(3) 全国清算:各商业银行都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并在中央银行开立往来账户,各商业银行之间可通过该账户办理非现金结算,此项业务为中央银行的主要中间业务,并由此使中央银行成为全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
3、对政府的业务中央银行组织全国银行清算包括同城或同地区和异地两大类。
同城或同地区银行的资金清算主要是通过票据交换所来进行。
票据交换应收应付最后都通过中央银行集中清算交换的差额。
2、中国支付结算体系框架中国支付结算体系由四部分组成:(1)银行账户体系:银行账户集中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资金支付结算的起点与终点。
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基础和门户。
(2)支付结算工具体系:各种支付结算工具是转移资金的载体。
中国将逐步建立起以票据和信用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满足多种经济活动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各阶层使用的支付结算工具体系。
(3)支付清算系统:支付清算系统是最终实现资金清算的渠道。
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国家支付清算系统和商业银行内资金汇划系统;二是票据交换所。
(4)支付结算管理体系。
是我国支付结算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例题12:课后题第8题】中国支付结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A.银行账户体系B.支付结算工具体系C.支付安全系统D.支付结算管理体系E.支付清算系统第二节、货币政策学习要求:1、掌握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政策的含义2、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3、掌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4、掌握各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体内容:一、货币政策定义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量、利率或其他中介指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政策目标;②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③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二、货币政策目标1、稳定物价: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平衡国际收支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这一政策要求在抑制物价上涨幅度的同时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决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前提。
【例题13:2005年、2006年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A.保持货币币值稳定B.实现充分就业C.保持物价稳定D.保持利率稳定【例题14:2005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一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有()A.保持物价负增长B.保持经济增长C.实现充分就业D.实现国际收支顺差E.实现国际收支逆差三、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①含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
通常以不兑现货币形式存放在商业银行。
②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减少,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
③缺陷:一是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二是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三是成效较慢、时滞较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
2、再贴现政策①再贴现含义:是指商业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
②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
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
③优缺点: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所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采取主动配合态度。
(3)公开市场业务①公开市场业务含义: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②公开市场业务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③优缺点优点: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更具有弹性、更具优越性。
一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二是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三是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四是中央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局限性:一是金融市场不仅必须具备全国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二是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
【例题15:2008年单选】某商业银行以其持有的某企业商品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信用支持,中央银行予以同意。
这种业务属于中央银行的( )业务。
A贴现 B 再贴现C公开市场 D 窗口指导【例题16:2005年单选题】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掌握完全主动权的是()A.公开市场操作政策B.消费者信用控制政策C.贴现政策D.窗口指导政策【例题17:2004年单选题】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的金融工具是()A.存款准备金率政策B.贴现政策C.公开市场操作政策D.利率政策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1)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投机。
3.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其手段: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4.间接信用指导间接信用指导即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其中: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商业银行提出信贷增减建议。
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影响力往往较大。
【例题18:2005、2006、2007年、2008年单选题】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这种货币政策工具是()A.生产者信用控制B.商业信用控制C.证券市场信用控制D.消费者信用控制【例题19:2006年单选题】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包括()。
A.利率最高限B.窗口指导C.信用配额D.流动比率E.直接干预【例题20:2008年多选题】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的有()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B消费者信用控制政策C优惠利率政策D再贴现政策E公开市场业务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