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垂体促性腺激素

垂体促性腺激素

第三节垂体促性腺激素
三、垂体促性腺激素
(三)家畜间FSH与LH比例的差异
垂体中FSH与LH的含量及其相互比例,因不同畜种而异。

这种差别关系到它们发情期的长短,排卵时间的早晚,发情表现的强弱和安静发情出现的多少。

例如母马垂体中FSH的含量很高,猪次之,羊又次之,牛最低。

这些家畜的发情持续期也是以马最长,牛最短。

就FSH 与LH的比例而言,牛、羊的FSH显著低于LH,马的恰好相反,猪则介于两者中间。

所以牛、羊出现安静发情的情况,也显著多于猪和马。

(四)垂体促性腺激素(FSH和LH)分泌的调节
垂体两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既受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通过下丘脑GnRH调节着FSH和LH的分泌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性腺激素的反馈调节的影响。

1.雌性的分泌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的作用:内外环境变化能影响动物生殖系统的机能,如季节性繁殖的动物在非繁殖季节时,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脉冲频率下降,性腺和副性器官萎缩。

说明季节、光照等外界环境变化,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下丘脑GnRH的分泌,进而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又如兔、猫、雪貂等动物是在交配后才排卵,与交配活动相关的感受性刺激,能反射性地引起LH的排卵峰。

若使用抑制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能阻断这些刺激所引起的LH分泌。

(2)反馈调节:卵巢甾体激素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垂体前叶的水平,或者同时作用于两者,对LH和FSH的分泌发生强烈的影响。

试验证明,在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存在着雌二醇及孕酮的受体,并揭示雌二醇对下丘脑的正反馈主要作用于周期中枢,而负反馈的作用部位可能在持续中枢。

甾体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还取决于给药的剂量、时间以及动物等条件。

大剂量的雌激素,一方面抑制下丘脑GnRH的分泌,另一方面又降低垂体前叶对GnRH的敏感性,结果减少FSH的分泌(负反馈)。

但在排卵前,成熟的卵泡分泌的大量雌激素,却能触发垂体前叶分泌大量的LH(正反馈)而引起排卵。

当雌激素与孕激素在一起处于较高水平时,则能抑制FSH和LH的分泌。

目前人用的复合口服避孕药,就是依据雌激素和孕激素一起作用可减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排卵这一原理而设计的。

雄性的分泌调节一般认为,雄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不如雌性复杂,但至今仍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清。

同样地,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着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与母畜的调节情况相似。

季节的变化,光照时间长短或人为控制改变光照条件。

可以明显改变季节性繁殖动物血中FSH和LH及睾酮的水平,或改变繁殖时间,或使某些冬眠动物的睾丸生长,或使某些动物圈禁在黑暗环境中可以引起睾丸萎缩。

上述现象和资料足以说明,环境条件的改变对雄性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影响。

另外实验证明,LH和睾酮的分泌是由一条典型的负反馈通路联系在一起的。

LH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而血中睾酮能抑制LH的分泌,通过这种负反馈调节,可使血液中睾酮的浓度稳定于某个水平。

(五)垂体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应用
FSH与LH的商品制剂是从动物的脑垂体中提取,制备过程比较复杂,成本高,而且不易高度提纯。

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常用PMSG代替FSH,hCG代替LH。

这两种代用品不但来源较丰富,而且效果较好。

在畜牧生产上,FSH和LH可用于促进卵巢机能,克服某些繁殖障碍或治疗不孕症,以提高繁殖率。

1.FSH应用主要用于①长期乏情或间情期过长;②卵巢静止(但对卵巢幼稚无效)、卵泡发育中途停滞或两侧卵巢交替发育(结合使用LH可提高疗效);③对多卵泡发育,FSH能促使较大卵泡发育成熟,小卵泡闭锁;④对持久黄体能促使其萎缩,诱发卵巢新卵泡生长;⑤胚胎移植时对供体作超数排卵处理,一般用FSH+LH配合使用;⑥对公畜提高精子密度有一定疗效。

2.LH应用主要用于①排卵障碍,即成熟卵泡排卵迟缓;②卵泡囊肿;③黄体发育不全引起早期胚胎死亡,或早期习惯性流产,可在配种时及配种后连续注2—3次。

但不适用于细菌性和机械性流产;④母畜情期过短久配不孕。

一般多由于黄体过早萎缩,可在配种后注射一次;⑤对公畜性欲不强、精液和精子量少,隐睾等有一定效果。

使用剂量为,一般FSH或LH每次肌肉注射,马200~300单位(目前所用单位为大白鼠单位),牛和驴100~200单位(对囊肿可加倍剂量)。

一般2—3次为一疗程,每次间隔马、驴为1~2天,牛为3~4天,胚胎移植作超排处理的剂量和次数见有关章节。

3.使用FSH及LH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在确诊后再选用何种激素,对症治疗,两种激素切勿用错;②不要过量,在奶牛上应用FSH尤应注意,否则剂量过大会引起多卵泡囊肿及超数排卵;③用药次数视卵巢检查情况而定(大家畜直肠检查);④生殖系统如有其他并发症,则应先作治疗;⑤避免长期频繁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六)促乳素(又称催乳素,Prolactin,PRL)
1.化学特性 PRL是由垂体嗜酸性细胞所分泌,是一种蛋白质激素。

其化学结构和分子量各种动物有所不同,绵羊的PRL分子量为22500,猪的为25000,在鼠的为22000。

对羊的垂体促乳素提纯分析最早,并已确定其分子结构是—个单链多肽,为198个氨基酸,分子中不含碳水化合物(即不同于FSH、LH那样具有亚单位)。

半衰朋约为15分钟。

牛、猪、大鼠和人的促乳素化学结构与羊的非常相似,特别是生物活性上并无明显区别。

促乳素是一种简便易得的天然激素,唯由于其在腺垂体中的位置与生长素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化学结构亦相似.故一般提制品中都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很难获得绝对纯净品。

2.生理功能 PRL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往往因动物种类不同而有显著区别。

(1)PRL的主要作用是刺激乳腺发育和促进泌乳。

与雌激素和生长激素协同作用于乳腺脏管系统增长;与孕酮协同作于乳腺腺泡系统发育;与皮质类固醇一起则可激发和维持发育完成的乳腺泌乳。

(2)在鼠类和绵羊,PRL构成促黄体复合物的一部分,具有维持黄体分泌机能的作用,故又称促黄体分泌素(Lutcotropic hormone,LTH)。

但在其他家畜尚不能肯定,在人类也无明显的促性腺作用,故有争议不宜列为促性腺激素。

(3)对鸟类、可促进鸽子的嗦囊发育,并分泌哺喂雏鸽的嗉囊乳。

(4)增强某些动物的繁殖行为,增强雌性动物的母性,如禽类的抱窝性,鸟类的反哺行为等;在家兔,还与产仔前脱毛和造窝有关。

(5)在雄性个体,可能具有维持睾酮分泌的作用,并与雄激素协同,刺激副性腺的分泌,
(6)哺乳动物在哺乳期,PRL水平升高,通过反馈机理调节抑制FSH和LH分泌,是构成泌乳生理性乏情的重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