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铁路基础设施实行天窗修制度,并推行(A)、专业化集中修制度。
A、预防性计划修;B、计划修C、状态修2、对接触网状态,(C)检查一次;A、每半年;B、每季C、每月3、对接触网设备限界检查,(C)不少于一次;A、每2年;B、每3年C、每五年4、一旦发生灾害,积极组织抢修,尽快修复,争取不中断行车或减少中断行车时间。
设备修复后,须(B)。
A、符合通车条件;B、达到规定标准C、减速通过5、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160 km/h及以下的铁路,位于路堤上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B),位于路堑上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0.6 m。
A、1.0 m;;B、0.8 m;C、0.6 m;6、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200 km/h区段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A);A、1.0 m;;B、1.2 m;C、1.5 m;7、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牵出线的中心线至路肩边缘的宽度不得小于(C)。
A、2.0 m;;B、2.5 m;C、3.5 m;8、路肩标高受洪水或潮水位控制时,其路肩标高不低于设计洪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壅水高再加(C)。
A、1.0 m;;B、0.8 m;C、0.5 m;9、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有关规定的办法和标准确定。
最大实设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A)。
A、150 mm;B、135 mm;C、120 mm;10、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有关规定的办法和标准确定。
最大实设超高:单线地段不得超过(C)。
A、150 mm;B、135 mm;C、125 mm;11、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B)。
A、9号;;B、12号;C、18号;12、侧向接发停车货物列车并位于正线的单开道岔,在中间站不得小于12号,在其他车站不得小于(B)。
A、6号;;B、9号;C、12号13、段管线的对称道岔不得小于(A)。
A、6号;;B、9号;C、12号14、列车运行速度(B)及以上线路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并设臵相应的警示标志。
A、100 km/h;;B、120 km/h;C、160 km/h15、在电气化铁路上,铁路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高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A)。
道口两侧不宜设臵接触网锚段关节,不应设臵锚柱。
A、4.5 m;;B、4.8 m;C、5.0 m。
16、安全线向车挡方向不应采用下坡道,其有效长度一般不小于(C)。
A、100m;;B、80m;C、50m。
17、动车组重联或长编组时,工作受电弓间距为(B)。
A、180~200 m;B、200~215 m;C、215~230 m。
18、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如下:直线部分区间双线V≤120km/h为4000mm;120km<V≤160km/h为( A )mm;160km<V≤200km/h为( A )mm。
A、4200 4400B、4400 4800C、4800 500019、直线部分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间的最小距离为:( B )。
A、5000mmB、5300mmC、5500mm20、直线部分站内正线间最小距离为( A )mm;牵出线与其相邻线(调车作业繁忙车站)线路间最小距离均为( A )mm。
A、5000 6500B、4800 5500C、5000 600021、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直线轨距标准为( B )mm。
A、1440B、1435C、143022、接触网标称电压值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5min)最高工作电压为( A )KV,最顶工作电压为( A )KV。
A、29 19B、29 21C、27.5 2023、接触网一般采用链型悬挂方式,其最小张力规定: V≤120km/h综合张力为25KN,接触线张力为( B )KN;120<V≤160km/h综合张力为28KN,接触线张力为( B )KN;160<V≤200km/h综合张力为30KN,接触线张力为15KN。
A、10 15B、10 13C、15 1824、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宜小于( C )mm(旧线改造不小于5330mm);在编组站、区间站和个别较大的中间站站场不小于( C )mm,站线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线路,不小于6330mm。
A、5300 5700B、5700 6000C、5700 620025、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小于300mm;至机车车辆或装卸货物的距离,不小于( A )mm。
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小于( A )mm。
A、350 500B、500 700C、500 60026、在电气化铁路竣工时,由施工单位在接触网支柱內缘或隧道边墙标出线路的轨面标准线,开通前供电、工务单位要共同复查确认,有砟轨道每年复测一次,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大于( B )。
A、±20B、±30C、±5027、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 C )。
A、1000mmB、1500mmC、2000mm28、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的电杆內缘至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不小于杆高加( B )mm。
A、2440B、3100C、350029、视觉信号分为昼间、夜间及昼夜通用信号。
在昼间遇降雾、暴风雨雪及其他情况,致使停车信号显示距离不足1000m,注意或减速信号显示距离不足( C )m,调车信号及调车手信号显示距离不足( C )m时,应使用夜间信号。
A、500 300B、400 300C、400 20030、在站内线路上检查、修理、整备车辆时,应在两端来车方向的左侧钢轨设臵带有脱轨器的固定或移动信号牌(灯)进行防护,前后两端的防护距离均应不小于( A )m;不足时应将道岔锁闭在不能通往该线的位臵。
A、20B、50C、10031、线路、信号标志应设在其内侧距线路中心不小于( B )处(警冲标除外)。
A、3mB、3.1mC、3.5m32、在电气化区段接触网电分相前方,分别设断电标、禁止双弓标。
对于最高运行速度大于120km/h 的旅客列车、特快货物列车及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的货物列车、快速货物班列运行的线路,在断电标的前方增设特殊断电标。
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 A )m设合电标。
A、30B、45C、7533、( A )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A、正线B、站线C、段管线34、客货共线Ⅰ级线路路段设计行车速度160km/h的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区段为( A )。
A、2000mB、2500mC、3000m35、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的进站信号机前方第一架通过信号机柱上,应涂( C )黑斜线,以示与其他通过信号机相区别。
A、一条B、两条C、三条36、铁路线路曲线地段的外轨最大实设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 C )。
A、125mmB、140mmC、150mm37、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80km/h以上至140km/h的单开道岔,其辙叉号数不得小于( C )。
A、9号B、12号C、30号38、安全线向车挡方向不应采用下坡道,其有效长度一般不小于( C )。
A、70mB、60mC、50m39、铁路信号机应采用色灯信号机,色灯信号机应采用高柱信号机,但( B )可采用矮型信号机。
A、进站信号机B、不办理通过列车的到发线上的出站信号机C、通过信号机40、铁路用地分为运输生产用地、(A)、生活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
A、辅助生产用地B、制作间用地C、材料房用地41、电力机车、动车组在有接触网终点的线路上调车时,应控制速度,距接触网终点标应有(B)的安全距离;A、5 mB、10mC、20 m42、一切电话中断后,连续发出同一方向的列车时,两列车的间隔时间,应按区间规定的运行时间另加3 min,但不得少于(C)。
A、20 min;B、15 min;C、13 min;43、低于(A)的限速按调度命令执行A、80 km/h;B、100 km/h;C、120km/h;44、动车组一般情况下不得通过半径小于(C)的曲线,通过曲线半径为250m曲线时,限速15 km/h;A、600 mB、350mC、250 m45、救援列车进入封锁区间后,在接近被救援列车或车列(B)时,要严格控制速度。
A、3kmB、2kmC、1km46、救援列车进入封锁区间后,在瞭望距离内能够随时停车的速度运行,最高不得超过(C),在防护人员处或压上响墩后停车,联系确认,并按要求进行作业。
A、10km/h;B、15 km/h;C、20km/h;47、自动闭塞方式下进站信号机共有( D )种显示。
(初级)(A) 3 (B) 4 (C) 5 (D) 648、进站信号机显示( C )为侧线接车。
(初级)(A) 黄灯 (B) 红灯(C)双黄 (D) 绿灯49、进站引导信号显示为( B )。
(初级)(A) 一个绿灯和一个红灯 (B) 一个红灯和一个白灯(C)一个黄灯和一个红50、、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出站信号机故障时,列车进入闭塞分区的凭证为(B)。
A、调度命令B、绿色许可证C、路票51、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须有( B )统一规定的标记。
A.铁路局 B.铁道部 c.国家52、特别用途线是指安全线和( A )。
A.避难线 B.岔线 C.到发线53、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 C ) mm。
A. 1 35 B. 1 433 C. 1 43554 、钢轨绝缘接头的最小轨缝为( A ) mm,最大轨缝为构造轨缝. A. 6 B. 7 C. 8二、判断题1、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50 km/h以下的铁路。
(×)3、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不断提高运输能力。
(√)4、铁路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
(×)5、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配合制度。
(×)6、新建铁路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然后进行安全评估。
(×)7、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节能、水土保持、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安全防护、公共安全等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8、铁路重要产品须按有关规定,执行行政许可、产品认证等铁路产品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