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国画的起源及发展

论中国国画的起源及发展

冒冒 l 嘲j=2I m 

论中国国画的起源及发展 

●文/张军民 

.I.国画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中国绘画历史悠久, I__.【_JI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有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古代文化艺术。 _ 据潘天涛的《听天阁画谈》所讲:”吾国文字先有契书 

而后有笔书。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 

大体与文字相同”。中国画大至从类别上看可分为人物、山水、 

花鸟三部分。五代以前以人物画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画为主, 而宋代是中国画最昌盛时期,可分为写意、工笔重彩两部分。五 代以前以色彩为主,五代以后以水墨为主。宋代作品以色彩和水 

墨相映交辉。我国的许多画家,在熟练掌握了传统技法的基础走 

遍了祖国的绵绣江山,在创作中使中国画不断向前迈进。 

一、关于国画简介 

国画,也叫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 

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 

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 

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亦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也 

称之为中国画。我们把“意象出于哲思,情趣归乎笔墨”的这种 

“具有强烈中国文化特色,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构筑理念”和 

“审美取向”的学术性绘画叫做中国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 

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 

二、中国画的分类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按其 

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 

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 

有工笔、写意、勾勒、白描等技法形式。按其设色又可分为金碧、 

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按表现形式有壁画、 

屏嶂、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进行 

是主观创造与主观选择的,而且这种通过油画家主观意识描绘出 

来的现实生活形象也不是客观记录中存在的图像。当代中国写实 

油画的复苏与繁荣,是在电子图像趋于大众化发展态势下寻求的 

一种生存空间以及审美价值。当代中国写实油画,从西方写实油 

画的发展历程与当代西方写实油画家创作中吸取与借鉴经验成 

果,从某一些现代主义艺术语言中对当代写实油画中蕴含的语言 

与技艺进行获取,然后在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中对于中国人文形象 

的塑造,将这些获取的语言与技艺应用到其中,不仅能够利用手、 脚、脑、眼等人类特有的生理机能与精神相结合,对人物形象进 

行塑造,凸显出电子图像中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单一性、模仿性, 

还能够在吸取其他语言与技艺的同时,充分体现出当代中国油画 

中含有的独一无二的审美意蕴,这也是创造当代中国油画审美的 

真正价值。 

当代中国油画本土性中蕴含的审美特点,在以形象对话为主 

题的中国油画·工笔重彩·水墨肖像艺术展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 

现,这一展览会不仅展现了当道中国肖像油画创作过程中运用的 

写实技巧,还通过并置水墨、工笔以及油画的方式,探究中西方 

绘画语言在人物肖像的塑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观念与思想,分析 

了中西方在绘画语言方面相互融合与相互借鉴的关系与通道。当 代中国写实油画作品中,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逐渐深人与精细, 

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神采与个性;塑造的人物形象 

实质上就是当代中国油画家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还有写实 

油画作品中的审美价值,而当代中国油画艺术中出现的这些审美 

品格与人文形象,都是油画艺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 五、结语 

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平稳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于本土化的探 

索与实践,并没有将“油画民族化”作为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发展 

的口号,而是在对西方油画艺术起源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 

之上,在油画创作中对中国人文形象进行塑造,在油画艺术创作 

中将中国人文精神充分的展现出来,并且根据中国人文形象的塑 

造来丰富中国油画的语言形态,创造中国油画艺术的个性风采; 

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对现代油画艺术思想观念 来取代传统油画艺术思想观念,不论是传统油画艺术中的经典写 

实,还是现代油画艺术中的语言形态,都处于一个互不影响的状 

态。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本土化,已经经历了文化矛盾、坎坷荆 

棘以及剧烈冲突的历史时期,并且当代中国油画开始逐渐对审美 

价值进行构建,促进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金鹏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发展历程与审美价值[J】重庆大学学报.2012(14 2】尚辉浅析当代中国油画的审美价值[J】中国油画,2009(07) 3】张帆浅论中国写意风景油画的特征及其审美价值【J]厦门大学学报,2009(09 4】李育冰中国油画中的传统审美价值l J】_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1i24) 5】管建新当代中国油画的审美坐标【J]浙江师大学报,2010(16) 【作者单位: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

 装潢。 

三、中国画的特点 

首先,中国画同西洋画相比,在使用材料、工具方面不同; 

其次,中国的笔墨技法与西画不同,引中国书法用笔入画,追求 

绘画的形式意味和个性表现;再次,中国画追求的是诗的意境, 

不受真情实景、光源、透视、投影的约束,讲究以线界形,散点 

透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第四。中国画有独特的表达思 想内涵的方法,画家可以通过熟练驾驭笔墨的能力,注人自己的 

思想感情;第五,中国画有其独特的构图手法,根据内容和题材 

需要安排画面,苦心经营;第六,中国画熔诗、书、画、印为一 炉,也是其它绘画所绝无仅有的。使诗书画印结合的浑然一体, 

奠定了民族绘画的基本特点;第七,中国画的独特的装裱方式也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国画的起源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 

本一途。.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 是为书画之先河。从原始艺术来看,艺术起源于劳动,经历了彩 

陶时代和以后的青铜时代。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 

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 

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 

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 

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 

活力。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 

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 

工艺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 

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 

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 蹈纹彩陶盆。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 

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宴乐、射礼、表祭等:一是描 

写水陆攻战等。如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集中表现了贵族生 

活的仪礼活动。另一类是描绘水陆攻战的图象,以山彪镇出上的 

《水陆攻战纹鉴》为代表。其他百花潭铜壶,故宫《宴乐铜壶》 

都有表现战争景象的图画。这些画幅中,有水陆交战、坚壁防守、 

云梯攻地等情节。还有描绘水战、陆战的阵势中,表现了冲锋击 

杀攻坚的细节。士兵有的执剑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动。 

这些艺术手法,给汉画石刻、砖刻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五、国画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 

帛画。这期间有关绘画方面的故事也流传下来很多。如: “叶公 

好龙”的故事。宋国有专门从事绘画的“画图众史”就是专职画家。 

这就是以后各朝代院体画派的萌芽。晋国绘画方面也不示弱,从 史书记载的晋国宫殿中有彩绘藻饰的“雕墙”,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齐国,画鬼、画马、画狗等动物的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作品有的却是根据绘画而写或受绘画的启发激励而产生的灵感。 

汉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绘画艺术。他们役使大批美术工匠从事 

绘画活动。武帝时有“黄门画者”;元帝时设“尚方画工”;明 

帝“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集奇艺。汉末三国时期, 

绘画更为广泛,知名画家,除曹不兴之外,几乎都不是专职。曹 

不兴是当时最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擅画被当时列为吴国“八 

绝”之一。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美术在汉代传统的基础上获得了发展,佛教、儒学、玄学对文艺 

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此时的绘画形式以长卷式为主,形成了 

传统。这不仅表现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作品中, 

而且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也采用了这类形式。这个时期 

的画家的师承关系不是单纯的继承而是在继承中有发展。佛教、 

儒学、玄学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表现在佛寺的修 

建。 隋统一之后,四方画家云集京师。如郑法土、董伯仁、杨契 

丹、展子虔等,他们是继南朝之后在绘画发展上一批承上启下的 

画家,这些创作者擅长宗教寺庙壁画。他们的创作初步表现出各 

人专长。如:“杨契丹则朝廷簪组为胜;郑法士则游宴豪华为胜; 

董伯仁则台阁为胜展子虔则车马为胜。孙尚子则美人魑魅为胜。” 画家们云集京师一起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彼此影响,相互竞争, 

促进了他们的技艺的提高。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 

达到了顶峰。由于南方画家延续了几个朝代的不断努力,终于使 

隋代出现了绘画创作又一次向鼎盛时期发展的趋势。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 

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绘画以宣扬教化辅佐政治为主。国家富强昌 

盛,社会和平安定,生活富裕安乐,感召画家以乐观的精神,激 

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初唐画坛,存在两种不同的画派,从绘画风 

格来说,一种是以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画法,一种是以尉迟乙僧 

为代表的西域画法。不仅两者风格不同,而且创作倾向也有区别。 

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 

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争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 

发展。首都汴京,画家云集,名手如林,是继唐代长安之后的又 

一古代绘画中心,代表作品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 

代在建国之初就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先后集中了社会上的名手及 

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宋代皇帝又都不同程度地爱好书画, 

重视画院建设,宋徽宗时对画院的画家待遇十分优越,在经济待 

遇上享有较高的“奉值”而区别于一般工匠的“食钱”。宋代文 

人士大夫把绘画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出现了很 

多收藏家、鉴赏家和画家。因此,画院体制逐渐完善,规模不断 

扩大,尤以徽宗时最为突出,成为中国古代宫廷绘画最为繁盛的 

时期。南宋画院则沿袭了北宋画院的体制。 宋代绘画题材的内容广泛在古代绘画史中很突出。因题材扩 

大,所以绘画分科变细,计有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兽、 

花卉、翎毛、蔬果、墨竹、龙水等门类。优秀画家往往各有专长 

而又兼善其他,但总的趋势是向专门化发展。工笔绘画有突出成 

就,青绿重彩仍然流行,但水墨着色在山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 

形简意赅的写意画也开始抬头。宋代绘画体裁样式多种多样。两 宋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 

壁务求华美,使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明、清 

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 

流。 

清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继承了明代的文化 

专制政策,从康熙帝开始大小“文字狱”冤案不断出现。士人学 子如同戴着沉重的精神枷锁,因此绘画的发展比较缓慢。到清代 

中期,绘画中心变成了两个:北京是帝都,是皇家绘画机构所在 

地,山水花鸟大致沿袭清初“四王”与恽寿平的画风而流于僵板, 

呈现了宫廷绘画文人化的现象。扬州最有代表性的“八怪”继承 

发扬了清初“四僧”的传统,把写意花鸟画发展得更加豪纵、古 

拙而充满个性,雅俗共赏或更关注现实,写意人物画亦在写意花 

鸟画的带动下有所变异。清初山水画直接继承了董其昌的理论与 

实践。“四王”是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力图集古人大成的代表。 四王之中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董其昌的朋友王时敏与王鉴,第 

二代是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及王时敏与王鉴的学生王晕。清初“四 

僧”,指八大、石涛、髡残、弘仁四个和尚。他们多数具有较强 

的反清意识,于明亡后出家为僧,以示不臣服于清廷。八大、石 

涛又是明代宗室,国破家亡之庸,感触尤深。在传统绘画的艺术 

作品中,各个时代,各种流派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中国画自19 

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及继承 

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 

革创新的局面。 

【作者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Citv.城市l

 7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