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与能力: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过程与方法: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利用多媒体展示预习导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预习导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重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我们学习了古代埃及文明,产生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那么,亚洲最早产生文明的地方在哪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

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

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两河流域国家发展历程:学生阅读,说出国家发展的线索(三)楔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古巴比伦王国是怎样强大起来的?学生阅读了解汉谟拉比采取的内外政策。

目标导学三:《汉谟拉比法典》1、法典的地位:2、学生活动:请您根据法典内容断案,并回答断案的依据是哪些法律条文A两个人争吵着走进法庭:法官大人,他把我家的奴隶打瞎了一只眼睛,我要他陪。

另一人辩驳:我愿意赔他半个奴隶的钱,他不肯,想敲诈我。

大人,打瞎牛的眼睛也要赔一半的价钱,何况打瞎的是一个人,他应该赔我全部的钱,否则我太吃亏了。

―――法官判决:打瞎奴隶眼睛与打瞎牛眼睛同样处理B一个奴隶主扭着两个人来到法庭:法官大人,我要告这两个人,他们是兄弟,哥哥到我家做客,拐走了我的一个奴隶,当我派人去向他要人时,弟弟就把奴隶打死了。

不关我的事,奴隶不是我杀的,我没罪。

哥哥辩白。

弟弟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最多赔钱给你。

---------法官判决:哥哥拐卖奴隶判死刑,弟弟打死奴隶赔钱C两个人争吵着走进法庭:法官大人,他把我的牙齿打掉了一个,我要他陪。

另一人辩驳:我愿意赔他钱,他不肯,非要也把我的牙齿也敲掉。

大人,他打掉我的牙齿,我再打掉他的,这是很公平的,否则我太吃亏了----------法官判决:自由人打掉别的自由人的牙齿自己也要受到同样处罚依据:P8相关史事部分《汉谟拉比法典》里找出相关内容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

如果C中的两个人换成一个是奴隶,另一个不是,那判决就不同了,非奴隶打奴隶只需赔少量的钱财,如果奴隶打非奴隶,则要被处以割耳等肉刑了。

想一想,这些选自《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1)虽然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痕迹,但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2)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3)反映了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取的刑罚十分残酷。

(4)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些规定同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提示: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3、法典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4、《法典》反映的古巴比伦社会情况有哪些?(P8)5、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课堂总结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

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还有数学等诗词歌赋成就。

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板书计划: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及位置:2、文明发展历程:前3500年产生小国前24世纪初步统一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成为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后来又出现国家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所灭二、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最强盛对内对外政策措施:对外:各个击破,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对内:君主专制制度,制定法典三、《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的社会等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课后练习: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__幼发拉底河__和__底格里斯河__。

2.地理位置: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3.建国:约从公元前__3500__年起。

4.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__2400__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5.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__汉谟拉比__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制度:实行__君主专制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7.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8.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__自由民__、无公民权的__自由民__和__奴隶__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国家产生的时间。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两河流域的统一。

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为什么会被称为“楔形文字”?因为这些文字是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

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探究二《汉谟拉比法典》阅读下列法律条文,回答问题。

第16条:自由民藏匿宫廷或穆什钦努(指被征服地区的人)之逃奴于其家,而拒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

第226条: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第282条: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汉谟拉比法典》根据以上条文,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见本书对应练习。

两河流域是当今国际问题的热点,尤其是叙利亚问题更是大国博弈的焦点。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感知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并按照时间顺序,引导学生探究两河流域的重大事件,并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条文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本质所在,学会正确地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