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学》实习指导书适用于园林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组编完成时间:2006年6月园林植物保护学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理论。
掌握园林植物病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方法和病虫害种类鉴定及调查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刻苦专研,勇于探索、创新和解决园林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综合能力。
二、实习时间安排注:实习内容,根据实习地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季节的不同可适当调整。
实习时间为1周。
注:实习用品及材料每班按6个小组配备。
四、实习任务:㈠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任务。
1、昆虫标本采集目:10-14个科:30-50个主要种类:20-40种2、病害标本采集:8-14种3、制作针插昆虫标本:60-100种4、浸渍昆虫标本1-2瓶(250ml)5、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1-3种)6、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1-2种)㈡个人完成下列任务1.制作展翅标本:3-5种2.制作病害标本:5-10种3.实习报告:1份五、实习方法及步骤㈠园林植物病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每班学生划分6组,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林间、苗圃、果园等地,采用边走、边采集、边讲解、边识别、边记录的方式进行病虫标本的采集。
标本制作保存按小组进行。
1.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⑴昆虫标本的采集用具:捕虫网、吸虫管、毒瓶、幼虫采集袋,诱虫灯、指形管、剪枝剪、镊子、放大镜、刀、手锯等。
方法:①网捕法:捕捉空中善飞的昆虫。
②振落法:利用昆虫假死性、捕捉昆虫。
③诱捕法:利用昆虫趋光、趋化、特异等特性采集昆虫。
④观察和搜索法:适合采集隐蔽性生活的昆虫。
如:地下、干部、蛀果、枝梢、卷叶、结网等害虫。
⑤吸虫管捕虫法:适合捕捉小型昆虫(蚜虫、木虱等)。
⑵昆虫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标本采回后,为了使昆虫标本能完整而长久地保存下来,以备比较研究,教学和展览之用,便需整理,按照不同的目的,制成各式类型的标本,制作标本除保持虫体各部分完整之外,尽可能保持昆虫原有的色泽及形象,因而制作昆虫标本除有一定的技术之外还需适当的工具。
制作工具:昆虫针(分0、00、1、2、3、4、5七种型号),大头针、三级台,展翅板、还原器等。
制作方法:①针插标本:一般是将昆虫针、直刺虫体胸部背面的中央。
为保证分类上的重要特征不受损伤。
同一类的昆虫针插都有一定规格。
鳞翅目:膜翅目,毛翅目。
可从中胸背面正中央插入;鞘翅目:可从右鞘翅基部插进,使针穿过右侧中、后足之间;同翅目:双翅目、长翅目、脉翅目在中胸背中央偏右插入;半翅目:可由中胸小质片中央略偏右穿上,以免损伤腹面的喙及喙槽。
直翅目:插在前胸背板右端偏右,以保证前胸背板及腹板上的分类特征。
小型昆虫可采取,二重插或用三角台纸粘贴法。
对针插后的标本用三级台调整高度,并要求高度一致,然后放入标本盒中保存。
②展翅:最好是在虫体刚毒死后进行这时胸部肌肉松软,不但展翅容易,经展翅后的标本也不易走样(如图)③整肢:适合大型昆虫,如甲虫、直翅目昆虫,螳螂等。
选5号昆虫针针插,固定后将触角、足、依其活时的自然姿态整理,干燥后后可定形。
④浸渍昆虫标本:适合保存卵、幼虫(若虫)、蛹和体软或微小的成虫标本,常用75%酒精液保存。
⑤生活史标本:将卵、幼虫各龄、蛹、成虫和寄主被害状等安排在标本盒中,供教学及展览用。
⑶注意事项①毒瓶毒管是专用毒杀昆虫的,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眼、口鼻对着毒瓶口;装入和取出昆虫时应立即将瓶盖盖好;一旦毒瓶破碎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并立即深埋处理以保证安全。
对采集的昆虫种类;鳞翅目成虫应单独放入一个毒瓶内。
②明确各种采集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爱护、避免丢失。
③对采集的昆虫标本,当天要及时整理和保存,注意标本的完整性,并及时写好标签,标签上注明采集时间、地点、寄主、采集人及编号。
2.园林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⑴病害标本的采集:病害种类繁多,各类病害标本的采集方法不同①叶部病害:一般将病叶连同小枝一同采下,很易于缩卷曲的叶子,应随采随压制,或用小塑料袋装好,封上口,或用湿布包好。
对于孢子容易散落的锈菌、黑粉菌、最好用纸包好,先放进标本箱,以免沾污其他病害标本。
②果实病害:一般病果可采摘后放入标本箱中,柔软多汁或败坏的果实宜用纸包裹放入标本箱中。
③枝干病害:木质化枝条不易损坏,采取比较方便。
枝干过于粗大,可锯取一部分。
寄生性种子植物应连同寄主一同采集。
如果草体长在枝干上,则连同寄主或寄主的—部分一同采下。
肉质蕈体采集后不易保存,应用远红外烘器烘干或及时观察、绘图、拍照。
④根部病害:有的病原菌由根部侵入,应把根部挖出来切成一段,放入标本箱中。
采集的标本要随即挂标签,以免错乱。
标签上注明采集地点、日期、寄主、采集人、采集号等。
⑤采集要求:a.标本要有典型性:病症是鉴定真菌、细菌等病害的重要根据,采集的标本应具有典型的症状。
真菌病害标本应带有成熟子实体。
b.标本要完整:完整的病害标本应包括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典型症状。
有些病害在叶、果和枝梢等部位表现不同症状,因此,都应采集,真菌病害的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应在不同时期送行采集。
c.对不认识的寄主,应该注意采上枝、叶、花、果等部分以便鉴定。
⑵病害标本的制作和保存①干燥标本的制作和保存a.叶和茎标本可用标本夹压制,标本纸要勤换勤翻;最初3-4天,每日换纸1-2次,以后2-3天换纸一次直至全干为止,压制后的标本应不变色,不好霉。
b.幼嫩多汁的花和幼苗,可夹在两层脱脂棉中压制,也可在30-45℃下加温烘干。
c.肉质蕈类和子囊菌不能压制可放在烘箱中烘干或用干燥箱干燥。
d.木质类蕈类和木质化枝条可以阴干。
标本可装入纸袋、标本签中保存,标本柜要清洁干燥,,防止标本生霉和虫蛀。
②浸渍标本的制作和保存为了保持标本的形状和色泽,防止腐烂,可采用浸渍法制作和保存标本。
a.防腐浸渍液:福尔马林 50ml酒精(P5%) 300ml水 2000mlb.保存绿色浸渍液:将标本放在5%硫酸铜溶液中,浸6-24小时,取出后的亚硫酸溶液15ml加水用清水漂洗数次,然后保存在亚硫酸溶液(含5-6%SO21000ml)中标本瓶用蜡密封。
㈡园林植物病虫标本的鉴定方法1.根据所学病虫基础知识和教材资料进行鉴定2.借助工具书(病虫图鉴,图册等)利用其检索表进行分类和种类鉴定。
3.显微镜观察鉴定:昆虫:适合对小型昆虫和昆虫局部特征的观察进行鉴定(如:蚜虫的腹管,原生刚毛,昆虫的翅脉等)。
病害:观察真菌的菌丝、孢子、子实体和线虫、螨类、细菌的形态特征,进行病原的鉴定。
㈢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目的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关病虫害种类、危害情况、分布区域和发生发展规律等资料。
以便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定防治对象和检疫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制定防治规划和检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总结防治效果,选择抗病虫优良品种等,都需要借助于病虫害调查资料。
因此,病虫害调查是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直接为园林绿化工作服务的。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方法病虫害调查一般可分为普查和专题调查2种,普查是在大面积地区进行病虫害的全面调查。
通过调查,提出本地区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名录和防治的一般措施,绘制本地区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分布图,注明检疫对象,划定疫区、保护区。
专题调查是对某一地区某种病虫害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门调查,专题调查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调查种类不同,但调查程序与方法基本一致。
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是以数量的统计和分析为基础,将调查所得的数据和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得到比较可靠的资料。
调查方法包括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外业工作)和调查资料整理(内业工作)3部分内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调查工作之前,应先了解调查地区的地理和自然经济条件:收集有关资料:编制好调查计划,拟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准备好仪器、用具和各种调查表格,做好调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二)野外调查野外调查的程序一般分为踏查和详细调查。
1.踏查(路线调查) 是以一个绿化区(或花圃、苗圃,为对象进行普遍的调查,目的是要查明卫生情况,主要病虫种类,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及蔓延趋势等,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踏查路线可沿人行道或自选的路线,用目测法边走边调查。
踏查路线应通过有代表性的地段。
走的面越大,了解到的情况也就越全面、越接近实际。
踏查路线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0~300m。
调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应随时注意观察路线两边30m范围内各项因子的变化。
要设置几个调查点,每点选10~15株植物进行调查。
必要时,结合目测可进行一定数量的实测,以便随时校正目测精度。
调查主要花木的病虫害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等情况,绘制主要病虫害分布草图,按表记载:园林植物病虫害踏查记载表调查的项目,首先是绿地概况,包括的主要因子有花木组成、平均高、平均直径、地形地势等;其次着重调查病虫害情况,记载病虫害种类、发育阶段、分布状况和花木受害程度。
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包括分布状态和危害程度。
分布状态分单株分布(单株发生病虫害);簇状分布(被害株3~10株成团);团块状分布(被害株面积大小成块分布);片状分布(被害面积达50~lOOm2);大片分布(被害面积超过100m2)。
危害程度常分轻微、中等、严重3级记载,分别用“+”、“++”、“+++”符号表示。
分级标准常因病虫种类的不同而异。
最常用的分级法是:根部和枝干部病虫害的受害程度,常以植株被害的百分率表示。
病害株受害率在10%以下,虫害株受害率在5%以下为轻微;病害株受害率在ll%~25%,虫害株受害率在5%~10%为中等;病害株受害率在26%以上,虫害株受害率在l0%以上为严重。
叶部病虫害的受害程度,以叶片被害百分率表示。
受害叶在15%以下为轻微;16%~25%为中等;25%以上为严重。
种实和花病虫害的受害程度,以种实或花被害百分率表示。
受害种实或花在5%以下为轻微;6%~15%为中等;16%以上为严重。
花圃和苗圃要了解土质、地下害虫的种类和数量。
根据踏查所得资料,必须确定主要病虫害种类,初步分析花木衰萎和死亡的原因,并且把这些材料都归纳到工作草图中去。
2.详细调查又称样方调查。
是在踏查的基础上,对危害较重的病虫种类设立样方进行调查。
目的是精确统计病虫的数量,园林植物被害的程度及所造成的损失等,并对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作深入地分析研究。
(1)取样方法在调查大面积绿地上病虫害发生情况时,只可能选取其中一部分作调查,用以估计总体情况,这些被抽取作调查的部分就叫样方。
因此,样方应选择病虫发生区内有代表性的地段。
如要了解危害程度,则应在轻微、中等、严重各种地段分别选设样方。
样方的数目根据病虫种类、绿地类型及调查目的而定。
lm2一个样方,样方面积一般应占调查总面积的0.1%一0.5%,样方内不能逐株作详细调查,而要选取样本或称样株作调查,样株的选定应根据病虫种类和被害花木在绿地中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力求分布均匀,具有最大的代表性,才能对总体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