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


我市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基本情况
上饶市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地质灾害以中、小 规模为主,呈现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的特点,主要分布于 低山、丘陵的变质岩类、花岗岩类的风化层中,且多与人类 工程诱发因素有关。
据全市2017年汛前的摸底排查统计,全市共查明各类 地灾隐患780处,其中市级重要隐患点20个(含2个省级重 要隐患点:广丰区霞峰镇下坊完小、万年县大源镇港道村)。
该隐患点于2017年6月25日上午再次发生滑坡(2010年6月首次),引发 原因主要为因受强降雨影响导致山体失稳,下滑土方约100立方,隐患体 裂缝斜长40多米,宽30厘米,错位落差0.2米,存在隐患体约3600立方, 稳定性差。 ► 广丰区五都镇杉溪村滚林坞
因连续强降雨,导致山体土壤 受水饱和,坡面稳定性下降, 降雨直接导致坡体下滑。下滑 土石方约4立方米,导致房屋 受损,威胁一户4人的生命财 产安全。
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3年11月19日中国国务院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温家宝总理签发 国务院第394号令,予以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三项原则
五项主要 法律制度
三项原则
一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 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01
02
目录
CONTENTS 03
04
05
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灾防治和应急工作要求 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协助和指导农村建房选址
PART 01 地质灾害的概念
一、自然科学界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 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 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 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定义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 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 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 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什么是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 重力作用等。
三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 导和监管工作。
五项主要法律制度
01 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水利、铁路、交通 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全国的地质灾害调查。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 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主管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在调查的 基础上编制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中型 10~100万m3 2~20万m3 100~1000m2
小型 <10万m3 <2万m3 <100m2
2017年6月23日晚至24日上午连续强降雨,导致山体水土饱和,坡 面稳定性下降,6月24日上午12时许发生山体滑坡,下滑土石方70立 方米,下方1幢房屋损毁严重 ► 婺源县珍珠山乡秀水村
2017年6月25日上午广丰区吴村镇前村村自家山组发生山体滑坡,引发原因 主要为因受强降雨影响导致山体失稳,下滑土方约600立方,隐患体裂缝斜 长约50米,宽10厘米,错位落差0.2至2米。
地质灾害防治 与应急管理
“5.12”汶川特大地 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 灾害,四川茂县6.24山体 高位垮塌……一系列的重 大地质灾害事件,暴露出 不少地灾防治的薄弱之处, 需要引起我们各级各个方 面的高度重视。
面对严峻的自然灾 害形势,我们如何应对, 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如 何行动才能切实保护人民 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呢?
山体滑坡
► 婺源县思口镇前坦村前坦组
近日连续强降雨,导致山体土质疏松引发,6月29日下午3点45分,葛仙山 乡陈家坞村虹桥上自然村发生一起滑坡,下滑泥土触及该屋后墙,约80立 方米,土层厚约0.5米,长约15米。
► 铅山县 葛仙山乡陈家坞村虹桥上自然村
2017年4月10日6时左右,上饶县五府山镇甘溪村樟潭组发生崩塌,影响村民 1户6人。原因分析:由于村民建房切破形成高陡临空面,岩体风化后裂隙发 育,强降雨经地表渗入裂隙中,使岩体自重增加,裂隙扩大从而形成崩塌。
我市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基本情况
受强降雨极端天气影响,截至7月13日,全市今年共接到并上报省 厅地质灾害灾(险)情报告73起(含4起险情、6起成功避让, 避免人员 伤亡34人;其中11起为老地灾隐患点发生的),其中滑坡65起,崩塌5 起,泥石流2起,塌陷1起,造成3死2伤(全部为婺源县江湾镇石门峡景 区滑坡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3.75万元,潜在经济损失4648万元。
截止7月13日,共启动市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2次:婺源县江湾镇 石门峡景区滑坡事件1次(目前已结束响应);婺源县溪头乡砚山村委 会外庄村山体滑坡事件1次。
我市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四大类。
地质灾害体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类型 滑坡、崩塌
泥石流 000m2
五项主要法律制度
五项主要法律制度
02 地质灾害预报制度
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 影响程度等。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 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 预报。
五项主要法律制度
03 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水利、铁路、交通 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全国的地质灾害调查。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 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主管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在调查的 基础上编制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