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板块模型实例解析

物理板块模型实例解析

物理板块模型实例解析51 2012-8-22
板块模型是一种复合模型,是由板模型和滑块模型组合而成的,在试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模型类型。

求解板块模型题首先要从板和滑块两个模型的特点出发,分析滑块与板的特点,滑块未必是光滑的,一个是板的长度,是有限的,是否为足够长的,一个是板的表面是否存在摩擦;还要分析板和滑块的组合方式,一般的组合方式为一滑块和一长版结构的,其次,要分析板和滑块间的相互作用特点,两种常见的试题模式:一种是滑块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但有初速度,一种是板在水平方向受外力的作用。

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两个模型的相互作用特点和相互作用过程,此类模型题通常运用的物理规律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规律。

【例题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B ,长为:l m .,质量为2 kg ,B 与地面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2。

一质量为3 kg 的小铅块A ,放在B 的左端,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当A 以3 m /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求最终A 对地的位移和A 对B 的位移。

解析:(1)对A :2/4s m g m g
m a A A A A A -=-=-
=μμ
对B :2/1)(s m m g
m m mag a B
B A B A B =+-=
μμ
A 相对地面做匀减速运动,
B 相对地面做匀加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A 的位移为x A ,B 的位移为x B ,此时A 、B 达到共同速度v 共,再共同做匀减速运动,经过x 0的位移停止运动.
对A :t a v v A +=0共----------------------------------------①
A
a v v xA 22
2-=
共-------------------------------②
对B :t a v B A =---------------------------------------------③
22
1
t a x B B =
------------------------------------------------④ 代值解得v 共=0.6 m/s ,t =0.6 s ,x A =1.08 m ,x B =0.18 m A 对B 的位移m x x x B A 9.0=-=∆ (2)A 、B 共同运动加速度为2/2)
(s m m m m m a B
A B A B AB -=++-=
μ

m a v x AB
09.0202
0=-=

最终A 对地位移m x x x A 17.10=+=总
答案: (1)0.9 m (2)1.17 m
【点评】该模型是由一块一板组合而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摩擦作用,滑块A 因受摩擦力而做匀减速运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因此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

【例题2】质量为0.5kg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1kg 的足够长木板B 的左端,木板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

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则经过一段时间后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1.5m 的距离,最后A 和B 都停下来。

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1=0.2,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2=0.4。

求B 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

对物块A :2
1/2s mm g a A ==μ对木板B :212/5)(s m M
mg
g m M a B =-+=
μμ
∵A 和B 的初速度相同 ∴ 所以木板B 先停下来。

又:B A f f π 所以B 停下来后不再运动,A 一直减速到零。

对A :A A x a v 22
0= 对B :B B x a v 22
0= (2分)
又 5.1=-B A x x (2分) 联立得:m x B 1= (2分)
度a2逐渐减小,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选项D 正确。

【例题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以初速度v 0从木板的左端向右滑上木板.滑块和木板的水平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6所示.某同学根据图像作出如下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ACD ) A .滑块与木板间始终存在相对运动 B .滑块始终未离开木板 C .滑块的质量大于木板的质量 D .在t 1时刻滑块从木板上滑出 【答案】 AC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滑块与木板始终没有达到共同速度,所以滑块与木板间始终存在相对运动;又因木板的加速度较大,所以滑块的质量大于木板的质量;因在t 1时刻以后,滑块和
木板都做匀速运动,所以在t 1时刻滑块从木板上滑出.所以选项A 、C 、D 正确.
【例题4】质量为M=1kg 足够长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有一质量为m=1kg 大小不计的物块,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

开始时物块和木板都静止,现给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6N ,当物块在木板上滑过1m 的距离时,撤去恒力F 。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m/s 2
) (1)求力F 做的功;
(2)求整个过程中长木板在地面上滑过的距离。

【解析】(1)对ma mg F m =⋅-2:μ 解得:2/3s m a =
设拉力F 的作用时间为t ,则m 的位移
2
2
1at x =
对a M g M m mg M '=⋅+-⋅12)(:μμ 解得:2/1s m a =' M 的位移:
2
2
1t a x '=
' m x x 1='-
解得:t=1s,
x=1.5m
m x 5.0='
【例题5】如图所示,带有挡板的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轻弹簧放置在木板上,右端与挡板相连,左端位于木板上的B 点。

开始时木板静止,小铁块从木板上的A 点以速度v 0=4.0m/s 正对着弹簧运动,压缩弹簧,弹簧的最大形变量x m =0.10m ;之后小铁块被弹回,弹簧恢复原长;最终小铁块与木板以共同速度运动。

已知当弹簧的形变量为x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2
P 2
1kx E =
,式中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长木板质量M=3.0kg ,小铁块质量m=1.0kg ,k=600N/m ,A 、B 两点间的距离d=0.50m 。

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不计空气阻力。

(1)求当弹簧被压缩最短时小铁块速度的大小v ; (2)求小铁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v 0
A
B
(3)试通过计算说明最终小铁块停在木板上的位置。

【解析】(1)当弹簧被压缩最短时,小铁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v m M mv )(0+=
代入数据,解得: 1.0m/s v =
(2)由功能关系,摩擦产生的热量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

⎢⎣⎡++-=
+2m 220m 21)(2121)(kx v m M mv x d mg μ 代入数据,解得:0.50μ=
(3)小铁块停止滑动时,与木板有共同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判定,
其共同速度仍为 1.0m/s v =
设小铁块在木板上向左滑行的距离为s ,由功能关系 220m )(2
1
21)(v m M mv s x d mg +-=
++μ 代入数据, 解得:0.60m s =
而m x d s +=,所以,最终小铁块停在木板上A 点
【点评】该题模型结型略显复杂,不仅有板,滑块,还有弹簧。

系统内部结构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小铁块停止滑动时,与木板有共同速度。

滑行的距离可以由功能关系求解。

解题的思路方法是先整体后隔离。

【例题6】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

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 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

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

重力加速度为g 。

【解析】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再反向向右匀加速直线
运动直到与重物有共同速度,再往后是匀速直线运动,直到第二次撞墙。

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重物与木板相互作用直到有共同速度,动量守恒,有: v m m mv mv )2(200+=-,解得:3
v v =
木板在第一个过程中,用动量定理,有:102)(mgt v m mv μ=--
用动能定理,有:
mgs mv mv 22
1212
02μ-=- 木板在第二个过程中,匀速直线运动,有:2vt s =
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g
v
g v g v t t t μμμ34323200021=+=+=.
求解板块模型类型题,关键要分析清楚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作用过程,分析清楚每一组成部分的作用过程及其特点,及其各自所遵循的规律。

滑块做怎样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板做怎样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联系各个部分模型运动过程的物理量是什么,是时间,位移还是速度,摩擦力的作用,动量关系,能量关系,分析清楚这些物理量及其关系,对于求解板块模型类像至关重要。

在解题过程中要全面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