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城市规划史笔记

外国城市规划史笔记

外国城市规划史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及其影响: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一般城镇都建立于尼罗河畔的人工或者天然高地上,以防水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

卡洪城分东西两区,阿玛纳城分北中南三区。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阿玛纳城)。

对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规划中应用了对比、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构图手法。

古代西亚城市建设●宫殿常和山岳台邻近,山岳台又往往与庙宇、仓库、商场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

●为防水患,大型建筑都建立在高大的土台上。

古印度城市●住宅和城镇开始制定规划准则。

●用罗盘来定朝向,城内土地分块要按某种规格进行。

城市中心是块高地,后来代之为STUPA塔楼。

●城市主要干道和建筑物按照当地主要风向取正南北向。

古代美洲城市●从选址来看,很少考虑交通方便,而是考虑土地的肥沃和就地取材是否方便等因素。

古希腊城市●古希腊代表人类从原始宗教神话到哲学的突破,其思想是人文主义的,从未被宗教和神话所奴役。

希腊人崇尚理性,擅长用逻辑来解释和掌控世界。

●古希腊城市的特点是,规模较小,自由生活。

●圣地建筑是希腊人对人类精神的崇拜和对人性讴歌而不是对神灵的崇拜。

希腊人喜爱户外活动,私密生活并不最重要。

因此希腊的住户在大多是狭小而简朴的,城市也缺少统一,严整的规划。

●人本主义使希腊不强制人工规划,并不追求平面的平整和对称,乐于顺应复杂地形来构成复杂多变的城市。

●雅典卫城1、建筑不是刻板的轴线关系,而是人们长期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构,顺应地势的同时照顾到山上山下的观赏。

2、雅典娜像统一了散落在周围的建筑。

3、伊瑞克提翁神庙与帕提农神庙在色彩,材质,体量和风格上鲜明对比。

●希波丹姆模式:城市有强烈的人工规划痕迹,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棋盘式路网的规整,以达到秩序和美。

这种模式追求构图和形式美而忽略地形,桎梏了城市的活力和进一步发展。

然而这种模式满足了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迅速和简便的要求。

实例:米利都城普南城庇拉伊斯塞利伊城希腊化时期大多按照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规划。

但也渐渐有发展。

古罗马城市●思想发生极大变化,人们追求现实的世界、现实的幸福。

重物欲而轻精神。

因此罗马城市中代表崇高精神寄托的神庙建筑退居次要位置,而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剧院等宣扬现世享受的建筑大量出现,规模大,装修豪华。

●罗马病:指重视城市在享乐方面的建设,而忽视了城市文化和精神的功能,物质的繁荣与精神的空虚。

●罗马城市规划思想:1、强烈的使用主义:不像希腊人的善于利用地形,罗马人倾向于改造地形。

2、开敞空间和秩序感:罗马在城市总体空间的创造,对建筑群体秩序的把握和创造和高超的空间设计手法,使其成为后世的典范。

3、大比例模数手法:超人的空间尺度和规模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

●维特鲁威和《建筑十书》本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统一了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理想的美和现实生活的美,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

1、选址:占用高爽低端,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便捷的公路或者河道通向城市。

2、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和城市的关系。

3、研究了街道和常风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他理想的城市是八角形,八个角各有塔楼,放射环形路网。

神庙位于市中心广场。

评价: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极重要的影响。

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早期中世纪(5到10世纪)没有像样的城市建设,很难寻觅与古代城市的连贯性。

基督教成为了城市的主导因素,教堂渐渐世俗化,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

●9到10世纪,西欧经济渐渐恢复,大量自发形成的城市出现,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的推动,不同于以往的军事城市。

●主要城市类型: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

●城市规划的思想:1、以教堂为中心教堂作为这个欧洲时期最高技术和艺术成就,成为中心唯一的纪念性和标志性建筑,城市以教堂和广场为中心向周围发散2、自然主义和非干预规划城市没有统一的规划意图,基本是毫无逻辑的,不存在明显的功能分区,城市总体布局结构非常自然。

3、丰富的景观和亲和宜人的特质:中世纪的城市尺度比罗马要小的多,城市和建筑普遍具有宜人的尺度和亲切感,建筑环境亲切可人。

街道蜿蜒曲折而又宽窄变化,给穿行于其中的人们创造了无比丰富、动态和富有趣味的景观和心理体验。

中世纪城市和谐而统一的美,事实上是城市社会生活高度有序化的客观反映,而不是形式上的空间秩序设计的结果。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就是借复兴古典主义——人文和自由的思想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的思想枷锁,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提供条件。

文艺复兴的城市突破了中世纪宗教内容的束缚,教堂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象。

●中世纪所崇尚的自然主义和宜人尺度的设计思想被放弃了,而越来越重视所谓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理想城市”——体现秩序,几何规则的理想城市形态。

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理想城市并不多,只有一些军事型的防御城市才会采用(威尼斯帕尔曼诺伐城)但它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城市规划思潮,对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通过强烈秩序感的轴线系统来强调运动感和序列景观。

而这又是一个对艺术无比尊重、崇敬的时代,对既有人类文明成果谦逊继承、扬弃、并注入新要素的过程。

●文艺复兴后期的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了权贵们的专有物,产生了严重的片面性。

把中世纪城市很多有益的经验抛弃了,特别是有关亲切尺度感和住宅与街道之间的亲密关系方面。

法国古典主义城市规划●16到19世纪是西方绝对军权时代。

文艺复兴对神权的抨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使君主王权得以解放。

●王权至上的唯理主义思想。

●古典主义崇尚古罗马的文学和艺术,强调尊贵、雅洁反对鄙陋和俚俗。

追求抽象的对称、协调、艺术品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轴线、主从关系、对君主的颂扬。

●古典主义并不欣赏自然的美,用几何和数学为基础的理性判断来完全代替直接的、感性的审美经验。

西方古典主义园林突出表现了人工的规整美,反映出控制自然、改造自然和创造一种明确秩序的强烈愿望。

●实例:卢浮宫、凡尔赛宫●评价:优:构图简洁、几何性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追求完整统一的效果。

劣:把抽象看做超越民族和时空的真理,追求冷肃的气氛,反对个性和热情。

资本主义初期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旧城市已经不能满足大工业城市的需要——旧城改造。

近代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从此在人类历史上摆脱了政治军事中心而真正成为经济生产和人类生活的中心。

而城市规划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一种解决手段,成为政府管理城市的有力工具。

●英国旧城改造:城市的中心不是教堂和宫殿,而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活设施,反映了资产阶级是社会的主人,而不是国王和教会。

●巴黎改造:1分离贵族和贫民区2完成大十字和两个环路的建设3重视绿化与公园的建设4把城市分区5改善城市排水、供水、电力等市政设施。

评价: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平民窟问题,也未解决交通问题。

但巴黎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但其大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理论一、空想社会主义城市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等。

内涵:提倡绝对平均的社会理论,消灭剥削提倡财产公用。

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并没有产生实际影响,但它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实体,把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

这些进步的思想对后来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二、田园城市代表人物:霍华德内涵:基于城市和乡村的优缺点,使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像磁铁一样互相吸引,共同结合,提出了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应该停止增长,过量的部分应该由邻近的城市来接纳。

最终形成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态。

辨析:花园城市:单纯的注重景观设计。

田园城市:讲究适度规模,城乡交融,社会管理的内涵。

卫星城(恩温):与田园城市形似,主张发展与中心城体量悬殊、承担局部功能的卫星城来推进大城市的进展。

评价:1、摆脱了传统规划的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和张扬规划师审美的旧模式,以人文为中心,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

2、针对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观念,从城乡结合的新角度来解决问题。

3、设想了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和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起了启蒙作用。

4、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

三、综合规划思想代表人物:盖迪斯内涵:1城市研究的综合观:把城市规划和发展落实到社会进步的目标上。

2区域协同的综合观:建立区域规划的第一人,城市已更改和外部(其他城市)相互依存。

3勤奋务实的实践观:调查——分析——规划的程序。

4深切的人文关怀观:重视人文和地域要素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四.带形城市模式代表人物:马塔内涵:城市沿着一条交通线延长,宽度一定,长度无限。

评价:城市与自然保持亲密接触而又不受规模影响,但是缺乏对商业规律的考虑。

对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

五.工业城市模式代表人物:戈涅内涵:按照使用要求和环境要求,把城市严格分区,并且严格按照某种秩序运行。

并为各功能留有发展余地。

六.城市美化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趋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

评价:具有极大地局限性,其实是为了满足城市的虚荣心,而很少从市民福利出发。

七.西谛的城市形态理论支持中世纪城市的发展模式,自由生长起来的城市空间更能符合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肯定人的尺度和环境的尺度,实现人与活动空间的有机互动。

1900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这个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潮史积极地、乐观的、向上的、带有精英主义者们明显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受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深刻影响。

●雅典宪章(CIAM国际现代建筑会议1933提出)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核心是提出了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而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这个四个类型在位置和面积方面做一个平衡布置,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它在西向上认识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防线。

强调了经济原则、功能原则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提出大批生产和机械化建造。

认识到城市与周围区域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的重要性。

评价:功能分区的思想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可以缓解和改善城市问题。

对传统城市规划思想方法进行了重大改革,突破了形式主义局限。

然而,理性主义缺少社会与文化的根基,并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动态演进和人的需求。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新建筑运动倡导1、重视功能2、新材料、结构、技术3经济性4反对旧形式5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