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整地作畦示意图
100~120cm 40cm
03-10-2
8~10cm
15~20m
3、有性繁殖
1)茶籽品质标准 发芽率不低于75%; 嫩籽、瘪粒和虫蛀的茶籽及其它夹杂物不超过1%; 种子含水量为22~38%; 粒径要求在12mm以上,但有的品种茶籽粒径较小,
可以适当放低。原则上大叶种高于中小叶种。小于10mm 的茶籽,不宜作种子材料。
早10~20天出土。
3、有性繁殖
3)茶籽处理 秋冬播种不需进行特殊处理,春播前需进行处理。 清水选种、浸种: 将茶籽浸在清水中,每天换水一次并搅拌3~4次,2~
3天后,除去浮在上面的种子,取出下沉的种子作为播种 材料。经过此处理的茶籽可提早发芽。
3、有性繁殖
3)茶籽处理 催芽: 将已浸过的种子取出放入盘中,先在盘内铺上3~4
1、繁殖的种类及特点
2)无性繁殖 优点:⑴ 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后代性状比较一致,
便于机采,采摘功效高;⑵ 繁殖系数大,有利于迅速扩 大良种茶园;⑶ 能克服某些不结实良种在繁殖上的困难; 有利于名优茶开发。
缺点:⑴ 技术和条件要求较高,所费劳力和成本较多, ⑵ 容易引起母株病虫害的传播;⑶ 对母树的茶叶产量 有一定的影响。
3)苗圃地规划设计 可将苗圃划分为营养繁殖区、种子繁殖区,根据不
同的品种再分小区。 如果育苗数不多,苗圃面积小,或采用单一繁殖方
式,可以不分区,而以畦为单位,分别培育不同的品 种,然后按田间规划设计,进行苗圃地的整理。
苗圃由主道(4~5m)、支道(1.5~2m)、小区 和畦(长:15~20m;宽:1~1.3m)组成。
4、无性繁殖
4)短穗扦插技术-扦插密度 一般行距7~10cm,株距以叶片互不遮叠为宜(中小叶
种一般2~4cm)。深度以露出叶柄为宜,稍微倾斜,避免 叶片贴土。
4、无性繁殖
5)短穗扦插技术-扦插方法 ⑴ 喷湿苗畦:在扦插前4~5小时,或前一天傍晚,先
将苗畦充分洒水,待水分下渗透后,土壤呈“湿而不黏” 的松软状态时,进行扦插最为适宜,不仅可防擦破茎皮, 而且插穗的下端也容易与泥土密合。如果苗畦的土壤太潮 湿,扦插时容易黏手、质量差、工效亦受影响
4、无性繁殖
3)短穗扦插技术-插穗处理 适宜浸拌的生长素浓度 α-萘乙酸80ul/L , 2,4-D50ul/L, 增产灵30ul/L , 三十烷醇8-12ul/L α-萘乙酸50ul/L+吲哚丁酸50ul/L 适宜速浸的剂量:为上述药剂浓度的10倍,并用50%
乙醇配制。ABT生根粉的用量:100~300mg/kg
率分别高11.9%和10.7% 微量元素处理: 使用含铜、钼、硼、硫、锌等溶液处理。如:硫酸铜
10~100ul/L,钼酸铵和硼酸500~1000ul/L,对茶子萌 发出土和茶苗生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
超声波处理: 22kHz处理已浸种的茶籽10min,发芽快,出苗齐,
种苗强壮。
3、有性繁殖
4)适当浅播和密播 茶子脂肪含量高,当种子萌发时,脂肪被水解转化为
4、无性繁殖
2)短穗扦插技术-采穗枝条的选择与剪取 枝梢标准:新梢大部分已木质化,呈红色或黄绿色。 剪取时期:清晨。此时空气温度大,枝叶含水量多,
易于保持新鲜状态。 采下枝梢的处理: ⑴ 最好是当天剪穗,当天扦插; ⑵ 异地取枝需要贮运的,应贮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
注意浇水,运输时要放在透气的竹筐中,充分喷水,枝条 铺放厚度以5~10cm为度。贮运不能超过3天。
于引种驯化和提供丰富的选种材料;⑵茶苗主根发达,入 土深、抗旱、抗寒能力强,繁殖技术简单;⑶苗期管理方 便、省工,种苗的成本低,比较经济易行;⑷茶子便于贮 藏和运输,有利于良种推广。
缺点:⑴植株间经济性状杂,生长差异大,生育期不 一,不便于管理;⑵鲜叶原料粗细不匀、嫩度不一,不便 于加工和名优茶的开发;⑶结实率低的茶树品种,难以用 种子繁殖
土壤和品种特性不同,扦插效果有一定差异。 春插 夏插 秋插 冬插
4、无性繁殖
1)扦插时间 春插: 时间:华南茶区:2~3月; 江南茶区:3~4月; 江北茶区:4月间 插穗:上年秋梢或春季修剪的枝条 优点:苗圃利用周转快。 缺点:成活率不高,矮苗和瘦苗的比率大。原因: 枝条中营养物质较少,地温低。
4、无性繁殖
cm的细沙,沙上铺茶子7~10cm厚,茶籽上盖一层沙, 沙上盖稻草或麦秸,喷水后置于温室中,室温保持在 28~30℃,催芽时间约15~20天,当有40~50%茶籽露 出胚根时,即可取出播种。经催芽的可提早出苗,生长整 齐。
3、有性繁殖
3)茶籽处理 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100ul/L赤霉素或乙烯利浸种48小时,可比对照出苗
二、建立新茶园
1、生态茶园的概念及建设标准 2、茶园规划 3、园地垦辟 4、茶树良种选用 5、茶树种植 6、茶树幼苗期管理
二、建立新茶园
1、生态茶园的概念及建设标准 概念 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充分利用光、 热、水、气、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 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循 环和能量循环,极大地提高生产能力,达到优质、高 产、高效益的一种崭新种植模式。
茶树苗圃布局示意图
畦宽1~1.3m
15~20m
03-10-2
支道宽1.5~2.0m
长15~20m 主道宽4~5m
2、苗圃的建立
4)苗畦的整理 整地:先剔除杂草,耙碎土块,耙平,按整地作
畦规划根据地形、道路、排灌系统、田间管理要求等 来确定苗床排列布置,尽可能与道路垂直,以便管理; 苗床宜东西向,以减少阳光从苗床侧面射入;
4、无性繁殖
2)短穗扦插技术-采穗枝条的选择与剪取 剪穗的标准:3~4cm长的短茎,带有一片成熟的叶片
和1个饱满的腋芽。剪口必须平滑,并稍有一定的倾斜夹 角,腋芽和叶片要完整无损,不可剪坏。
4、无性繁殖
2)短穗扦插技术-采穗枝条的选择与剪取 剪穗的标准:节间太短的,可把两节剪成一个插穗,
并剪去下端的叶片和腋芽
5、苗木出圃与装运
4)运输途中的管理 运输过程中,茶苗不要互相压得太紧,注意通气,避
免闷热脱叶,防止日晒风吹。 5)假植
选择避风背阳的地段,掘沟25-30深,一侧的沟壁倾斜 度要大,将茶苗斜放在沟中,然后用土填沟并踏实。覆土 的深度以占全株的一半或盖至茶苗根茎部上面4-5cm处为 度。茶苗排放的密度,根据苗木的数量、苗体大小及假植 的时间而定,一般5-6株茶苗为一小束即可。
糖类,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另外,茶籽的子叶大,萌发时 顶土能力弱。因此播种时盖土不宜太深。
播种深度:一般为3~5cm。秋冬播比春播深,沙土比 黏土深,旱季亦适当深播。
播种密度:穴的行距:15~20cm,穴距:10cm左右, 每穴播茶籽3~5粒。
4、无性繁殖
1)扦插时间 茶树全年都可进行扦插繁殖。但由于各地的气候、
4、无性繁殖
5)短穗扦插技术-扦插方法 ⑵ 扦插:按株行距要求把插穗直插或稍斜插入土中,
露出叶柄,避免叶片贴土,叶片朝向应视扦插当季风向而 定,必须顺风,从叶基到叶尖吹过,否则,母叶易受见吹 而脱落,影响成活。边插边将土壤稍加压实使插穗与土壤 密接,有利于发根。
4、无性繁殖
5)短穗扦插技术-扦插方法 ⑶ 浇水:插后应立即浇水,要浇到插穗基部所达土层范
5、苗木出圃与装运
2)起苗 起苗前一天将土壤浇透,这样可多带泥土,少伤细根 起苗的最佳时间:阴天或早晨与傍晚
3) 包装 外运茶苗,途中需用二天以上的必须包装。将茶苗每
100株捆成一束,用泥浆蘸根,然后用稻草捆扎根部,上 部约一半露出外面。再把5-10束绑成一大捆。起运前用水 喷湿根。如长远运输,最好外面再用竹篓或篾篓等装载。
2、苗圃的建立
2)苗圃地规划设计 面积:一般每公顷苗圃所育的茶苗,可满足40~50公
顷单行条列式茶园的需要。
新建或换种茶园的计划面积(G)×密度(D) 苗圃面积=
每公顷苗圃的产苗量(Y)
茶苗的培育周期为1~2年,长期育苗的苗圃必须 实行轮作,规划的面积应较每年的实际育苗面积大一 倍左右。
2、苗圃的建立
苗床大小:宽100 ~130cm;长15 ~20m;高度 取决于地势和土质条件,凡地势较低、土壤黏重、排 水不良的可以高些。用作短穗扦插育苗的畦比种子育 苗要低约5cm,以备铺心土,畦间留沟道,底宽40cm 左右。
施基肥:饼肥:0.4 ~0.5kg/m,腐熟的厩肥或堆 肥:在饼肥的基础上增加10倍;茶子育苗需施过磷酸 钙600 ~750kg/公顷,扦插育苗则按需施用,施过基
二、建立新茶园
1、生态茶园的概念及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
茶区园林化 茶树良种化 茶园水利化 生产机械化 栽培科学化
2、茶园规划
1)园地选择 (1)茶树适宜生长的生态条件
温度:年平均温度13℃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以上 空气湿度:在茶树生长期间,以80-90%为最好,小于 50%时,将影响茶树生长。 降雨量:1500mm左右,生长期间月降水量最好达到 100mm以上 土壤:pH4.0-6.5之间,酸性土壤指示植物有:映山红、 铁芒箕、杉木、油茶、马尾松等。石灰性紫色土和石 灰性冲积土不宜种茶。 无污染:大气、水质和土壤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环境 标准。
1)扦插时间 夏插: 时间:6月中旬至8月上旬 插穗:当年春梢或夏梢 优点:发根快,成活率高,幼苗生长健壮。 缺点:管理周期长,生产成本较高。
4、无性繁殖
1)扦插时间 秋插: 时间:8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插穗:当年夏梢或夏秋梢 优点:成活率高,管理周期较夏插短,成本较低。 缺点:
4、无性繁殖
1)扦插时间 冬插: 时间:10月中旬至12月间 插穗:当年秋梢或夏秋梢 优点:可充分利用枝梢 缺点:对冬春季管理要求较高。
微发亮
附有水珠,为水浸 泡过的茶籽,应立即播种或
贮藏于砂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