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阶段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阶段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阶段测试
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礼》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

对此,史学界一直有争论。

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

可见
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C.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D.《周礼》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2.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3.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4.忽必烈意取传统经典《易经》中“至哉坤元”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向来以正统皇帝自居的朱元璋称各民族“华夷一家”,雍正帝宣称清朝建立是“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

这说明
A.中华文化凝聚力很强B.传统华夷观已经被摒弃
C.民族平等思想的发展D.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
5.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6.《中国近代社会史》中说:“中国是先有近代历史,然后才逐步形成了近代社会阶级结构体系。

它一方面表现为封建社会阶级结构体系的分解和近代新的阶级结构体系的成长,又表现为新旧两种社会阶级结构在近代社会生活中的融合。

”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体系
A.是中国封建社会阶级结构形式的完整演化
B.未经历剧烈的阶级分化而逐步形成
C.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表明中国近代独立完整的社会形态
7.《新青年》创刊之初,宣传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

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
8.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

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新年画《又增加了两分》(局部),描绘了一位年青的姑娘在麦收劳动中表现优秀,获得了集体评工会增加的两个工分。

这反映了当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