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实验中的误差分析ppt课件

电路实验中的误差分析ppt课件


练习(判断正误 ):
1.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
属于两个物种。( )√
2.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
离而形成的。( )× 3.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 种的进化。(√)
2、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 种 a
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 群
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 密
测量值总是小于真实值
图为半偏法测定电流表内阻rg的线路图,图中的R实物 是 变阻器 ,R’实物是电阻箱 ,正确连接实物后, 实验步骤如下:
A.合上开关S1,调整R的阻值,使电流表 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B.断开S1,记下R’的值
C.合上开关S2,调整R和R’的阻值,使电 流表指针偏转到正好满刻度的一半
D.断开S1、S2,将R阻值调到最大 上述 C 项步骤有错误,应 只调整R’的阻值 才正 确,改正后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编码为 DACB 只当R’ 比电R流小会得变多大时,才,故可rg以的认真为实r值g=比R’R,因’要为稍并入R大’后电路. 的总
AA、Aa、aa的个体分别占81%、18%、1%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适应: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使该生物适
合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称为适应。
英19世纪曼彻斯特
英20世纪曼彻斯特
适应性进化——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五、 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的个体不能自 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 现象。
(3)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A占60%;a占40%。
三、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 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 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由基因频率所决定。
平衡被打破的因素:基因频率改变
①遗传漂变:小种群的偶然事件 ②非随机交配:交配有选择 ③基因迁移: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④突变:少数有利突变 ⑤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改变
YYRR
yyrr Yy Rr
Y y 基因座位
一个特定基
r
R 因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
一对相对性状: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两对相对性状: 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那么n 对相对性状? 3n
2n
生物通过变异(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通过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
种群中普遍存在的 可遗传变异 是自然 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加拉帕格斯群岛不同种地雀形成图解
原始地雀
分布于不同岛屿上 (地理隔离)
各地雀种群出现不同 突变和基因重组
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同变化
不同种群间无基因交流
各岛屿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导致不 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有所差异
长此以往,不同种群基因 库形成明显差异
最终产生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 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 见的方式。
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的解释
•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 是:
• 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 受能力(过度繁殖);
•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 (生存斗争);
•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遗传变异);
•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 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 饿死了(适者生存)。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
例1: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 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 么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多少?
A
=
30×2 +60 100×2
=60%

a=40%
例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经调查,女性色盲 基因的携带者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 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大?
E I g (R rg r)
再合上S2保持R不变,调节电阻箱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E I (R R'rg r) R'rg
1
1
2 I grg (I 2 I g )R'
综上:
rg
Rr R r R'
R'
当R+r>>R’时,rg=R’,即电流表的内阻等于此时电阻箱的电
阻值.
求:1、基因B、b的频率(即p 和q)
2、基因型Bb的频率
82×2+18
1、 p=
×100%=90%
100×2
q=1-90%=10%
2、 (Bb)=
18 ×100%
100
通过数学计算讨论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
假定AA 中有 20%的 个体基 因型突 变成Aa
亲代基因 AA(80%) Aa(20%) aa(0%)
A.V1 A1
B.V1 A2 C.V2 A1
D.V2 A2 解:电压表应选用内阻大的,电流表无条件.
AB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 人们根据自己需要
选择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 数代选择 所需变异被保存
微小变异变成显著变异
培育出新品种
实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
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如何解释 长颈鹿脖子为什么会变长?
伏特表示数小于真实值
电流表示数小于真实值
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问题
1.电流表外接法
2.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真实,电流较真实值大
R测
U I
Rx
I
U Iv
R测 Rv // Rx
测量值总小于真实值 适用于Rv>>Rx, 即小电阻
电流真实,电压较真实值大
R测
U I
Rx
U
IRA I
R测 RA Rx
测量值总大于真实值
电路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理想电表与非理想电表的区别
在大多数情况下,电压表和电流表都被看作理想表,即电压 表内阻无穷大,电流表内阻为零.电表的接入对电路没有影 响.
但在物理实验分析中,是不能忽略电表内阻的,都应该看成
实际表.
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既是一个测量工具,又是一个电阻.
1.伏特表对电路的影响
2.电流表对电路的影响
流表 内
接法.
解: Rx1 5 50, Rv 10000 2000
RA 0.1
Rx1
5
Rv>>Rx,电流表采用外接法
Rx2 500 5000 , Rv 10000 20
RA 0.1
Rx2 500
RA<<Rx,电流表采用内接法
临界条件: Rx RARV
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误差问题
闭合S1,电流表G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地理隔离属于异地还是同地物种形成?
物种的形成都需要地理隔离吗? 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
异地还是同地物种形成?
五、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1、异地物种形成:地理隔离 2、同地物种形成:有性生殖
总结:
现代进化论 进化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 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
解: U 0.1V, ΔU 0.1 1
U 2.7 27
I 1mA, ΔI 1 I5
I ΔU IU
电流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内阻带来
的影响比电流表内阻带来的影响大,
故应采取内接法.
电流表的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的内阻约为10KΩ,若待测
电阻约为5Ω,用伏安法测其电阻应采用电流表 外
接法;若待测电阻约为500Ω,用伏安法测其电阻采用电
是 (D)

c b
使用农
T
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 药变异不定向
B、 a 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 b 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
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
3.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
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 )
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
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4.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B.生物个体总要死亡,但基因库却因个体繁 殖代代相传
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D.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 两种电路
U准确, I 偏小
I真
I测
I
,I
V
V
U RV
E测<E真,r测<r真

更用 为等 方效 便电
源 观 点 分 析
I准确, U 偏小 电流越小,偏差越小
E测=E真,r测>r真
此法内阻误差非常大, 不宜采用
用下图所示电路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时,若有两只电压 表V1V2,其量程相同,内阻RV1>RV2;两只电流表A1A2量程 相同,内阻RA1>RA2,在实验中, 为了使E、r的测量精确些, 选择的电表可以是:
影响存活与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数代选择
适应环境的所需变异被保存
进化,新物种产生
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达尔文认为: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 用农药消灭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但 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明显下降,是什么原 因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例4: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 褐色翅的 基因位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 30%、60%、10% (1)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也叫A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