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脑梗死的业务学习 ppt课件
脑梗死的业务学习 ppt课件
治疗
2)保证全身营养和电解质,使用脱水剂的病人要记录尿量和补钾,且每日补充 维生素C3~5g。
(3)注意有无糖尿病病史及查发病时的血糖值。
(4)调整血压,对舒张压高于14.5~16.5kPa的适当使用温和的降压药物,对有 高血压病史的病人维持血压在生理水平;即收缩压在13.5kPa,舒张压在 13.5kPa左右,避免使用作用强的降压药,以防血压降得过低,影响脑的灌流 。 (5)抗血小板凝集剂,多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较长时间服用,我国人群以 每日50mg为宜。
脑梗死的业务学习
胡雨琪&杨会会
概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局部 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发 生闭塞性病变,未得到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供血, 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现象所致
•脑梗死的发病率为110/10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60%-80%。
病因
脑
1.心源性 :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 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
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
栓
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 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风湿性心脏病
最为多见,在风湿性心脏病中有14%-48%人发生脑栓塞
• 2 排便的护理 指导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 惯。对于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心 脑负担。
健康教育
• 生活指导:
• 3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 病人卧床休息期间,为预防 肢体肿胀,患肢可垫高,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为防止足下垂, 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发病2周后,病情好转,即可做肢体功 能锻炼,给予瘫痪肢体被动运动及按摩。开始可每日2次, 每次15~20min。以后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及时间,待功能有 所恢复,再进行肢体的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床下活动等, 循序渐进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失语者应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使其逐步恢复语言功能。
出院指导
• 1、出院后应注意居室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生活要有 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肢体及语言的 康复锻炼。
• 2 、严格按照出院后医嘱用药 如预防复发可口服肠溶阿司 匹林、潘生丁等。平日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忌 辛辣、戒烟酒等。定期来院进行复查,复查血糖、血压、 血脂等指标,以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 4、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过多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吸引器吸除。避免 分泌物吸入气管,造成吸入性肺炎。如发现舌后坠,可用舌钳将舌拉出,保持 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需要给氧。
• 5、有抽搐时应防止骨折、咬伤唇舌、窒息、吸入性肺炎。 • 6、保护眼睛防止角膜干燥, • 7、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清洁口腔2次 • 8、作好二便护理,小便失禁者可保留导尿管。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舒适。 • 9、长期昏迷病人应按时给病人活动关节,防止关节强直。有肢体瘫痪者,应
• 3 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 肢体麻木无力、言语模糊或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及 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瘫痪。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发展到高峰,多数病人意识清楚,少数病人有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神经系统体征主要决定脑血管闭塞的部位
及梗死范围,常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如:失语、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等。
前循环梗死
• 4、临床分型:1、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可分为
后循环梗死
•
腔隙性梗死
临床表现
• 根据起病形式可分为: •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但在1-3周完全
塞
2.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 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
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3.活动时发病多见
病因
• 脑 • 多在休息时发病
• 血 • 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栓
• •
脑动脉炎 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巨细胞动脉炎、肿瘤、真性
• 行 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
• 形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
•成
临床表现
• 脑血栓的形成:
• 1、多发于老年人;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 尿病。年轻患者以各种原因的脑动脉炎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 2、通常病人有某些未引起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晕、头痛等。部分病人曾有 TIA史。
• 3、多在休息时发生,不少病人在睡眠中发生,次晨发生不能言语,一侧肢体
恢复,不留后遗症。 • 2、完全型:起病6小时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昏迷。 • 3、进展型: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
等,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升高、昏迷、死亡。 • 4.缓慢进展型:起病2周以后仍持续进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
多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有关。
防止病人足下垂,并按瘫痪病人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
• 饮食指导:
• 指导病人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过饱。选用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 丰富维生素的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平均每日不超过6g;少食动物脂肪、奶油、 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物,防止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增加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尤其是 鱼类蛋白和大豆蛋白的摄入量,可多食鱼虾、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适 当饮茶以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忌食辛辣,戒烟酒,均有利于降低脑梗塞 的发病率。吞咽困难者应取坐位或头高健侧卧位,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进食缓慢,防止呛咳;有意识障碍或不能进食者,应尽早给予鼻饲饮食,以保证营 养的供给。
能很快恢复。
因素 病种
1.脑栓塞
年龄
任何年龄
对比
时间
发病趋势 形成原因
多在活动时 起病急骤
其他部位的栓 子堵塞脑血管
2.脑血栓 中老年 形成
多在休息时
起病较缓
脑血管病变, 造成栓子堵塞
治疗
1.脑梗死的基础治疗 (1)注意心、肺、肾等主要脏器的功能,脑梗死病人多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 在急性脑梗死时,其他脏器的功能也会发生急剧变化,而这些脏器功能的变化又 直接影响脑功能及康复。因此,在脑梗死中,必须监测心、肺、肾等主要脏器功 能,有异常表现及时处理。
临床表现
• 脑栓塞: • 1:任何年轻都可发病。风湿性心脏病引者,青年较为多见。冠心病及大动脉
病变者,中老年较为常见 • 2:无明显诱因,安静活动时均可发病,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病较为多见,起病急骤是主
要特征,可在数秒和短时间内达到高峰。 • 3、常见症状: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意识障碍较轻,
•
分类
• 1.脑栓塞
• 2.脑血栓的形成
2.脑血栓的形成
• 2.脑血栓的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颅内 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 或再此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 血、缺氧、软化、坏死。常出现偏瘫失语
1.脑栓塞:
• 1.脑栓塞: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又称为栓塞性脑梗死 (embolic infarction)。是指人体血液循环中某些异常的固体、 液体或气体等栓子物质,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 部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局部脑血流中断,造成 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故而出现急性脑 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护理措施
• 脑梗死的护理措施 • 1、病人宜住在空气流通的室内,由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特别护理。 •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发现脉搏不规则、细弱,呼吸
不规则或血压突然下降者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 • 3、保持床单位的干净整洁舒适,每两小时更换体位一次,防止坠床或坠积性
肺炎。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 生活指导:
• 1 加强皮肤护理 脑梗塞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肢体瘫痪而长期卧床, 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有意 识障碍、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加以保护。每2h定 时翻身一次,并对受压部位做轻度按摩,涂抹爽身粉。床褥要保持平 整、干燥、无渣屑。搬动病人时,应将 病人抬离床面,不可拖拉,以 免擦破皮肤。
治疗
• (6)中药的使用,脑梗死多为老年人,发生脑梗死均由于肾经亏虚、气血瘀 滞,因此采用补肾益肠、活血化瘀及温经通络的中药制剂,如丹参、红花、川 芎等。
(7)改善脑代谢药物,为了避免治疗繁杂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不主张经 常使用。
常见护理诊断
• 主要诊断 • 焦虑、抑郁 与脑部病变导致瘫痪、失语或缺失社会支持有关 • 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偏瘫所致长期卧床有关 • 躯体活动障碍 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 吞咽障碍 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 语言沟通障碍 与大脑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 引发诊断 • 便秘 与长期卧床有关 • 跌到坠床 与患者意识障碍、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 压疮 与长期卧床有关 • 沟通障碍 与患者失语或意识障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