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与创新题库

科技与创新题库

《科技与创新》题库1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是( A )。

A、郭沫若B、钱学森C、李四光D、范文澜5、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 A )。

A、向科学进军B、自力更生C、独立自主D、向科学迈进6、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D )。

A、1967年 B 、1968年 C 、1969年D、1970年7、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目家有(B )个左右。

A、10B、20C、30D、408、《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科学发展的(A)个战略重点。

A、5 B 、6 C、7 D、89、今后15年中国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课题有()个方面。

A 、8B 、10 C、 15 D、1810、浙江从1978---2005年全省GDP的年平均增速,达到了(D )。

A 、10%B 、11.3% C、13% D、13.1%11、当今发达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多在( A )。

A、30% B 、40% C 、50% D、60%《科技与创新》题库21、( B )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A、知识资源B、人力资源C、资本资源D、经济资源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 C )A、二次B、三次C、四次D、五次3、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A、1961年 B 、1962年C、1963年D、1964年4、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B )个左右A、10B、20C、30D、40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科学发展的( A )个战略重点A、5B、6C、7D、86、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 C )A、毛泽东B、邓小平C、***D、胡锦涛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B )A、马克思B、马斯洛C、杜威D、斯金纳8、一种借助于隐喻、遗情和类比等机制以形成技术发明思路和思维创新构想的集体讨论方法是( B )A、综摄法B、头脑风暴法C、灵感法D、例举法9、对于无法直接感知的研究内容的形象化构思叫( A )A、想象B、综合C、联想D、归纳10、思维主体不借助于逻辑程序和经验积累而穿透事物的表层,直接洞察事物本质的深层的意识活动或思维形式叫( B )A、灵感B、直觉C、联想D、顿悟11、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是( C )A、陈景润B、吴文俊C、袁隆平D、、郭沫若12、提出纳米技术的科学家是( B )。

A、费曼B、德雷克C、古德易尔D、吉尔福特13、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是( A )A、门捷列夫B、维勒C、爰迪生D、肖夫斯唐姆14、《人体结构》一书的作者是( B )A、盖仑B、维萨留斯C、费曼D、肖夫斯唐姆15、提出“相对论”的科学家是( B )A、伽利略B、爰因斯坦C、爰迪生D、肖夫斯唐姆16、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D )A.、35% B、36% C、38% D、39%17、( A )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A、基础研宄B、文化研宄C、前沿研宄D、社会研宄18、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的项目总数不超过( C )A、200项B、300项C、400项D、500项19、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数额由( B )规定A、中共中央B、国务院C、教育部D、科技20、心理学家认为决定一个人将来是否有所成就的诸多因素中( C )由情商作用A、60%B、70%C、80%D、90%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21、生产力构成要素包括( A、B )A、生产资料B、劳动对象C、技术D、劳动力22、科技表现为( A、B、C )的知识体系A、理性的B、逻辑的C、系统的D、稳定性23、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向高度( A、B、C、D )发展A、综合化B、整体化C、跨学科化D、系统化24、在21世纪,在能源技术方面的高新技术主要包括(A、C、D )A、核能B、光电子C、氢能 D 、太阳能25、超导材料的用途很广,大致为三类是(ABD )A、强电应用B、弱电应用C、变频D、抗磁性应用26、纳米材料有以下哪些特性(ABD )A、扩散率高B、超塑性大C、化学活性大D、耐腐蚀性强27、下面哪些是海水淡化方法(ABCD )A、蒸馏法B、反渗透法C、水合物法D、冰冻法28、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是以(ABC )为代价A、牺牲生态环境B、过度消耗自然资源C、牺牲健康D、消耗体力29、新中国第二次科技大会强调了( ABC )的党的基本方针A、尊重技术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制造30、建设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主要是( ABCD )A、指责明确B、评价科学C、开放有序D、管理规范31、浙江近20年的发屡主要是依靠( BCD )实现的。

A、大量最佳生产要素的数量B、大量最佳生产要素的数量投入C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D、科技成果转化率高32、十一五”时期,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是(ABCD )A、优农业B、强工业C、兴三产D、强文化33、( AB )是科技进步的一体两翼。

A、科技普及B、科技创新C、文化创新D、经济进步34、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 ABD )A、初中级人才多B、创新人才少C、理论人才多D、新兴学科人才少35、以下哪些属于创新思维( AB )。

A、点散思维B、求异思维C、形象思维D、感性思维36、创新能力的构成 ( ABC )。

A、学习能力B、洞察能力C、应变能力D、组织能力37、集体创新方法有( ABCD )A、头脑风暴法B、组织法C、列举法D、综摄法38、环境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ABCD )。

A、影响创新本质的形成B、影响创新思维的发挥C、影响创新思维的过程D、影响创新思维的结果39、我国已出台了( BCD ) 制度奖励科技工作者。

A、《国象科技法》B、《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C、《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D《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法》40、文化可以从以下( ACD )方面影响科技的发屡。

A、观念B、价值C、制度D、方法二、判断题( 每题1分,共20题)41、技术模仿可以替代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42、跨国公司的全球科技活动,是越来越多的跨公司实施国内战略的产物。

(×)43、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

(×)44、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45、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科技创新,关键在制度创新。

(√)46、科学方法按其普遍性程度不同,由低到高大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47、良好宽松的环境包括允许和宽容创新失败的氛围。

(√)48、科技评价问题既是一个管理操作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49、创新知识的梳理是科技创新思维的关键。

(√)50、敏锐的观察力是怀疑产生的首提。

(√)51、科学上的是非要通过实践来判别,但不要通过学术讨论来解决(√)52、当前所有的科技创新都能取得理想成果。

(×)53、科技创新都是科学家的事情。

(×)54、科研人员在进行科技创新实践要特别注意时效性和目的性。

(√)55、美国的研发投入居世界第一位。

(√)56、科研与一般生产性活动一样是创造性的活动。

(×)57、我国人才流失的原因关键是重物轻人。

(√)58、在中国学术界学科与学科、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往非常广泛(√)59、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精髓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60、在近代,科学的发展常常领先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四、案例分析(每题4分,共5题)61、某纺织厂厂长在上海出差时,正巧遇到一位外商与中国一位外贸干部闲谈,外商随口说道当前出口的精干麻“包装”。

听到这话厂长开始紧张思考,新的方案形成,回去后组织工人改进包装,一个10斤,仅此一项就获得纯利50多万元。

(1)、以上案例说明( C )A、闲谈重要B、与人交谈重要C、抓机遇重要D、组织改进重要62、1976年,瑞士研制出第一只石英表,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项发明的重要性,而日本得到这项情报后经过从技术到。

为,石英表必然占领市场,对旧的钟表技术形成巨大的冲击,因而生产了大量的石英表,结果仅70年代后5年,就挤垮了瑞士。

(1)、从中你得到的认识是(ABCD )A、敢于创新B、抓住机遇C、要有先见D、看到需求63、哥白尼推翻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规则;拿破仑打破作战规则;贝多芬改写交响乐的写作规则;(1)、它们都是属于( B )A、求同思维B、求异思维C、传统思维D、习惯思维64、澳大利亚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收获的季节,有人发现一片甘蔗田里的甘蔗比往年长的粗壮得多,割完赶着,产。

呢’原来,在栽种钱一个月,有一个拉水泥的车翻在这里,水泥洒得遍地都是。

土壤学家说,这里的土地是酸性土,而水泥。

良,当然就会增产。

经过化验,果然证明土壤学家说得完全正确,由此导致了一项新的发明。

(1)、土壤学家的推理过程有哪些。

( ABCD )A、这里的±地是酸性土B、水泥中的硅酸钙是碱性的C、酸碱中和D、土壤得到了改良,就会增产65、某大城市一家亏损企业发出通知,要求下属企业检查产品价,并明文规定企业的计算产品价格是:实际成本加20%。

私人企业效益好。

因为他制定价格为:销售价格减成本等于利润。

这反映了二种不同的经营思想。

(1)、请分析以上采用了何种创新思维方法( B )A、的似联想B、反向思维C、定式思维D、习惯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