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法自然的教育理念
摘要:老子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学说的核心是“道”本体论,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自然主义的。
在道与自然的关系上,老子独树一帜,开掘出中国思想界中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友好相处的强大思想流派。
关键词:老子道自然自然主义
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形上本原,但是它的形下根据则归依于“自然”,主要体现为“道法自然”、“道即自然”的一体观念。
老子遂把自然宇宙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他讲的道自然是自然之道。
这种自然原初地具有“生长”和“自己如此”、“自然而然”的天然本性。
于是,老子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和一切宗教唯心论的基础。
他的自然观和宇宙生成论,在中国文化史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就是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道法自然
“道”是中国哲学所独有的一个重要范畴,在西方哲学中找不到与之相应的称谓,中国哲学正是因为有了包括“道”在内的一系列范畴,才形成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特点。
可是,“道”的本义乃是“道路”,那么,“道”是如何由“道路”这样一个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概念演变、抽象成为宇宙万物的产生者和决定者的呢?这一任务是由老子完成的。
胡适就曾说,“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万物之外,别假设
一个‘道’。
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形;有单独不变的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又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1] 换言之,老子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把“道”由一个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概念上升成为一个世界本原或本体概念。
从此以后,“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根本地位便确立了。
在老子哲学中,“道”的含义极其宽泛,但概括说来,大致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1)“道”是天地万物的产生和主宰者,所谓道为“万物之宗”,道为“万物之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就是这一含义;(2)“道”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原理,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说的就是这一含义;(3)“道”是人生所追求的极致境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所谓“唯道是从”,“执大象(道),天下往”说的就是这一含义。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之意志的哲学家。
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
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
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
他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
然,自然即道”。
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
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
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
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
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
他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
”(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宇宙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
由此可见,老子的“自然”就是其道论的核心,因此,可以说抓住了“自然”,即抓住了老子的自然观,也就能从根本是理解老子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