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的传播模式

新闻的传播模式

新闻的传播模式(根据《金融时报》1999年第二期通讯员培训班安徽大学王中义教授讲课记录稿整理)鼎山老朽整理说明:这是我10多年前参加一个通讯员培训班时做的听课笔记。

前几天偶然翻看,觉得还很有价值,特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既是听课笔记,错漏在所难免。

所有错漏,均由本人负责,与王中义教授开关。

一、通讯员要对自己正确定位通讯员要把自己定位在记者层面上。

这样你的思维就会跳出以往业余通讯员的角色。

有此定位,以下我将从“记者”的角度来讲课。

在真正开始写新闻稿时,就要把思维放开。

在传播上,即你必须力求把你写的新闻稿件推向新闻单位,获得传播的机会,从而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

要考虑什么东西可以传播,怎样传播,通过什么渠道传播。

这就是传播模式问题。

模式是简要对复杂的抽象。

一旦掌握了模式,可以使写作变得简单,使写作标准化,写出精品。

二、记者的基本传播模式本世纪初,传播学的创始人拉其韦尔提出了一个基本传播模式:谁—说什么—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

(一)明确为谁传播新闻稿件要依赖于传播谋体。

因此,记者要明确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谋体编辑部的宣传意图。

为此我建议诸位看报纸要看三线:一线:从报纸表面上看到的东西。

报上登载什么,你再去追着写,那你写的稿件基本不能用。

二线:透过报纸看编辑先生们是怎样编稿的。

即分析编辑部的宣传重心,尽可能使自己写的新闻稿件符合报刊编辑部的宣传重心,符合编辑先生们的口味。

三线:编辑先生们脑子里想些什么。

这是最见功夫的,也是最难的。

但有此功底,会使你写的稿件产生质的飞跃。

假如你能和编辑先生同步思考,你的用稿率就高。

看报看三线,具体来说就是要看三遍。

一看版面和标题;二看你现在想写的稿子所涉及的内容的用稿情况,可以采取对报刊各类稿件进行分类排队的方法;三看报刊的用稿重点,从而搞清报刊的宣传重点。

要注意以下五点:1、及时研究编辑部的报道提示。

2、认真学习新闻业务知识和编辑部的编辑刊物。

3、与编辑和职业记者交朋友。

有几个技巧:一是给他制造点小麻烦,如直接给他寄稿子,请教于他。

有麻烦才能挂住他。

三是给小好处,但要尽可能是非物质性的。

三是给小乐趣,粘住他。

4、研究新闻传播动向。

要广开思路,把思维活跃起来。

要学会“偷”别人的东西。

所谓“偷”就是借鉴。

要“偷”得巧妙,掌握变造的能力。

只有学会“偷”,才会激发出你的创造力。

5、学习中央文件,掌握政策动向。

中央文件是天线,实际工作是地线。

地线发生的许多事情要与天线碰撞。

在这个碰撞中产生出来的新闻才有轰动效应。

天底下许多文章无所谓好坏,关键是时机。

(二)精选传播内容1、增强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

敏感—知识基础—联想—顿悟(新闻创意)。

2、捕捉新闻线索。

必要时可以策划新闻;无新闻时可以自己制造新闻。

3、衡量新闻价值。

即你所得到的新闻素材、线索有无公开报道的必要。

这是一件颇考功底的事。

4、选好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尤为重要,它是记者认识问题的突破口。

新闻记者写什么?写“点”。

而公文是写“面”。

新闻是报道事情的某一层面,不应面面俱到。

但记者的思维必须是全面的。

为了实观上述要求,我送诸位几副镜子。

一是广角镜。

要把事情放到广泛的角度上去看。

二是显微镜。

要善于把小事情写大,发掘小事的内涵。

三是聚焦镜。

要善于提炼观点。

四是背光镜。

有的事情单看并不怎么样,但事情发生的背景很重要,要把事情放在背景中去写。

五是望远镜。

有的事情近处看不怎么样,但往远处一看,其意义就不一样了。

六是侧光镜。

有的事情的某个侧面很有意义,可把这个侧面突出出来。

七是逆光镜。

对有的事情要进行逆向思维,反面事情正面报道。

(三)、要善用传播渠道各种传播渠道都有其优、缺点。

你使用何种渠道(向何种谋体投稿)要进行精心的思考,正确的选择。

关键是要有利于发挥某种谋体的优势。

善用传播渠道要有一个策划过程。

这就是新闻策划。

策划是对企业的未来进行,总体的谋划(CIS)。

即为实观予定目标,综合运用有关信息,进行创意,从而提出新颖的思路、对策,并相应制定出实施方案。

目标、创意、方案是策划的三要素。

策划应包括:MI:理念系统;BI:行为系统;VI:识别系统。

策划中点子十分重要。

要想出新点子,让思维在浮想连篇的空间中产生碰撞、组合,然后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新闻策划特别重视环境:了解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善于把握住机会,发挥竞争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把握自身的环境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出最佳策划。

有人反对搞新闻策划。

我认为可以搞新闻策划。

有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策划促一下,即可以上去。

(四)弄清传播对象把谋体为我所用,策划后要考虑对象。

要想方办法把新闻写得别人喜欢看。

不要仅仅立足于写,更要立足于传。

三、新闻写作基本模式(图见下页)倾︱真︱时︱向︱实︱效︱性↓性↓性↓叙事︱形象︱析义︱评价︱传播↓传播↓传播↓传播↓1、消息2、通讯3、新闻4、新闻调查评论消息得到的是叙事性事实;通讯得到的是形象性信息,但这里的形象与文学形象不一样,文学是典型形象,通讯得到的是特定的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新闻调查得到的是析义性信息;新闻评论得到的是评论性信息,其目的是直接揭示事情的本质。

要区分新同特点。

新闻要抓“点”,公文要抓面。

新闻写作讲求倒”,即突出重点,倒着写,不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写,而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写,愈重要的愈写在前面。

公文展开面,顺着叙,把要布置的工作写全,不得遗漏。

“点”就是单元信息。

记者采访到10个单元信息,从中选出5个单元信息,写作时突出1个单元信息。

公文则不能这样写。

只要够得上人们关心的焦点,新闻即可写这个点。

我认为新闻就是写“两次不定性之差”,这个“点”就应包含着这个“两次不定性之差”。

新闻写作Array要求把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事件写到前面,不能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平铺直叙。

“倒”有其规律性,不断地把最重要的东西写在前面。

写新闻导语非常重要,导语是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

观在已经形成了三代导语写法。

第一代:要素齐全型。

即在导语中包含了全部新闻要素。

第三代:要素突出型。

即把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突出出来。

以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第三代:丰富型。

即在导语中写进较为丰富的内容,使导语显得丰满。

写作新闻也要注意变化。

一是倒金字塔式;二是直叙式;三是视觉式;四是悬念式;五是散文式。

四、怎样写消息消息是新闻最基本的文体。

消息是对新闻事实的动态和发展,运用叙述或评述的方法所做的时效性很强的叙时性传播工具。

变动乃新闻之母。

写作消息的关键是提炼信息质,加大信息量。

消息决不是写事实的全部,否则就落入公文的写作。

通过消息使读者了解事件发生的最新信息。

不仅要抓信息量,更要抓信息质,否则文章会很庞杂。

信息质是信息量的核心。

是消息所含信息的质量,是信息的内核,是新闻价值含量的基本体观。

信息质的外壳是信息量。

信息质的语言表述即为消息的导语。

展开部分是主体、主干。

消息可以没有主体部分,但不能没有导语。

拔出萝卜带了泥,带多少泥就写多少泥,掉到地下的不写。

背景从信息质出来。

怎样得到信息质,然后再提炼出新闻?在若干单元信息中,只有一个主体信息,其他是亚信息、次信息。

要想办法把主体信息烘托出来。

提炼的办法有:1、从一个单元信息提炼;2、从一种精神来提炼;3、从一种方法来提炼;4、从一种新概念采提炼;5、从一种新的语言来提炼;6、从一种新的称谓来提炼。

导语要概括主干,提出精华,揭示主体。

1、在导语中要提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2、导语要有实质性内容。

3、导语要力求生动有趣,富有人情味,导语要简单明了。

写一篇消息稿件的导语可以先搞三条、五条,然后选用其中最精采的一条。

五、怎样写通讯通讯是作者按主观感受,适当借鉴文学和政论的表现手法,具体描述真人真事的一种形象性传播新闻文体。

没有主观感受不要写通讯。

通讯稿模式图。

要把所有感受组合起来,形成通感;把所有感受形成形象,构成画面。

要抓住以下几条:1、描述事态进程。

描述是叙述与描写的高度结合。

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描摹,使其形象夺目,生动传神。

描摹不是叙述和描写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相互渗透。

怎样交融?总体是在叙述中渗透描写,在描写中渗透叙述。

2、展示特定形象。

形象是通讯区别于消息的关键。

但简讯的形象与文学形象有别。

通讯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事态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还可以是有声有色的专访形象。

3、揭示思想内涵。

4、展示观场场景。

要多用动词和动作性强的语句。

写场景的四步法:镜头—一情景——细节——画面。

5、倾注思想感情。

感情不能架空,需要的是览物之情,托物寄情。

6、讲究语言文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