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比较与运算
1周角 平角 钝角 直角 锐角 周角>1平角 钝角>1直角 周角 平角>钝角 直角>锐角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1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第一次“后教” 第一次“后教” 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度量法
∠ABC > ∠DEF
D
700
B E
300
F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1 后教环节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2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如图,OC是 AOB的平分线,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 的平分线 COD=31°28′ ∠COD=31°28′,求∠AOD
A
D
C
B O
分析:因为OC是∠AOB的平分线, 分析:因为OC是 AOB的平分线, OC 的平分线 1 所以∠ 所以∠AOC= ∠AOB 2 =90°所以∠ 90° 31°28′ =90°所以∠AOB= 90°-31°28′ 58°32′ = 58°32′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评价分析
(2)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法分析:根据学生的学情,本节课, 学法分析:根据学生的学情,本节课,我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方式, 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方式,本 结论让学生得,疑难让学生议, 着“结论让学生得,疑难让学生议,思路让 学生想,错误让学生析,规律让学生找, 学生想,错误让学生析,规律让学生找,小 结让学生讲”的原则,在方法的设计上, 结让学生讲”的原则,在方法的设计上,把 重点放在了知识逐步的形成过程上, 重点放在了知识逐步的形成过程上,激发学 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评价分析
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 1、让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 角的大小,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角的大小,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 拼出不同度数的角; 拼出不同度数的角;并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 念以及会画角的平分线. 念以及会画角的平分线. 3、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 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 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 热情.
D C
A O
B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2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第二次“后教” 第二次“后教”
360°÷ =51°+3°÷ °÷7= ° °÷ °÷7 °÷ =51°+180′÷7 ° ÷ ≈51°26′ ° 答:每份中的角应该是 51°26′ °
注意: 度化成180分 注意: 360°除以 余3度化成 °除以7余 度化成 分 再除以7约等于 约等于26分 再除以 约等于 分。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1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第一次“后教” 第一次“后教”
用一副三角尺你还能画出哪些角? 用一副三角尺你还能画出哪些角?75源自 °15°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1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第一次“后教” 第一次“后教”
用一副三角尺你还能画出哪些角? 用一副三角尺你还能画出哪些角?
当堂训练
第一次“后教” 第一次“后教” 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叠合法
E
B
C
D O ∠DCE>∠AOB >
A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1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第一次“后教” 第一次“后教” 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叠合法 E
C E D O
A
B
∠DCE<∠AOB A <
C D O B
∠ DCE =∠AOB ∠
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哪些方法?在练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哪些方法? 习本上分别画出( 习本上分别画出(1)∠AOC>∠AOB (2) ∠AOC=∠AOB(3) ∠AOC<∠AOB. 2、写出“思考”中的答案,并完成课本P139最 写出“思考”中的答案,并完成课本P139最 P139 上面一段的空白 空白。 上面一段的空白。 试着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一拼, 3、试着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一拼,并在练习本 上画出15 15° 75° 105° 135°的角。 上画出15°、75°、105°和135°的角。
(1) ) C (2) )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1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第一次“后教” 第一次“后教” 比较角大小方法 观察法
1周角 周角=3600 周角
1平角 平角=1800 平角
钝角:900< ∠α<1800 钝角: 1直角 直角=900 直角 锐角:0 ∠ 锐角 0<∠β<900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1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第一次“后教” 第一次“后教” 角的和差
完成下列问题: 完成下列问题: ∠AOB ∠AOC 3 1、图中共有_个角,它们分别是_________ ∠BOC 、图中共有_个角,
A ∠AOC 2、∠AOB=____ _____ 、 __+_____ =____ ∠BOC ∠AOB ∠BOC 3、∠AOC=____-_____ 、 =____-_____ ∠AOB ∠AOC 4、∠BOC=____-_____ O 、 =____-_____ B C
105 ° 120° °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第二次“先学” 第二次“先学” 认真看课本P139探究下---P140练 P139探究下---P140 (三)认真看课本P139探究下---P140练 习前的内容。注意( 分钟) 习前的内容。注意(5分钟)
观察P139 4.3P139图 1、观察P139图4.3-9完成课本中的 填空,并熟记角平分线的概念。 填空,并熟记角平分线的概念。 看例题的解答过程, 2、看例题的解答过程,注意例题 的格式和步骤。 的格式和步骤。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必做题: 必做题:P143 5、如图,BD和CE分别是∠ABC和 如图, 和 分别是 分别是∠ 和 的平分线, ∠ACB的平分线,且 的平分线 ∠DBC=∠ECB=31°,求∠ABC和 ∠ ° 和 ACB的度数 它们相等吗? 的度数, ∠ACB的度数,它们相等吗?
A E D
B
引导——发现法 引导——发现法
检测与后教 自学指导
出示目标
探索——实验法 探索——实验法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评价分析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出示目标
自学指导 自学检测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一). 学习目标(1分钟) 学习目标( 分钟)
(1)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还以形象思维 为主。遵循这一特点, 为主。遵循这一特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 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 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 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 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 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 能力得到发展, 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学时还应针对不同层次 的学生,给于不同层次的关注, 的学生,给于不同层次的关注,实现有梯度有 层次的教学。 层次的教学。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2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第二次“后教” 第二次“后教” 角平分线
如右图,如果∠ 如右图,如果∠AOB=∠BOC,那么 ∠ , ∠AOC=2 ∠AOB=2∠BOC ,
C B
1 ∠AOB=∠BOC= ∠AOC 。 ∠ 2
O
α α
A
这样, 像OB这样,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 这样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 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 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 、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和差运算. 和差运算.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的平 、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 分线. 分线.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第一次“先学” 第一次“先学” ).认真看课本P138---P139探究前的内容 认真看课本P138---P139探究前的内容。 (二).认真看课本P138---P139探究前的内容。 注意( 分钟后进行检测) 注意(4分钟后进行检测)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评价分析
教学重点:
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概念。 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和、差、倍、分之间的关系。 理解角的和、 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评价分析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
当堂检测1 当堂检测
后教环节
当堂训练
填空题. 填空题.
如下图( ),比较图中四个角的大小 比较图中四个角的大小, 1.如下图(1),比较图中四个角的大小,并用 连接________ ________. “<”连接________. 如下图( ),用 = 或 > 或 < 填空 填空: 2.如下图(2),用“=”或“>”或“<”填空: ∠AOC_____∠AOB+∠BOC; (1)∠AOC_____∠AOB+∠BOC; A ∠AOC_______∠AOB; (2)∠AOC_______∠AOB; ∠BOD-∠BOC_____∠DOC; (3)∠BOD-∠BOC_____∠DOC; D ∠AOD_____∠AOC+∠BOD. (4)∠AOD_____∠AOC+∠BOD. B 如果∠1=∠2, 1+∠3=90° 3.如果∠1=∠2,∠1+∠3=90° ,则∠2+∠3=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