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3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三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一、地球的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部由表及里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二、三大类岩石的形成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举例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上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②。

(填数码)(3)下图为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丙为沉积岩。

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考向一地球的圈层结构(2014·学测8)下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答案D解析季风环流会将海洋上空的水汽带到大陆上空,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生物生长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判断题](2017·学测3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地球的岩石圈。

()答案正解析岩石圈的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以及地壳的全部。

3.[判断题](2015·学测3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答案正解析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难点图解岩石圈的位置和围考向二岩石的类型(2016·学测4)下图为“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4题。

4.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属于()A.沉积岩层B.花岗岩层C.玄武岩层D.变质岩层答案A解析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重要特征。

(2017·学测5)2016年9月25 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

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5.“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C解析形成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其属于沉积岩。

知识归纳三大类岩石的特点考向三岩石圈物质循环(2015·学测6)图1为“某地貌景观图”。

图2为“地壳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读图回答第6题。

6.图1中的岩石所属类型与图2中相一致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根据“变质作用”提示可得出丁为变质岩。

其次从图中看出,乙、丙、丁都可以转化为甲,可推断出甲为岩浆,所以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

图1中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为沉积岩。

方法技巧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1)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跟踪检测1.(2017·模考)岩石圈是指()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答案D(2017·学测一模)下图为某校地理活动小组绘制的某地岩层剖面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X代表的岩石可能是()A.岩B.砂岩C.花岗岩D.板岩3.下列成岩过程中,与图示岩石的形成无关是()A.岩浆侵入B.固结成岩C.变质作用D.岩浆喷出答案 2.A 3.D(2017·宿迁学测一模)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

图1为“雁荡山峡谷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2中表示雁荡山山体岩石类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5.形成图1中峡谷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4.D 5.A6.[判断题](2014·学测3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正一、选择题(2016·学测一模)2015年12月6日,“决心”号钻探船自科伦坡出发前往西南印度洋目标海域——“亚特兰蒂斯浅滩”,开展旨在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第一次大洋钻探,计划钻探深度1 300米。

下图为“印度洋局部海区图及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

据此完成第1题。

1.通过本次钻探可以了解该地()A.地壳的双层结构B.岩石圈大致深度C.地壳的物质组成D.莫霍面波速变化答案C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2.C 3.B解析第2题,根据循环图和关键词提示,如①提供“供水”功能,可推知其为水圈,并通过“渗透”进入②岩石圈。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供氧”功能,可推知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

第3题,“落红”属于生物圈,“春泥”属于岩石圈。

(2015·学测模考)下图为“—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为()A.地表B.软流层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答案 4.C 5.D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数据,可判断甲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

第5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厚度受地形影响。

(2017·学测模考)桂子山石柱林由多边形石柱构成,岩石是玄武岩。

读“桂子山石柱林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6~7题。

6.石柱林的岩石属于下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7.石柱林的物质来源于()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答案 6.D7.B(2017·宿迁学测二模)图1为我国首次发现的位于阜平的片麻岩天生桥(天生桥是由瀑流沿山谷裂隙冲蚀形成的),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2中表示天生桥岩石类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9.形成图1中天生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8.B9.A(2016·一模)省拟申报世界遗产的嶂石岩地貌,位于太行山中南段,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丹霞地貌、地貌)之一。

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组成。

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

图1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图2为“地壳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岩石类型属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11.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0.D11.C(2016·学测二模)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

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图1)。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序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12~13题。

12.大金石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A和①B.B和②C.C和④D.D和⑤13.有关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③B.可能寻找到化石的是D类岩石C.可能埋藏有石油的是C类岩石D.石灰岩经过④作用形成岩答案12.A13.C(2015·学测模拟)“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砚石是制作石砚的原料。

我国石砚种类繁多,其中端砚制作石材属于一种泥质变质灰岩,也可叫端石。

读图回答14~15题。

14.端砚制作石材属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15.形成端石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变质作用C.沉积作用—固积成岩作用—变质作用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答案14.B15.C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端砚石材属于变质岩。

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

第15题,根据题意可知,泥质变质灰岩是泥质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二、判断题16.(2017·学测模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答案误17.(2016·学测一模)莫霍界面是岩石圈和地幔的分界线。

()答案误18.(2015·学测模拟)在地球部圈层结构中,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答案误19.(2015·学测模拟)含有化石是岩石的基本特征之一。

()答案误20.(2016·学测一模)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答案误(2015·学测一模)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太湖石景观图”。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②为外力作用B.③④为变质作用C.⑤⑥为冷却凝固作用D.⑦⑧为重熔再生作用2.下列有关太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变质岩B.非常坚硬,是理想的建筑材料C.由②③作用形成的D.由①④作用形成的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据图可推断,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

据此分析①④为变质作用,②③为沉积作用(外力作用),⑤⑦⑧为重熔再生作用,⑥为冷却凝固作用。

第2题,太湖石属于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易受外力侵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