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历史俄国的改革完整版-PPT

部编版历史俄国的改革完整版-PPT

措施,我都一一地做
到了。”从上述材料
可看出,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
什么?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巩固沙皇的统治
5、影响: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 展道路。
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 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侵略中国)
6、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为结束俄国百 年来的落后状况, 起了重大的历史
营造帆工场拥有工人1162名,谢 作用”。
郭林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30 名······ 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 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 常备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
俄国诗人普希金 说他“让俄罗斯 腾空而起”。
拥 人影P9有响2 各种增为 了舰强俄 有只了国 力8国后 条9家5来 件艘的的,经资水济本兵和主2军义80事发0实展0 力准,备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
省鼓励,出由口沙皇和中央直接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军事 其他
辖消强性实海培发极化质行军养。展影了:义,专文响沙是务门开化:皇一兵军办教专 场役 事炮育制 封制 人兵制 建才, 学度 性校建质,立海常军备学军校和
的社改会革习俗
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 马克思评价说
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 列······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 240多个近代工场······不少工场 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如莫斯科的官
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装扮 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出访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 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普
移植西方 强制欧化尤彼其得是一英世国的,政
政治
治改革为什么 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没事有务向英国学
参政院成员大多为非名门习?
经济 贵鼓励族兴代办表手,工由工彼场得,一引进世西亲方技 自术和指人定员。,全实国行划重分商为主义50政个策,
(√)
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
1.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为缓解统治危
B 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废除农奴制
C.请求英法援助 D.颁布《土地法令》 2.卡洛夫生于1821年,40岁时,他的农奴身 份被国家统一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由 人”,并出钱购买了一块“份地”。使他身
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 意义 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 点,推动了资本主义发
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展。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1、下列各项,哪些与彼得一世改革
有关?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面√。
向西方学习
(√)
加强中央集权
(√)
创建新式常备军
(√)
废除农奴制
()
推行文化教育
二、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 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 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 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 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 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 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我还 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样的苦 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命的同志, 快些来拯救我们吧!
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7世纪末期)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
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
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大国崛
起》
请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当时的俄国
改革目的: 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巩固统治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 了科学院、牛津大学, 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国由议20员0多的人辩组论成。的庞大的使
彼得一世的扩张及营建新都:
彼得一世死后的30多年间, 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 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 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 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 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 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 励工商业,发展农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实 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 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 贵族。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 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 得一干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因为高价赎买政策使农民背上了沉重 的经济包袱,生活更加贫困。这体现 了这场改革的实质是沙皇和地主勾结 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1818-
“请诸位相信,凡 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1861
根本 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 原因 工商业的发展缓慢。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人物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性质 地主阶级性质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资产阶级性质。
政治、军事、 内容 经济、文化教
育、社会生活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 由人;(2)农奴在获得 “解放”时,要出钱赎 买这块份地。
改革的影响:
(1)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 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 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 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改革的性质: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封建性质的改革)
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 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 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政治上——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对外——
与英法在争夺巴儿干半岛的克里米亚战争 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与其等待 自下而上改 革农奴制, 不如自上而 下改革它。”
——亚历山大二世
2、时间:1861年
3、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 自由转换职业(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 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 高出当时的地价(资金)。农民为此付 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