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汇总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汇总


CH 2OH O OH HO
O
CH 2 O OH OH HO O
OH HO
CH 2OH O O OH HO CH 2OH O O OH HO OH
人参皂甙Rb1
10.其他成分
有机酸 树脂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鞣质 植物色素 油脂和蜡 无机成分 微量元素
溶剂 亲 脂 性 石油醚、 苯、氯仿、 乙醚、乙 酸乙酯 正丁醇 亲 水 性 甲醇、 乙醇 苷
OH
OH
HO
OH
洋地黄毒甙
9.皂苷(saponins)
由螺甾烷类或三萜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低 聚糖苷,前者为甾体皂苷,后者为三萜皂苷。 无色,对粘膜有刺激性,有吸湿性、发泡性和 溶血性。 大多数极性较大,易溶于水、热甲醇和乙 醇,难溶于丙酮、乙醚。皂苷元不溶于水而溶 于石油醚、苯、氯仿等低极性溶剂。有助溶性。
O
石榴皮碱
COOH NH2 赖氨酸
5.复合途径
O
AA-MA
O
COOH CH3 HOOC
NH3 NH2
HOOC
OH
O
O
O
查耳酮、二氢黄酮生成的复合途径
第3节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1.预试验的分类
2.预试验的方法
3.预试验供试液的制备
1.预试验的分类
单项预试:重点检查某类成分。 系统预试:全面检查各类成分。
+
第4节 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
1.提取方法
2.分离纯化方法
有效成分已知:检索文献,提取分离。 有效成分未知:溶剂系统提取,配合临床及药 理实验,追踪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
1.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2)水蒸气蒸馏法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其他方法
1.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原理:溶剂穿透入药材粉末的细胞膜,溶解溶 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的浓度差,将溶质渗出, 进行提取。 溶剂的选择:相似相溶。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 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有机溶剂分类: 亲脂性: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 亲水性:丙酮、乙醇、甲醇 水
溶解性:极易溶,1g/<1ml 易溶,1g/1-10ml 溶解,1g/10-30ml 略溶,1g/30-100ml 微溶,1g/100-1000ml 极微溶,1g/103-104ml 不溶,1g/>10000ml
Enz
O CH 3 O O O
Enz
O
CH 3
Enz
1 Acetyl CoA + 6 matonyl CoA 1 Acetyl CoA +7 matonyl CoA
HO O O O O O O
大黄素甲醚
O OH
Enz
O CH 3 CH 3O O CH 3
中药决明子部分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2.甲戊二羟酸(MVA)途径----萜类、甾体
氧化
H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类
COOH NH2 苯丙氨酸 -NH2 CHO NH Schiff碱反应 偶合反应 异喹啉类生物碱 苯乙醛 -CO2 NH2 苯乙胺 HCHO Mannich碱反应 四氢异喹啉 NH
苄基四氢异喹啉
CH2OH N-CH3 O-CO-CH N H 莨菪碱 NH2 COOH NH2 鸟氨酸 NH2
人参皂甙Rb1
HO
HO
HO
3.糖类(saccharide)
单糖:无色晶体,有旋光性,味甜。易溶 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低聚糖: 2~10 个单糖缩合而成,味甜。溶 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多糖: 10 个以上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无甜 味。大多不溶于水。包括植物多糖、动物多糖。
CH 2OH O OH HO OH
物质代谢与生物合成
1.乙酸-丙二酸(AA-MA)途径----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等
红镰刀菌素
HO OH O
决明内酯
HO OH O O
torachrysono
HO OH O CH 3 CH 3 CH 3O CH 3
CH 3O
O
CH 3
CH 3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CH 3 O
(3)石油醚提取液: 1g/10ml,浸泡2-3h,过滤。 滤液用以检查挥发油、萜类等。
常用显色剂:
生物碱:碘化铋钾试剂 棕红色 酚:三氯化铁试剂 蓝色 有机酸:溴酚蓝试剂 蓝色背景黄色斑点 皂苷:磷钼酸试剂 蓝-蓝紫色 内酯、香豆素:异羟肟酸铁试剂 蓝-紫 黄酮:三氯化铝试剂、盐酸-镁粉、乙酸镁试剂 蒽醌:氢氧化钾试剂 红色 强心苷: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 紫红色 氨基酸:茚三酮试剂 + 挥发油:油斑试验 无斑点 有机化合物:硫酸试剂
1.生物碱(alkaoids)
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物,有似碱的性质 (能与酸成盐),有生理活性。 生物碱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生物碱盐则易溶于水及乙醇,难溶于亲脂 性有机溶剂。
O O
N+ Cl
OCH3 OCH3
盐酸小蘖碱
2.苷类(glycosides)
苷元与糖或糖的衍生物通过苷键(缩醛键) 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苷易水解成苷元和糖。
2.预试验的方法
试管法 纸片法 薄层及纸色谱法
3.预试液的制备
(1)水浸液: 4g/40ml水,浸泡过夜,过滤。 滤液 A 用以检查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滤 渣水浴60℃加热10min,过滤。滤液B用以检查糖、 有机酸、苷、鞣质、水溶性生物碱等。
(2)乙醇提取液 中性醇提液: 5g/60ml 95% 乙醇,水浴加热 回 流 2 0 min, 过 滤 。 滤 液 用 以 检 查 黄 酮 、 蒽醌、香豆素、萜、苷等。 酸性醇提液:2g/10ml 0.5%盐酸乙醇溶液, 水 浴 加 热 回 流 1 0 min, 过 滤 。 滤 液 用 以检查生物碱等。
CH 3O CH 3O HO CH 3O HO O O CH 3O CH 3O CH 3O OH CH 3 CH 3
七叶内酯
五味子醇甲
6.黄酮类(flavonoids)
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连接而成( C6-C3-C6) 的化合物。多有酚-OH,有一定酸性。 游离黄酮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 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黄酮苷易溶于水、 甲醇、乙醇、吡啶等极性溶剂。
3.莽草酸途径----C6-C3、C6-C1类化合物
COOH COOH NH2 HO OH 莽草酸 OH 苯丙氨酸 桂皮酸 氧化 脱氨 COOH 苯甲酸 氧化 COOH HO COOH OH 成苷 HO HO COOH O-glc 环合 COOH HO OCH3 HO O 香豆素 CH 2OH OCH3 松柏醇 缩合 木脂素 O 还原 阿魏酸 HO 香草酸 OH 甲基化 CH 3O 咖啡酸 氧化 HO COOH HO 原儿茶酸 甲基化 COOH 氧化 COOH COOH HO 对羟基桂皮酸 对羟基苯甲酸 氧化 COOH
甲戊二羟酸 半萜 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焦磷酸二甲基烯丙酯(DMAPP)
焦磷酸香叶酯(GPP)
焦磷酸橙花酯(NPP)
单萜,环烯醚萜
焦磷酸麝子油酯(FPP)
× 2
倍半萜 三萜 二萜
焦磷酸双牻牛儿酯(GGPP)
× 2
四萜
焦磷酸香叶基麝子油酯(GFPP) 焦磷酸多聚异戊烯酯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图
二倍半萜 多萜
一次代谢过程: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过程。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有糖、脂质、 蛋白质、核酸等。 二次代谢过程:在特定条件下,一次代谢产物 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代谢过程生成 的产物为二次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 如生物碱、萜类等。
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 游离生物碱、挥发油和萜类、苷元、苯丙素 油脂、蜡、树脂、植物色素
除蛋白质、多糖以外的成分

生物碱盐、有机酸盐、苷 单糖和低聚糖、鞣质、氨基酸、蛋白质等
第2节 中药化学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1.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
2.甲戊二羟酸途径(MVA)
3.莽草酸途径
4.氨基酸途径
5.复合途径
无色、无臭晶体。
苷可溶于水、乙醇、甲醇,难溶于亲脂性 有机溶剂;苷元则相反。
CH 2OH O OH HO
O
CH 2 O OH OH HO
HO
O
CH2OH O OH
O
CH2 O OH OH
OH
OH HO
OH HO
CH 2OH O O OH HO CH 2OH O O OH HO OH
酸或酶
CH 2OH O OH OH HO CH 2OH O O OH HO OH
CH3 C H2C COOH CH3 C H3C CH CH2 OP P CH3 C H2C CH2 CH2 OP P CH2 CH2 OH 甲戊二羟酸 (MVA)
HO C6H12O6 葡萄糖 CH3CO-S-CoA 乙酰辅酶A
焦磷酸异戊烯酯 (IP P )
焦磷酸- γ, γ- 二甲基烯丙酯 (DMAP P )
1.提取方法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原理:用处于临界温度( Tc)和临界压力 (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为溶剂, 进行提取。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流体:常用 CO2,Tc 31.4℃,Pc 7.37Mpa, 惰性,价廉,但适用于极性较低的化合物。 特点:接近室温工作,适用对热不稳定的成 分,无有机溶剂残留,对环境无公害,提取效率 高,节约能耗等。但对设备要求高。
1.提取方法
(4)其他方法 升华法 组织破碎提取法 压榨法 超声提取 微波提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