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


5、在决定进行早期干预的全过程中,婴儿和家庭的权益应予以保 障。
6、婴幼儿听力筛查和听力评价结果,同其他保健和教育信息一样, 要给予同样的保护。在不损害健康和教育事业服务能力的前提下,要平 衡社会需要和婴幼儿及其家庭的权益。
7、信息系统用于测量和报告“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的服务效果。在 报告听力筛查、评估和干预的结果进行公共卫生和教育时,还要尊重婴 儿家庭隐私权。尽量删除能够识别婴幼儿家庭的资料。
已成为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理论的理念之一,代表了未来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其内涵也不断充实。
三早
早发现(早诊断) 早补偿或重建(早治疗)
家庭 父母 治疗
早训练(早教育)
补偿或重建某一功能
社区、医院 医院
康复机构
早期干预的理念
是指一个国家、区域、社区的整体水平,而不是个体所能达到 的水平与能力。
“有组织、有目的对学龄前儿童采取的预防鉴 别、治疗和教育、训练措施的总称”。
1987年浙江省全国残疾人抽样调 查听力残疾人数
2006年浙江省全国残疾人抽样调 查
听力残疾人数
89万 105.9万
浙江省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2006)残疾类别人数构成比
多重残疾 13.98%
视力残疾 13.57%
精神残疾 8.40%
智力残疾 6.38%
听力残疾 33.96%
肢体残疾 22.65%
另外,具有迟发性、进行性或者波动性听损伤相关指标的婴幼儿,以及神经 听觉传导障碍和/或脑干听觉通路功能异常的婴幼儿要接受监测。
婴幼儿进行性、迟发性听损伤危险信号:
•双亲或监护者对婴幼儿听力言语发育延迟表示忧虑。 •儿童期永久性听损伤家族史。 •发现与合并感音神经性或传导性听损伤,或咽鼓管异常的综合征相关症征。 •与感音神经性听损伤相关的生后感染,包括细菌性脑膜炎。 •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尿症、疱疹、风疹、梅毒等。 •新生儿期危险指标:高胆红素血症、持续性肺压过高等。 •神经退行性障碍综合征或感觉运动神经病。 •头颅外伤。 •反复发作或持续性中耳炎至少发病3个月。
2、所有未通过生后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或再筛查)的婴幼儿,要在3个月 内开始相应的听力学和医学评价,从而确定听损伤的诊断。
3、凡属具有永久性听损伤(诊断)的婴幼儿都要在6个月内接受多项跨学 科的干预性服务。
4、凡是已通过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但具有听觉障碍或言语和语言发育延 迟危险指标的婴幼儿,都要接受连续的听力学和医学观察,以及交往技能发育 的监测。
• 听力残疾是多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 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 参与。
WHO 2012评估
•全球听障3.6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 •3.28 亿(91%)为成人(其中1.83亿男性, 1.45亿女性) •0.32 亿(9%) 为儿童 •儿童听障发生率最高区域为南亚、亚太地区和撒哈拉以南
越早越好的原则
“发现的第二天干预就
晚了一天”。
“不应超过功能建立的 最佳期”。
早期干预实施
早期听力测试及干预的基本原则
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 于2000年提出关于早期听力测试 和干预八项原则。
1、所有婴幼儿都要接受使用生理学测试方法的听力筛查。 •接受常规护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住院期间进入听力筛查程序。 •在其他场所出生(包括家庭出生)的新生儿 亦要在生后1个月内进入或转交 给听力中心进行听力筛查。 •所有重症护理的新生儿或婴幼儿,出院前要进入听力筛查程序。 上述内容构成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内涵。
言语残疾 1.06%
• 据浙江省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省听力残疾人105.9 万人,言语残疾人3.3万人.
浙江省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残疾(含多 重残疾)分年龄的主要致残原因分布
年龄别
遗传
母孕 期感

传染 性疾

自身 免疫 缺陷 性疾

全身 性疾

中耳 炎
老年 性耳

早产 和低 体重
新生 儿窒

高胆 红素 血症
药物 中毒
创伤 或意 外伤

噪声 和暴

其他
原因 不明
0—6 62.5% 0
0
0 12.5% 0
0
0
0
0
0
0
0
0
25%
0—14
58.82 %
5.88%
0
0 5.88% 0
0
0
0
0
0
0
0
0
29.42 %
全年龄段
2.32%
0.11%
0.88%
0.07%
2.78%
12.46 %
非洲地区 •65岁以上人口中约1/3受听力障碍影响
我省现患率1.17‰(2006年)
浙江省
1——1.13
浙江省两次抽样调查听力残疾人数对比
调查时间和人群
人数
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听力残疾人数
1770万人
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2004万人
听力残疾人数
(另有1352万人伴有听力残疾的多重残疾人)
64.63 %
0.04%
0.04%
0.04%
2.29%2.18%334%0.62%8.20%
1987年全 年龄段
先天2.04%
高热 6.30%
13.87 54.77
%
%
4.02%
1.10%
17.89%
残疾预防的三个层次:三级预防
降低残疾的发生风险(全人群)
一级预防
预防致残性疾病 和伤害的发生
二级预防
发生病伤后预防 残疾的发生
三级预防
残疾发生后预防 残障的发生
疾病紊乱 伤害
残疾 (活动受限)
残障 (参与局限)
康复 (残疾人群)
一级预防 孕前和围孕保健
二级预防 产前和围产保健
风险评估 孕前咨询和健康教育
干预行动
产前筛查和诊断,选择性 终止妊娠,产前和围产保健
三级预防 新生儿保健
新生儿筛查和诊断 早发现、早治疗
听力语言康复工作
XXX
目录
• 听力障碍基本概况 • 早期干预 • 听障儿童康复 • 近阶段重点工作 • 人工耳蜗项目
听力障碍基本概况
• 听力障碍是由于传音系统或感音神经系统受损,而导致听觉困 难,听不到或听不清周边的和语言的声音,即为听力障碍。
耳朵解剖
外耳 耳道 耳鼓膜
中耳 耳蜗神经
内耳
(耳蜗)
出生缺陷预防的系统保健体系
致畸因子高度敏感期 大部分出生缺陷已经发生
24
12
3 孕 3-8W
28 产 1 3 6
一级预防 孕前-围孕保健
二级预防 产前-围产保健
三级预防 新生儿保健
误区: 出生缺陷预防 = 产前诊断+终止妊娠 昂贵的出生缺陷预防模式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的理念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提出:对环境不利儿童采取补救性措施, 进行补偿性教育,将这种补偿性教育称为早期干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