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案例与启示

案例分析: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案例与启示

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案例与启示
1.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案例
“陵城西葫小镇”位于德州市陵城区以南5 km,地处全区万亩蔬菜大棚生产基地,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陵城西葫”的主产地。

该小镇中心是由原南李、前李、西李、后寺、王芽5 个行政村庄合并而成,同时辐射带动周边10 个村庄。

20 世纪90年代随着冬暖式大棚的推广普及,这5 个村的村民开始转为种植大棚蔬菜,为后来大棚蔬菜产业园区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五李社区”建设积累了经济资源。

传统乡村文化是该小镇的顺利建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五李”村从历史上本来就同根同源,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这对今后建设特色农业小镇有启发意义。

该社区先后荣获“省级文明社区”、“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2012 年9月30 日,“五李社区”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典型案例登上央视《焦点访谈》栏目;2014 年1 月注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引进了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和物联网智慧农业自动管理系统,大棚收益比原来传统模式种植方式提高2 倍;为了
进一步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合作社引进了韩国西葫芦保鲜套袋技术,可以延长保鲜期20 d,提高了西葫芦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并于2014 年3 月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2015年与深圳智诺集团合作建设阴阳双面示范棚基地,并将阴阳双面示范棚建设融合进“特色生态农庄”项目中。

该小镇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社区居民主体地位的关系,做到规划目标起点高、操作过程全公开,实施阳光操作。

具体做到了“两气三高四全”:“两气”是指在房屋设计上“大气”、“洋气”;“三高”是指高端定位、高标准选材、高质量建设;“四全”是指全程阳光操作、全程群众参与、全程账目公开和全程审计监督。

具体工作中,积极探索了“广宣传、都参与;深调研、摸清脉;勤沟通、举措准;阳光做、民心稳”的“两区同建30字方针”,也被称为“五李模式”。

目前,该小镇立足自身优势,在乡村旅游、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上做好文章,力争建成全市“特色农业小镇”示范点。

一是对产业园区环境提档升级,将产业园区内的道路进行硬化,并对产业园区进行高标准绿化。

二是进一步丰富种植种类,在西葫芦种植的基础上,新增立体草莓、番茄、紫茄等蔬菜,丰富采摘种类。

三是全
面开展国家3A 级景区建设。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集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区。

2.启示
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说这项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德州市的“两区同建”模式无疑给传统农区建设特色农业小镇提供了示范效应。

而“陵城西湖小镇”案例是德州市“两区同建”的典型模式之一。

该模式相对于传统农区建设特色小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总结德州市“两区同建”模式,有以下启示:第一,充分发挥好政府的推动与服务作用。

在小镇规划和宏观发展政策方面,政府要扮演好主导角色,依靠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才能够保证其健康顺利地开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政府是组织者,群众是建设主体。

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事情都应该交给群众决策,由群众说了算。

第三,抓住特色农业这个核心。

特色农业是特色农业小镇的立身基础。

要以特色农业为核心,用科技、人才等要素激发传统特色农业的活力。

特色农业的培育既要结合当地的传统农业,也要溶入时代要素。

第四,政策创新是确保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各地方政府在坚持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