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构成
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构成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表现
• (三)图形创意思维的表达方法 • 1、寓意和象征 • 寓意:借其它事物来寄托本意。
寓意的表达主要依靠借题发挥的 手法。 • 象征:通过某种具体可以感知的 形象或符号,用以表现某一事物 的本质或涵义以及与之相似或相 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的 表达主要依靠哲理和暗示性(如 图4-1)。
是引起观者注意和记忆的最佳手段之一,而且它可以不受地域和民族 的限制,更具有国际性。 • 在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塑造需要用图形创意的思维和表现手法,在平 面构成中学习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是相当重要的。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表现
• 二、图形创意的思维和创意的发掘 • (一)图形创意的思维特点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表现
• 第一节 图形创意 • 一、图形创意的概念和重要性
• 图形是指整体的、有内涵的、有意识创造出的视觉符号。 • 图形创意是以图形为造型元素,通过形式构成和规律性变化,赋予图
形内涵和寓意的创造性行为。 • 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图形在视觉传达中已经起到了主导作用,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表现
• 二、 肌理的视觉特征 • (一)肌理和质感 • 肌理在平面的视觉形式上体现为“面”形态的
一种平滑感与粗糙感。 • 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由
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至于不必触摸, 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我们称它为视 觉质感。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表现
• 2、想象和联想 •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
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 程。 • 联想:是从一事物的观念推想 到另一事物的观念,有人称之 为“观念的联合”。图形创意 思维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联想思 维(如图4-2至4-5)。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表现
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路进行。常规思维即是逻辑思维。 • 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由结果向原因的推演,是因果
关系的倒置。 • 3、反常思维:反常思维具有偶然性的思维质变。这种思
维方法是从事物的相反方面提出假设,依据事物间的对立 关系而构成联想,把问题异化,用超出常理的构思去获取 新的视觉形象。 • 4、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把问题“点”引向问题“面”。 由原创意点引出另一个或数个二次创意点,再以这些二次 创意点为原点引出更多的创意点。循着向四周辐射的各种 路线思考。
图4-9 堆描法
肌理变化
视觉肌理有很多创造的方法,用不同的工 具和材料,能创造出丰富的肌理变化,这里共 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笔触的变化——利用笔触的粗、细、硬、软、 轻、重及笔触的不同排列,而描绘出不同的肌 理效果 印拓——用油墨或颜料涂于雕刻及自然形成的 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然后印在图面上,便会形 成古朴的拓印肌理。
肌理变化
纸张——各种不同的纸张,由于加工的材料不 同,本身在粗细、纹理结构上不同,或把纸认 为地折皱、烤炙、揉、搓、拧、撕、拼贴等手 法造成特殊的肌理效果。
肌理的效果由设计师个人的艺术气质决定, 也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做适当改变或细腻, 或粗犷或写实或变形,均各具魅力。
作业练习: 肌理构成设计,规格10cm*10cm,做四个 肌理。
肌理变化
喷绘——用喷笔或金属网与牙刷,把溶解的颜 料刷下去后,色料如雾状的喷在纸上,这种技 法可表现渐变的浓淡明暗变化,非常柔和细致, 也可表现若隐若现的透明感,被广泛的利用在 广告设计上。 染——具有吸水力强的表面,可用液体颜料进 行渲染、浸染,颜料会在表面自然散开,产生 自然优美的肌理效果。 刻刮——在已着色的表面用尖利的物品刻刮, 会得到粗犷、强烈的肌肤效果。
• (二)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 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在平面
设计中我们主要是用视觉肌理来传达信息。
• 在平面构成中,视觉肌理指的是规则或不 规则形态以较小的尺度经过群化或密集化 处理成面的形态后所体现的视觉形式。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表现
• 三、肌理的表现 • (一)视觉肌理的表现 • 视觉上的细腻感、粗糙感、质地感、纹理感等都是视觉肌理的具体表
• 图形的创造不是靠苦想就可以得到的,它建立在对客观事 物的形状、结构、秩序和意义的分析上,建立在多角度、 多侧面、全方位的思维点的交叉和整合上,由此形成了从 常规思维到逆向思维、反常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创造性 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 (二)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 • 1、常规思维:常规思维是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应用由此
• 求异性是因形象思维造成的。设计师从反逻辑的角度出发, 在客观世界的事物中寻找形象的变异、质的变异。
• 跳跃性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非连续式的,导致思维发展 的突变和逻辑的中断。表现为形象的反常,表面上不相干 的物形却蕴涵着本质上的关联
• 辩证性是指设计师的思维过程总是在寻找与发现之间进行, 在求同和求异之间展创意与肌理表现
撕贴法:是利用不同物体的质感和柔韧度,将纸或者其他物体按照一定 的想象撕成某种形态,再拼贴到平面上形成具有视觉感和触摸感的肌理。
图4-8 撕贴法 堆描法:利用色彩原料自身的厚度,将设计好的色彩依据单位形群花的 原理堆积成某种肌理,形成堆积描画的视觉和触觉肌理。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 第二节 肌理表现 • 一、肌理的概念 •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皮肤,“理”—纹
理、质地。 •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界中,肌理指的是
物体表面的质感和纹理感。 • 人、动物、植物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有不同形式的肌理,
肌理的自然形式反映了世间万物在自然中的存在方式。 例如松树的粗糙的树皮、人类的肌肤与巨大海洋动物蓝 鲸光滑的皮肤显示了不同肌理与生命的存在方式及其生 存的环境。
• 要求:
• (1)用所学的技法做出四种不同效果的肌 理设计(每小幅尺寸10cm*10cm );
• (2)注意画面的肌理技法和意境的表达。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肌理作品范例
现。 • (二)触觉肌理的表现 • 凹凸法在纸的表面以一定的力度进行刮、刻、压印等不同的处理,把
平整的表面做成轻微的凹凸起伏,就可形成触觉肌理,如果在触觉肌 理上再施以不同的色彩形成触觉的视觉肌理。
图4-6 凹凸法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表现
漂浮法:是用吸水性较好的吸附漂浮在水面的色彩、油迹、墨 汁等能够浮于水面的物质,形成一种具有流动感和偶然性很强 的视觉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