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2.能描述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布卢姆、加涅、巴班斯基、奥苏贝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分别做出简要评析;4.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5.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原则和一般步骤;6.能准确陈述教学目标,并能把握陈述时应注意的问题;7.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教学目标;8.掌握教学实践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
人的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
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教育是一种目的性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因此,教学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即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言语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目标。
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2.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E.Tyler)认为: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3.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4.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是教学目标是在当下的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三是教学目标以一定的教学活动为依托。
四是教学目标是一种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概念,有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从概念可以看互联网,教学目标是在当下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因此,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的特点。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该在学生现有水平基础上和学生能达到最高水平之间进行教学努力。
教学目标虽然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测,但是,这种预测并不是一成不变、固定僵死的,而是在对教学结果有个大概的预测框架内保留一定的生成空间。
教学目标一般分成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两类:预设性目标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预计要实现的目标,是规划好的。
如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5个英文单词。
生成性目标指在在教学活动之前没有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冒”出来的目标,是非预期性的。
如学生在学习书写规定的5个单词时,某学生发现这五个单词有共同的特点,教师借此机会进一步与学生讨论了这个规律,并表扬这个同学善于观察,结果大学都多学到这个知识点,这个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事实,只有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教学目标才是教学目标的真实状态。
举例:冷漠背后(《读者》2005年第16期):在南方某个城市,小学四年级要考试数学了,同学们忽然发现,班里数学成绩最棒的那个女孩子没有考试,同学们正奇怪,老师说她的爷爷去世了,她请假了。
同学们听后立即一片欢呼声,说她数学之所以考第一,因为她爷爷是个数学教授,我们没有办法超过她,现在她爷爷可死了,我们可以超过她了。
小孩子们兴奋得又是敲桌子又是跺脚……当对分数的追求超越了对生命的敬畏,依靠一个扭曲的心灵,如何去走完自己的人生?由此,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必须成为教育的应有之义。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
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某一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或等发展,具有整体性。
举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家长说:我的孩子今年高考失利了,我们很痛苦,也很迷茫。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时间里都在努力学习,希望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现在没考上,我们也明白,上大学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他可以从事某项工作。
但他这十几年来所学的知识只对考大学有用,对他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多少帮助。
所以,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我们一家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企业经理人说:这几年做企业人事工作,我感触最深的是,应聘的人才似乎“满腹经纶”,却一无是处。
他们只会做题、应付考试,或者复述书本上的东西,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教学目标是符合具体的班级、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的,是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得以实现的,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操作性。
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的教学目标表述举例:学生能够在10分钟内流利地背写出本节课所学的生词。
学生可以在5分钟内流利的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词语与人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参与、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摒弃等;领悟——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等。
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评价功能,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系统内的其他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协调,使整个教学系统能够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主要观点:以知识作为制定教学目标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
主要观点:教学目标关注教学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之所以得以存在是因为教学能够为社会服务。
知识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不足:忽视了人的存在,使教师成了传递知识的容器,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主要观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不足:容易导致教学缺少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我们的观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是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有探究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参与。
二是学生发展的间接指向是为社会服务,不应把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
三是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它是知识、社会、人本三种价值取向的结合。
教学目标分类是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当代教学理论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就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外的有: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鲍良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板元昂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梶田叡一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国内的有:唐文中主编《教学论》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青浦县教改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阜新市教改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山东省教改中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
本杰明·S·布卢姆简介:布卢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兰斯富。
1935年2月和6月先后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
1940年在芝加哥大学考试委员会任职。
194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其后30余年由讲师逐级晋升至教授。
1965-1966年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
1967年任测试问题邀请会主席。
创立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和国际课程协会,任常委。
1968年以其成就获约翰·杜威学会颁发的杜威奖金。
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桑代克纪念奖。
1986年9月本杰明·S·布卢姆到华东师范大学讲学。
主要贡献:著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56)、《掌握学习》(1968)和《人类特性与学校学习》(1976)等。
他的思想观念新颖,教学策略较实用,因此他的理论影响整个世界,成为许多国家课程编制、教材编写、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依据和教师教学的指南。
在我国,除了凯洛夫的传统教育学外,就要数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最为广泛而深刻了。
美国以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于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1956,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层次一般目标特殊学习结果、行动动词知识知道名词、具体事实、规则、分类和项目、标准、方法和顺序、原则或通则、理论和结构界定、命名、说出、指出、描述、区别、辨别领会转换信息的形式;解释关系;从已有资料插入解释、倒置、预测、整合、推断运用运用原则使用、解决、建立、准备、示范分析分析组织和关系区别、描写、绘图、分辨、推断、解释综合产生新的安排设计、组织、重组、组合、修改、创造评价依据外在标准判断;依据证据判断评估、比较、对比、区别、批评、检查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1964年,价值内化的程度)层次一般目标特殊学习结果、行动动词描述、指出、选择、示范接受或注意对明显特征的觉知;显示愿意接受;显示能够注意反应接受规则和责任的需要性;选择被他人接受示范、说出、表现的反应方式;显示反应后的满足感解释、判断、示范、申辩价值化能设定假设或立场;显示在价值上的偏好;显示对价值的遵行组织了解不同价值观的关系;发展一个价值系统解释、申辩、判断配合价值理念的一致行为表现、实践、示范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1972,辛普森的分类)层次一般目标特殊学习结果、行动动词选择、检查、指出、区别、示范知觉注意到明显的线索;知道线索和行动的关系准备(心向)显示行动前的心理准备;显示行动前开始、执行、自愿、表现、示范的身体准备;显示行动前的情绪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模仿反应;练习反应表现、示范、操控机械动作习惯性地从事工作表现、示范、操控复杂的外显反应自信的和有效率的行动表现、示范、操控适应表现配合状态调整的能力改变、修改创作创造新的行为创造、组合、建立、修改1.优点:(1)它是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2)细化得比较具体,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6级)、情感领域(5级)、动作技能领域(7级),便于理解,目标使用了可操性语言,为实践操作提供了参照标准。
2.不足:(1)把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分割成彼此互不联系的部分,破坏了目标系统的完整性;(2)关于各个领域内不同层次的分类有些不科学。
(3)以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和能力可以通过可见的行为表现出来为前提假设,这种假设有些问题。
学生的情感体验一般是内隐的。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命名、用简单命题表述事实、知识群)2.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3.认知策略(调节内部过程的技能)4.动作技能(动作程序、实际的肌肉运动)5.态度(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一般态度、有关公民身份的)理论评析:加涅与布卢姆的分类系统异同的比较: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认知1、知识2、智慧技能: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认知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3、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心因动作动作技能布卢姆和加涅的两个分类系统有以下共同和不同之处:共同点:一是两分类系统在三大领域的划分上完全相同,只是用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