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癣菌肉芽肿
皮损为结节
J Dtsch Dermatol Ges. 2007 Jul;5(7):591-3.
皮损为结节
Skin Appendage Disord 2015;1:111–113
皮损为斑块、结节、溃疡
面部红色斑块、结节、溃疡、鳞屑5年余
15 Sang H, et al. Mycopathologia .2015;180:237–243
5
一、致病真菌
茎点霉(肾移植患者) 烟曲霉(HIV患者)
Sequeira M,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1998; 38 : 486 – 488 Saadat P, et al. Clin Exp Dermatol 2008; 33 : 450 – 453.
6
二、皮损类型
8
Ilkit M, et al.Med Mycol. 2012 Jul;50(5):449-57.
皮损为丘疹
右前臂、手背红色丘疹、结节6年余 真菌镜检:菌丝(+)
9 我院病例
皮损为脓疱
Aspergillus fumigatu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07,33, 450–453. 10 我院病例
栗玉珍等.红色癣菌寄生形 态及致病性的实验观察.哈 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8; 32(1): 46-47
26
五、治 疗
外用抗真菌药通常无效 系统治疗:
一般需6~~8周 特比奈芬,250mg, 伊曲康唑,
po, qd,共4-8w
200mg, po, qd,共6-8w
难治性Majocchi肉芽肿,伏立康唑
皮损为斑块
11 Ilkit M, Medical et al.Med Mycology Mycol. 2012 July 2012, Jul;50(5):449-57. 50, 449–457
皮损为斑块
12 Ilkit M, et al.Med Mycol. 2012 Jul;50(5):449-57. 我院病例
多形性真菌-孢子
关节孢子可增大至10-40µm, 厚壁孢子
24
芽生孢子
Radentz Whet al. Arch Dermatol. 1993;129(9):1189-90, 1192-3.
多形性真菌-内部分隔
Smith KJ, et al. J Cutan Pathol 1991: 18: 25 28-35
毛细血管增殖 血管扩张 红细胞外溢 间质水肿 胶原间黏蛋白沉积 纤维化18组中的真菌特点I. II.
位于发干、毛囊内、真皮内 多形性真菌(菌丝±关节孢子± 芽 生孢子 ± 小分生孢子,一些孢子可 出现内部分隔)
III.形态正常或形态奇异的菌丝
19
20
21
22
多形性真菌-菌丝
皮肤癣菌肉芽肿的诊治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 付萌
皮肤癣菌肉芽肿
又称Majocchi肉芽肿、结节性肉芽肿性毛囊周围炎 四种侵袭性皮肤癣菌感染之一 Majocchi肉芽肿、深在性皮肤癣菌病、播散性皮肤 癣菌病、皮肤癣菌引起的足菌肿或假性足菌肿
皮肤癣菌引起的深在性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病理上 以真皮中下层肉芽肿±化脓性炎症为特征
4
一、致病真菌
皮肤癣菌: T . Rubrum > T . Mentagrophytes >T . Tonsurans > T . Verrucosum > M. canis > E. floccosum
Ilkit M, et al.Med Mycol. 2012 Jul;50(5):449-57.
菌丝变短、变粗、大小形态不均一 接合菌:5-20µm,暴露空气,末端呈球状 曲霉: 3-12µm,肿胀呈球形 镰刀霉: 3-8µm,肿胀呈球形 Sang H, et al. Mycopathologia .2015;180:237–243 Nir-Paz R,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003 Nov;41(11):5298-301. 23
2
3
Sang H, et al. Mycopathologia .2015;180:237–243
发病机制
发病过程:物理性创伤/微创伤,毛囊堵塞, 直接或间接破坏毛囊,导致皮肤癣菌被动进 入真皮, 可与角蛋白、坏死物质同时进入
易感因素:外伤(搔抓、剃毛)、长期外用 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
三、组织病理及组织中的真菌形态
组织病理
I. II. III.
肉芽肿±脓肿 毛囊破坏 真菌感染相关改变
16
肉芽肿
一般形成不良好: 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 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毛囊周围或弥漫性分布,主要位于真皮中下 层
少数可形成假性足菌肿,但为毛囊性分布
17
真菌感染相关改变
27
I. II.
沿毛囊分布的多样性皮损 斑块上毛囊性分布脓疱
III.部分皮损缺乏毛囊分布特点
7
二、皮损类型
分型: I. 浅表毛囊周围型:毛囊性丘疹、脓疱 II. 深在结节型:炎症性结节、斑块、脓肿 部位: I. 下肢(43.1%),单侧或双侧发生 II. 上肢( 34.7% ),特别是前臂( 12.6 %), 手背(12.6%) III. 面部(6.8%)、腹股沟及臀部(4.1%)、 躯干(4.1%)、耳(2.7%)、 外阴 (1.3%)、阴囊(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