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材料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材料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材料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透视“李约瑟难题”:呼唤创新文化梁启东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17、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提出超前的、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其先进的市场意识、商贸手段也为蒸汽机等技术发明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我们再看看德国在近代为什么能够在迅速崛起。

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

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开辟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

现在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

美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最大的因素,是有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古今中外的例子充分证明: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的环境。

不论是技术创新、科学创新、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都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其最大特点是探索,是敢想敢试敢闯,其结果,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而且失败的可能性甚至会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

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节选自2017年7月25日光明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其原因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变弱。

B.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导致了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

C.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且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因此,英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D.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是德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后,分析了"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所在,并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指明了方向。

B.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旨在强烈批判中国缺乏有勇气的创新者及客观环境,因而导致"李约瑟难题"的生发。

C.文章三、四、五段通过分析英国、德国、美国崛起的原因,论证了科技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密切关系。

D.文章论述了"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为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及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约瑟难题"实际是对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的一种深刻的疑问和思考。

B.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够催生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C.科技的发展需要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尽管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只要尝试就有可能成功。

D.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创新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不可少,取代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创作、口头传承的文学。

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等四大特征。

跟作家的书面创作、书本传播相比,口头创作和传播是众人共同参与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加入表演队伍,并加入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

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一个不断汲取新思想的开放的意义系统。

正因为如此,民间文学能够建构社会记忆,成为体现社会记忆的标杆。

一个人的记忆从来都不是个人的特别定制,而是产生于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个人只能在集体的、社会的框架内进行回忆。

关于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曾说:“个体通过把自己置于群体的位置来进行回忆,但也可以确信,群体的记忆是通过个体记忆来实现的,并且在个体记忆之中体现自身。

”集体记忆的本质是立足当下需要而对过去的回忆。

集体记忆总是根据某种当下观念、利益和要求对过去进行重构。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集体记忆也被哈布瓦赫称作社会记忆。

20世纪后期,记忆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学者们不再满足于讨论集体如何决定个体的回忆,转而探讨整个社会如何记忆,并将社会记忆定义为“一个大我群体的全体成员的社会经验的总和”。

实际上,社会记忆不仅应当下需要而产生,也承接来自古代的经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记忆,这是保持一个民族的基本特性、维护内部成员相互认同的根基。

民族认同及其稳定持久性是受制于文化记忆及其组织形式的。

一般来说,民族的消亡,不是有形物质的消失,而是在集体、文化层面上的遗忘。

因而,维持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对于维系民族的生存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记忆从古代延续到当代,也参与到对当下社会记忆的建构,并呈现出当代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认同。

民间文学被当代社会征用,在新时代发挥新的记忆功能,也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

今天追述中国悠久的历史,我们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是通过引用古代神话来表达的。

这些神话传说,至今仍被人们所讲述并被赋子新的意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改编成越剧《梁祝抗婚》,宣传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正当性。

这部戏曲的演出反过来影响民间口头讲述,在此后搜集整理的梁祝传说各种文本中,反对包办婚姻、反抗邪恶势力、追求爱情自主成为富有时代特征的故事情节。

今天我们讨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光辉成就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征用民间文学故事营造共同的历史氛围,构建共同的社会记忆,用历史悠久的传说人物映现出当代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互认同感和凝聚力。

民间文学由口头性引申而来的变异性,让民间文学成为开放的知识系统。

正因为如此,民间文学不仅承载跨越世代的文化记忆,也能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特质。

民间文学不断因应当下需要而叙说过去的事情,所以我们能在其中看到古代中国的历史风云,近代中国的屈辱与贫弱,现代中国的革命与胜利,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建设成就。

当代民间文学的面貌,就是当代中国社会记忆的面貌。

民间文学建构社会记忆的独特价值与贡献应受到更多重视,得到更多研究。

(黄景春《民间文学的社会记忆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民间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意义系统,所以每个人都能加入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

B.集体记忆总是根据某种当下观念、利益和要求对过去进行重构,所以集体记忆就是社会记忆。

C.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维护共同的文化记忆,民族就会具有生存的活力。

D.民间文学不仅承载跨越世代的文化记忆,也能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特质,具有变异性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先阐发社会记忆的特点、作用,再对民间文学进行论述,从一般到特殊,思维过程清晰。

B.文章引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话,用以论证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

C.文章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改编成越剧《梁祝抗婚》的事例,论证了民间文学具有传承性的特点。

D.文章在谈论民间文学如何被社会征用时,既关照到了历史传承,又关照到了新时代的需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忆研究不但要研究集体记忆对个体记忆的影响,又要探讨群体的全体成员的社会经验。

B.一个民族如果在集体、文化层面上遗忘,那么即使这个民族还存在有形的物质,也已经消亡。

C.中国的探月航天器以嫦娥命名使古老的传说发挥新的记忆功能,为新时代做出了新的贡献。

D.征用民间文学故事,构建共同的社会记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互认同感和凝聚力。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开源软件是指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即代码创作者在遵循相关开源协议的基础上,将自己开发的软件源代码向全世界公开,允许其他开发者进行自主学习、测试、修改、二次开发和传播等,以协同方式改善软件产品的质量和优化软件功能等。

开源软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都有许多流行的软件产品,如Linux电脑操作系统、安卓手机操作系统、MySQL和PostgreSQL开源数据库等。

在软件世界中,开源软件已成为数字企业的流行趋势,也成为数字企业的战略方向和商业模式,开源战略对于数字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开源战略有利于数字企业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数字产品质量。

数字产品开发具有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企业初始进入市场时往往需要较大的研发资本投入,一般企业难以承受,而通过开源战略,数字企业可以有效分摊巨额开发成本。

另外,数字企业的产品往往使用很多其他公司的专利,需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而开源战略可以大幅减少数字企业使用专利的授权费用。

开源战略通过将开源产品向开发者、合作伙伴等开放,通过众多参与者的力量对产品进行测试、改进和优化,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完善产品,从而使开源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越来越好。

开源战略有利于降低数字经济的技术风险水平。

作为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础,ABC等信息技术的风险对数字经济的风险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相比于闭源软件等,开源软件在技术上更具有自主可控的优势。

闭源软件是一个黑箱,用户难以清楚认识内部情况,因此闭源软件等产品存在较大的被监控、被劫持、被攻击、被禁售、密钥和证书失控、无法打补丁等安全风险,而开源产品由于源代码开放,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并且可以修改和优化代码,因此技术风险水平较低。

开源战略有助于促进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从只提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辅助角色转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赋能者角色,成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角色。

相关主题